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国是龙的“故乡”,以龙命名的地名遍及全国。仅据全国邮局使用的邮戳资料统计,含“龙”字地名的邮局就有800余个,占十二生肖之冠。庚辰龙年收集“龙”字邮戳,将其分类组成不同的专门邮集,肯定别有一番情趣的。 一、龙的体位 龙头(江西定南,邮政编码341911);龙角(重庆云阳404503);龙额(贵州黎平557306);龙眼(安徽淮南  相似文献   

2.
一、“螭龙”简介“螭”在历代文献中经常遇到,一般不止一种含义。在《左传·宣公三年》中有“魑魅魍魉”一词,“魑”通“螭”,做“兽形山神”解释;《汉书·司马相如传》中有“蛟龙赤螭”词,有做“龙子”也有做“雌龙”解释的;最常用、详细的应是《说文》,将其做“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从虫,离声,或无角曰螭”解释。现代资料普遍将“螭”解释为“古代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即《说文》中的后者——“无角曰螭”  相似文献   

3.
明代的龙缸是景德镇御厂制作的一种专供宫廷使用的官窑大缸,一般在器身使用青花绘画龙纹装饰而得名。与其他瓷器制品相比,该类器物器型较大,因此也有“大龙缸”之称。一、龙缸烧制的工艺流程嘉庆时期,蓝浦的《景德镇陶录》中提到明御厂,专门烧制瓷器的只有“龙缸窑”与“青窑”。“龙缸窑”仅烧制龙缸,  相似文献   

4.
龙马大战之前曾有个“插曲”:作为皇马对手的“中国龙队”要求比赛主办方兑现合理的出场费,否则他们拒绝参赛,此事后来被媒体渲染成“龙队罢赛风波”。好在风波最后并没有酿成事故,主办方被迫提高了给龙队的出场费,而龙队最终也从大局出发,使得龙马大战  相似文献   

5.
王晓海 《垂钓》2009,(9):88-88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几千年来,龙与海洋鱼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渔民们无论生产还是生活,都与大海息息相关。龙与海龙王,自然成为人们心目中具有万般神力的祥瑞灵物。自古以来,渔岛就有“鱼龙”之说,意即“龙”是鱼出,海洋不仅有龙,而且还有龙王敖广。龙是海洋之首,  相似文献   

6.
吕向阳 《收藏》2009,(5):147-148
中国是龙的故乡。在汗牛充栋的史书中,龙被渲染成了神物,龙也成了神化帝王的一种道具。黄帝爷是土德,所以有“黄龙见”;尧帝爷是火德,于是“赤龙应”;禹帝爷是木德,便有“青龙生”。  相似文献   

7.
以文化人类学为理论支撑,采用质的研究范式,以湖南省汝城县客家“香火龙”为研究个案,通过参与式观察等研究方法,对汝城“香火龙”的文化起源、制作工艺、传承方式、组织形式、仪式过程、文化特质等方面进行解读。研究结果表明,汝城“香火龙”是一种源于“祀龙止雨、祀龙止水”的民间信仰仪式,仪式所用的主要道具的制作就地取材、工艺精致独特,仪式主要以“口传身教”的方式在村落宗族内部传承;龙灯理事会是汝城“香火龙”的组织机构,仪式过程主要包括:起龙、接龙、化龙;汝城“香火龙”具有农耕性、宗族性、规约性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中国龙舟活动的发展及“龙”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龙舟的“龙”文化特征关于龙舟运动的起源 ,虽然有多种传说和记载 ,各有各的道理 ,但都存在着一个基本问题 ,不管以何种方式起源 ,最后为什么偏偏要举办“龙舟比赛”而不赛其他什么“舟”呢 ?回答这个问题 ,就要从中华民族原始的图腾崇拜、龙的基本神性说起 ,龙有喜水、好飞、善变 ,征瑞等神性和兴云布雨、司水理水的神职。即然有这样的神性和神职 ,被生活在江渎回流、湖泊星罗的水乡各族人民所崇拜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崇拜意识必然要外化为具体行为。这些行为包括 :祭神 ,将人间美味敬献给神灵 ,并伴之以香火 ,让其款款享用 ;娱神 ,…  相似文献   

9.
为迎接龙年的到来,长沙火柴厂不久前推出了一套T99《龙的中国》艺术火花(贴标)。这套火花题材独特、内容丰富,从中国古代出土文物上的龙饰、龙造型器皿到现代各种领域不同材质的造型龙和龙饰,从“龙”文字和肖形龙篆刻到“龙”的辞语,从古代“书圣”到现代书法名家笔下的龙字,均有所表现,比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国的龙文化。  相似文献   

10.
闻宇 《武当》2000,(6):27-28
“犹龙太极”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世人是难窥其面目的。即使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张冠杰、王逸樵、张玉华等人发文对“犹龙太极”作了些介绍,但“犹龙太极”的练法体系却未曾公开,实因该派名为“犹龙”,暗含“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本义也。此派上承老子,五传而至三丰,历代道祖皆遵“贵隐不贵显”。“犹龙太极”素讲单传、独传、秘传。这就决定了得“犹龙太极”全体者,一般一代仅唯一人也。虽然张振之先生在世时入座(门)  相似文献   

11.
李运河 《收藏》2001,(1):72-72
在我的众多梳篦藏品中,有一种以龙为素材设计制作的梳子,我称其为“龙梳”。今年适逢千禧龙年,当把这些材质不同、大小各异的“龙梳”归放在一块仔细观赏把玩时,别有一番妙趣。  相似文献   

12.
周传芳  周国卿 《收藏》2006,(4):100-103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新疆布政使王树楠向巡抚联魁建议,用内地各省拨来的财政补助银“协饷”为原料,在新疆(迪化)水磨沟机器局铸造银币。联魁于六月四日批准成立新疆银元局,铸造五钱、四钱、二钱、一钱四种银币,至三十四年七月止,共铸银32万两,主要用于军费开支,故称“饷银”。饷银五钱,正面主图为汉维文“饷银五钱”,背面主图系蟠龙。该币直径3.3厘米,重17克左右,成色85%。饷银五钱银币的版别较多,从正面看,汉文“饷银五钱”有字体大小、笔画粗细的不同,汉字中心有有花饰和无花饰的差异。从背面看,图案有无圈龙、线圈龙、珠圈龙,维文龙、蝙蝠龙的不同,蟠龙又有小头龙、尖角龙、小龙的差异。现就“饷银五钱”银币的具体版别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3.
特色体育舞“龙”作为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有着悠久的历史,它集健身、娱乐为一体,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笔者结合本地区春节期间舞“龙”的风俗习惯,吸取舞“龙”本身的健身效果好、趣味性强、易于开展,适于集体参与、共同协调配合等特点,把舞“龙”引入课堂教学,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投入锻炼的浓厚兴趣,又解决了学校器材短缺的弊端。一、搜集民间舞“龙”的有关资料,提练整理、归纳舞“龙”的基本动作和路线,创编适用于课堂教学的整套动作结合舞“龙”的特点,归纳总结出:身体重心的屈蹲,左右摆动,上下起伏…  相似文献   

14.
龙是中国和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的起源和演变,是中华文化的历史缩影。 龙的起源,偏重于“蛇龙渊源说”。在6000多年前的原始民族社会,就有崇拜蛇的图腾,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伏羲、女娲(T120-2)都是“人面蛇  相似文献   

15.
邮戳是邮政部门加盖在邮件或邮政业务单上的各种戳记的总称。邮戳是研究邮政史的重要资料,是集邮爱好者需要收集的重要集邮品之一。由于龙受到人们特别的敬重和喜爱,因此全国以“龙”命名的地名特别多。在带有十二生肖字的地名邮戳中,最多的就是“龙”字,全国有1000多处之多。  相似文献   

16.
“吉林厂平”银币,正面中央铸篆书“光绪十年吉林机器局监制”,两侧各铸一龙纹图案,上端铸一圆形“寿”字,此字与二龙相联,构成双龙戏珠图案;币背面分别铸满、汉纪值文字,按币值可分为一两、七钱、半两、三钱、一钱五等。按正面两侧龙身有无毛刺,又可分为“光龙”和“毛龙”两大版别。其中,“光龙”版五等币值俱全,“毛龙”版只见一两、半两、三钱三等。另外,一钱币,又按纪值数字书体不同,分为大写版“壹”和古体版“弌”  相似文献   

17.
明天就要走了,他没忘找她告别。他踏着夕阳来到城墙头上。古城墙早已不见踪影。只剩下高高的墙基像条卧睡的龙,曲曲弯弯向东。小城的人都称这里是“龙的脊背”,他和她就是在这“龙的脊背”上认识的,又是在这“龙的脊背”上分手的。他已来过多次了,结果都是望穿双眼而失望地归  相似文献   

18.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口述历史等多种方式,在文化人类学理论的支持下,以湖南汝城“香火龙”为案例,从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体育学等相关的理论,对“香火龙”所产生的文化内涵以及所承担的社会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湖南汝城“香火龙”不仅是国风、民风于一体的民俗文化,更体现了宗族血缘、地缘的认同,象征坚韧、勇敢、自强不息的品质。并挖掘了“香火龙”的社会功能,“香火龙”具有增进民众凝聚力的功能、民族文化资源的经济功能、民族审美的娱乐功能、社会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9.
十年磨砺,硕果累累。“锦龙、锦凤”名牌鱼饵,神州大地闻名遐迩,钓鱼人都知道!3月6日,记者慕名专程去美丽的太湖之畔采访了无锡新锦龙锦凤鱼饵厂。无锡新锦龙锦凤鱼饵厂坐落在无锡市阳山镇安阳路,占地2000多平方米,规范、整洁的产品研发室、生产车间、库房、钓友俱乐部……无不彰显着发展中的“锦龙锦凤”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中国名牌钓饵”、“知名钓  相似文献   

20.
炉边夜话     
《电子竞技》2016,(1):110-113
炉石2015:无心插柳柳成荫
  整个2015年,炉石有3个新版本,分别是:黑石山的火焰,冠军的试炼,探险者协会。
  “黑石山的火焰”上半年发布,共带来新卡31张,其中以“龙”为卖点的卡占多数。很明显暴雪希望玩家能组建以龙为核心的套牌,“龙牧师”也确实流行过一阵。不过龙卡并没有成为这个版本的主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