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伟钢 《金秋科苑》2008,(13):21-23
20世纪的1964年10月的一个下午,当原子弹成功爆炸,霎那间产生的蘑菇云腾空而起时,人们对原子弹才有了些懵懵懂懂的认识。热爱世界和平,极力呼吁全世界罢兵息武的人们,极力探索着原子能除了军事应用之外的其他功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的1964年10月的一个下午,当原子弹成功爆炸,霎那间产生的蘑菇云腾空而起时,人们对原子弹才有了些懵懵懂懂的认识。热爱世界和平,极力呼吁全世界罢兵息武的人们,极力探索着原子能除了军事应用之外的其他功用。  相似文献   

3.
掰开原子弹     
自从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小男孩”、“胖子”两颗原子弹之后,人们都为核威力感到恐惧。在那次原子弹袭击中,有数十万人丧生,两座大城市瞬间变成焦土。对这样一个神秘可怕的怪物,历史上却曾有人把行将爆炸的原子弹掰开过。这听起来也许十分荒唐,但确有其事。这位“超人”就是加拿大科学家斯罗达士。  相似文献   

4.
核武器、原子弹.这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人们的心中,它们总是与毁灭、灾难、惨烈、残酷等词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正>1944年9月,罗斯福总统向丘吉尔首相递交了一份备忘录。美国人写道:"经过周密的思考之后,我们制成的‘炸弹'未来也许可以用于对日作战。要警告日本,要把这样的‘轰炸'持续下去,直到日本投降为止。"这里的"炸弹"就是原子弹。美英约定,要保守秘密,不能将这样的秘密透露给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同盟国中,英国、加拿大和美国先后启动了研制原子弹的计划。在法西斯轴心国中,德国和日本都曾组织力量试图研制出原子弹,但却一直未能成功。回望战后的70年,人们对原子弹造成的后果一直存在争论,甚至影响到核能的和平利用。  相似文献   

6.
1995年是原子弹爆炸50周年。原子弹问世是本世纪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一项重大科技成就,作为总设计师的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奥本海默为原子弹的设计制造立下了汗马功劳。研制原子弹计划的诞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物理学领域里的原子分裂实验已在德国取得成功。有情报证实,第二次世界大战期  相似文献   

7.
美帝国主义者把原子弹看做万应灵丹,以为有了原子弹,就可以控制全世界,就可以威协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但是事实上,世界上广大的人民并没有给原子弹所吓倒。许多事实都证明了:原子弹的威力决不是像当它初次出现在广岛的时候,美帝所大吹大擂地地说得那么厉害。现在连美  相似文献   

8.
史今 《今日科苑》2009,(19):22-22
1945年8月6日,美国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在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了一枚绰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需要说明的是,用于实战的原子弹并不是掉在地上才爆炸,为了增强杀伤效果,这颗原子弹是被设定在空中爆炸的。原子弹从9600米高空被扔下来,在距离地面600米的高度上爆炸。  相似文献   

9.
史今 《金秋科苑》2009,(19):22-22
1945年8月6日,美国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在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了一枚绰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需要说明的是,用于实战的原子弹并不是掉在地上才爆炸,为了增强杀伤效果,这颗原子弹是被设定在空中爆炸的。原子弹从9600米高空被扔下来,在距离地面600米的高度上爆炸。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政府将罗斯韦尔所在的新墨西哥州大沙漠作为战略空军的主要基地,在这里从事原子弹研究、火箭试验、新型飞机和导弹制造,还有最前沿的电子雷达试验。并在该区建设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所必需的工厂和设备。在这里,还驻有世界上唯一一个原子弹战斗训练组——美国陆军航空队第509轰炸联队。正是这支部队对日本广岛、长畸实施了原子弹投掷任务。  相似文献   

11.
核能     
科学的研究遥无止境,科学家对物质的基本组成着了迷。原子、离子、电子、中子……人们对物质的理解也越发深刻。然而,科学也许的确存在着两面性,当人们在为了解世界而兴奋不已时,原子弹的爆炸却在极短的时间内夺去几十万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中子     
科学的研究遥无止境,科学家对物质的基本组成着了迷。原子、离子、电子、中子……人们对物质的理解也越发深刻。然而,科学也许的确存在着两面性,当人们在为了解世界而兴奋不已时,原子弹的爆炸却在极短的时间内夺去几十万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量子论     
科学的研究遥无止境,科学家对物质的基本组成着了迷。原子、离子、电子、中子……人们对物质的理解也越发深刻。然而,科学也许的确存在着两面性,当人们在为了解世界而兴奋不已时,原子弹的爆炸却在极短的时间内夺去几十万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原子模型     
科学的研究遥无止境,科学家对物质的基本组成着了迷。原子、离子、电子、中子……人们对物质的理解也越发深刻。然而,科学也许的确存在着两面性,当人们在为了解世界而兴奋不已时,原子弹的爆炸却在极短的时间内夺去几十万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王宏 《今日科苑》2009,(11):64-65
1964年10月16日下午5时,新疆罗布泊地区强光闪耀,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成功的背后,也有一位温州籍的科研人员的功劳。 多年过去,关于原子弹的机密逐步解除,沈惠泉近日回温州探亲,向记者讲述了原子弹研发过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科苑 《今日科苑》2009,(21):24-27
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在西部地区爆炸了一颗原子弹,成功地实现了第一次核实验。  相似文献   

17.
危险的2036年     
一颗直径几百米的小行星与地球相撞,会产生能量相当于11万颗广岛原子弹的大爆炸。其冲击波掀起的灰尘将笼罩地球上1/4的地区。这是多么可怕的景象。不过科学家告诉人们大可不必惊慌,他们自有对策。  相似文献   

18.
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后,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该胰岛素。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对此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  相似文献   

19.
作为"偷袭珍珠港"的回报,美国人决定把刚研制成功的原子弹投向日本。美国选中了4个目标,两颗原子弹最终为何落在广岛、长崎?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07,(11)
十余份1945年至1947年间的国民政府机密电报证实,中国政府曾在抗战胜利初期,尝试原子弹研制工作。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研制原子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