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透视女性名记者的性别尴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足球宝贝”李响,到“战地玫瑰”间丘露薇,到“非典英雄”柴静,提起这些曾经名噪一时的成功记者,人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转向她们的性别。她们的女性身份使得人们以不同的视角去猜测、审视她们的成功。在男性话语霸权的大背景下,女记者的成功往往负载着沉重的压力和历史的偏见。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活跃在新闻传播领域,这对于中国新闻传播史上女性的长期失语无疑是一个令人鼓舞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妍莉 《新闻世界》2008,(5):26-26
放眼望去,当今职场上成功的白领丽人确实“颇成规模”,她们无论业绩、晋升势头、气质还是收入,都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势。但是,想成功的职场女性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球球 《出版参考》2009,(5):49-49
说起德国女性,人们常常觉得她们严谨并且稳重。然而在德国的“女人狂欢节”上,德国女性却展示了她们“叛逆”的一面。人们称“女人狂欢节”是德国女性主义复苏的舞台。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她们是媒体中的另一群人。每天,像男人一样,她们以新闻人特有的新锐和敏感,走近群众,用她们真实而朴素的情感记录着老百姓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这就是媒体女性。那么话筒后面,在新闻背后,她们的事业,她们的婚姻,她们的家庭,她们的情,她们的爱,她们的欢喜,她们的痛,又是怎样的?“三八”节到了,本刊编辑部邀请到了一些工作在一线的媒体女性,她们中有主持人,有编导,有记者,有编辑。在此,我们走近她们的内心独白,记录她们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5.
王思聪 《视听界》2010,(5):104-105
江苏广电总台人事部先后请来了两位成功女主播“布道”,一位是“北大才女”、央视女主播张泉灵,一位是CNN知名女主播维特费尔德。维特和张泉灵都不是播音主持专业科班出身,都是从一线记者做起。由于她们的水准和能耐,决定了她们在节目中不是传声筒,而是参与到节目策划和播出的全过程中。她们会从观众、各工种沟连、实际操作等细节提出实用高效的建议,并拥有充分的发言权和决定权,是栏目的灵魂人物。  相似文献   

6.
90年代第一个春天,两个19岁的女青年的名字传遍了神州大地。人们把她们的名字同刘胡兰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联系起来,称她们是新时代的刘胡兰,称她们是当代学习雷锋的光辉典型。这两个名字叫潘星兰、杨大兰,人们习惯称为“两兰”。作为英雄家乡的湖北宜昌日报,在发现“两兰”、宣传“两兰”中作出了一些贡献,是宜昌日报创刊41年来,宣传声势最大、宣传效果最好的典型。  相似文献   

7.
2003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央视《半边天》栏目推出了一个“2003女性纪录”系列.主持人张越和节目编导们给我们讲了全国各地的50多位女性的故事。她们的人生悲欢.她们的勇敢,执着.她们的自强不息.正是这一个个真实的生命.动人的故事,牵动了观众们的心。这些女性精彩的人生体验给人们带来了一场丰盛的心灵飨宴。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闻周刊》2009,(16):87-87
人们通常认为,男人在喝酒之后会感觉异性更有吸引力。这一现象被称为“啤酒眼”。但英国科学家发现,男性酒后不会感觉女性比平时更漂亮,更不会错误估计她们的年龄。  相似文献   

9.
罗西 《出版参考》2007,(3):32-32
在九寨沟通往成都的车上.我第一次看到春天下雪.事实上也是我有生以来看到的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雪。作为南方人,我们都欢呼起来,正如在九寨沟看到那么蓝的水一样.心情是绝对的明亮.我从未有过如此洁净而悠远的心灵天空.就在这时.车停下来了.有一对藏族姐妹上了我们的车。经问.才知道她们是用歌声换“车票”来搭便车的,这倒也新鲜。于是,我们开始与双姐妹拉起了家常.她们说从家里出发,“才”走了5个小时.就拦到了我们的车.她们感到非常幸运.她们口中的“才”字.令我感慨.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用“天才加勤奋”来形容一个人成功的经历,对毕福臣来说,他的成长、他的成功,用“勤奋”二字来概括更为确切。 1966年深秋,毕福臣从部队来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部。面对复杂的采编业务,知识水平不足,使他在工作中是那样的力不从心。他深刻体会到要做好本职工作还得靠真才实学。 几十年来,有两件事令他终生难忘。一件事是30年前他刚到广播电台,正是“文革”风暴席卷之际,社会上批判彭德怀同志,把1958年以时任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也列为一大罪状横加指责,把“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上纲…  相似文献   

11.
《大观周刊》2006,(36):27-27
尽管维多利亚、芭莉摩尔等大明星纷纷选择缩胸手术把D、E罩杯减小到C,尽管国际T台上大有“小胸”模特,一样真空上阵、睥睨全场,但她们哪里能体会生活在“飞机场”阴影中的真实感受呢。金秋,又到了实施整形美容手术的黄金季节,想要塑美的女性不妨利用“天时地利”为自己的完美身姿进行投资。然而进入波涛“胸”涌的整形市场前,请你听听专家的说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在北京从事家政服务的河南籍打工嫂李爱芝和田勤玲,以勤劳朴实、诚实善良、聪明好学的传统美德,用实际行动感动了所有和她们打交道的人,被人们亲切地誉为“李姐田妹”,在她们的影响和带动下,河南驻马店市遂平县等6县已被北京市劳动部门确定为家政服务基地县,每年向京城源源不断地输送打工妹。有感于河南籍家政服务人员的出色贡献,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两年舂运期间,  相似文献   

13.
《大观周刊》2006,(27):14-15
由于“三国”、“红楼”、“水浒”、“西游”的国际知名度,以及二十年来,第一版四大名著电视剧的成功播出,都使得翻拍成为人们茶余饭后争论的热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王勇 《新闻知识》2002,(2):20-23
我是云南省文山州广播电视局总编室的一名青年记者。去年我采写的女教师见义勇为遭暴徒暴打连续报道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和时任云南省省委书记的令狐安的关注。回顾这组报道获得的成功,使我深切感受到:作为一名新闻记者,要把“三讲”落实在具体行动中,用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敢于为正义鼓与呼。 见义勇为女教师的悲愤陈述 2001年8月1日,我获知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县女教师马淑红、张显竹在客车上见义勇为遭暴徒暴打一事,我首先采访两位女教师时,她们讲了事情的经过。 2001年7月,她们…  相似文献   

15.
CCTV新闻频道的《共同关注》播放过这样一则新闻,两个来自河南周口的孩子被父母租借给了一个女人到全国街头乞讨,表演“恐怖杂技”,被湖南政法频道的记者跟踪调查,最后孩子被“解救”出来,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当记者联系孩子的亲生父母后,其父母并不愿意孩子回来,反而跟记者发生争执,以至最后的调查落脚在孩子父母的真实身份上。最后,在河南电视台记者的帮助下,孩子终于得以返乡,临走前,当湖南省妇联领导人拿出1000元钱交给孩子并要求她们不再出来乞讨时,两个女孩的眼中没有感激,没有振奋,有的只是深深的迷茫——她们完全被这个世界搞迷糊了,失去了判断力。她们失语了。  相似文献   

16.
2006年Intel正式发布了新一代的Core微架构,并很快取代了市面上疲态已露的NetBurst微架构,成功地令Intel重新站上x86处理器产品的领导地位,并最终让Intel的“Tick-Tock”微架构发展战略站到了人们的面前。这个“Tick-Tock”微架构发展战略就是每一年都推出新处理器技术时,都会具备改良的微架构,  相似文献   

17.
《大观周刊》2006,(36):24-24
游走在城市中的“享”美族.大多都只熟悉国际化妆品牌,一方面她们抱怨高昂的价格,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使用。同时.她们对密集的广告宣传真实性将信将疑.重金属超标的报道又加深了疑虑。当各种味道混淆了嗅觉.我们发现肌肤是有生命的.它也会有“喜怒哀乐”.它需要真真正正的爱“肤”。今天.两位使用过药妆产品的MM亮相“漂亮女人”。让我们来听听她们的新派护肤“药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在贵州警方的一次解救被拐妇女行动中,一些曾被强迫卖淫的妇女在回贵阳的火车上向护送干警表示,如果下车被人拍照、录像,她们就自杀。但是火车刚到贵阳,一群记者突然冲了上来,闪光灯、话筒、笔记本、采访机等等,瞬间就包围了她们。大概是为了躲开记者们的“袭击”吧,有人命令她们蹲在地上。于是,她们蹲在地上并把头埋在两腿之间。在这个时候,有人开始啜泣了。一个被拐女后来说:“我们都到这种地步了,怎么有脸上报纸上电视,他们(记者)就不可怜可怜我们?”(《南方周末》2000年4月21日) 该不该如此“抓新闻”,暂且不论。我想说的是,本来好些被拐女是不想回家的,她们觉得已无脸见人。《南方周末》的随行记者说,一路上,干警们苦口婆心才使她们恢复了一丝尊严,结果却“被闪光灯熔化了”。但是,当地媒体的报道中,被拐女们这种惶恐而无助的啜泣,却被形容成得到解救而“感动的眼泪”。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中期读大学本科的李哲告诉本刊这样一个故事,那时她们班上只有7个女生,在一次常规体检面对验尿这一项时,她们全部“扭捏”了起来。  相似文献   

20.
昭通市档案局(馆)历来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了“巾帼建功”和“五好文明家庭”创建评比表彰等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局(馆)女职工占在职职工半数以上,大多是从事档案工作十多年的“老档案”,她们个个身兼数职,样样都是能手,无论是内部工作,还是对外业务,都能做得实实在在,令人佩服,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被人们称为“娘子军”、任感、使命感,她们在这条艰苦、清贫、枯燥的战线上默默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智慧和热情,用她们柔弱的双肩,撑起了昭通“兰台”的半边天。2003年7月,昭通市档案局(馆)被“昭通市城镇妇女‘巾帼建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