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以及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在全球治理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国际组织中的中国籍职员比例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全球治理能力的发挥.为此,我国许多高校纷纷开展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工作,因地制宜地形成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后疫情时代全球治理的战略需要,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顶层设计,指导相关高校有序、有效地开展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工作,相关高校也应该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加强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我国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做好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2.
五十年后重读中共八大文献,深深地感到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是中共八大的鲜明特色.八大的空气是"反映人民的希望";会议提出一切建设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福利";要构建"一种有利于人民的社会主义经济";决不允许"把党和人民的关系颠倒过来".八大凸显了以人民为主体的社会主义观和执政观.  相似文献   

3.
当前,全球治理结构出现了新态势,表现在全球治理机制日益碎片化,全球治理主体日益多元化,全球治理价值日益分散化及全球治理结果日益模糊化。其中,作为治理主体之一,新兴大国的群体性崛起对治理结构变迁的影响最为关键。全球治理结构的新境况对既有的国际秩序产生了严重冲击,体现在大国主导的秩序结构变迁、国际组织数量和范围的扩散、国际法规则功能与价值领域的扩大以及国际事务协同解决的增加等方面。中国与国际秩序的关系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更受关注,通过探讨新时期中国的全球治理主张,有助于从容应对处于演进中的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4.
大学治理离不开全球治理的国际政治环境,西方"逆全球化"动向与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形成价值张力,大学治理模式出现新的可能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全球化战略的理论和实践支点,为讨论大学治理全球化提供了思想资源。理论上的大学治理全球化存在统一模式,但不是当前模式的任何一种。中国大学治理模式"强政府"的制度特征和兼容并蓄的文化基因为全球大学治理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大学治理全球化的实践逻辑,为大学治理全球化提供了在组织、国家和全球层面的治理框架:构筑以信任为特征的大学内部治理,构筑以提升大学治理能力为核心的大学外部治理,构筑以人类命运为支点的大学治理全球化。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治理带来巨大挑战,守望相助、团结合作才是全球卫生治理的人间正道.中国抗疫成功的伟大实践,中国战"疫"的国际呼吁,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政要、学者所认可.我们可从话语高度、话语深度、话语温度和话语信度四个维度形成话语合力,提升中国在全球卫生治理领域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末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欧盟等三大国际组织遴选并确立了各自的核心素养框架体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七大核心素养作为各国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的依据;经合组织通过PISA测试成功地将"核心素养"变成全球教育话题,致力于通过PISA测试推动各国教育改革;欧盟赋予成员国较大的自主权,帮助各国建构并落实各自的核心素养框架体系。这三大国际组织落实核心素养的过程具有全球教育治理的共同特征:从治理理念来看,全球教育治理以人类普世价值为基本目标;从治理主体来看,需要建构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助关系;从治理过程来看,需要建立动态向心的治理体系;从治理手段来看,应以详实的数据为依据制定"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宏大的全球视野,总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深刻把握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趋势,科学揭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历史必然性,鲜明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深入阐发公平正义的全球治理理念,坚定地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创造性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思想,为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世界之问"、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中国方案,给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法治思想的公共产品,有力提升了中国法治在世界法治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习近平健康治理思想服务"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为推进21世纪中国健康治理、参与全球健康治理而提出。习近平健康治理思想是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以共享为目标、以制度为保障的,具有显著时代价值的,彰显民生为本的治理理念,为实现健康中国提供科学指南,为参与全球治理提供重要指针,丰富了新时代我国健康治理思想内涵,推动新思想的实践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学校教育能够凝聚更强大的爱国力量,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助力我国参与全球治理。学校教育面向国内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主要策略包括:重视教师群体,注重思想引领;针对不同学生,变通讲述方式;挖掘抗疫案例,丰富故事资源;创新教育形式,拓展抗疫体验。学校教育面向国际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主要策略包括:各类学校要贡献与分享抗疫"中国经验";对外教育要优化来华留学生的学习体验;各级学校尤其高校应深化抗疫国际合作;"后疫情时代"需注重国际化教育人才培养。"后疫情时代",教育更要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将此次疫情抗击留下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财富"保存好、传承好和传播好。  相似文献   

10.
吴婵 《江苏高教》2021,(7):119-124
国际化是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必由之路.中国高校目前在国际化建设中存在缺乏面向全球的顶层谋划、缺乏高质量的国际合作、缺乏国际知名的一流声誉等问题.文章综合分析牛津大学、耶鲁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四所高校的国际化发展路径,发现麻省理工学院所进行的全球化策略实践卓有成效且对中国高校来说最具借鉴意义.文章梳理了麻省理工学院策略的三大经验:一是远期规划引领发展;二是国际合作为纽带;三是核心价值融入策略.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三点启示:一是加强顶层谋划,构建面向世界的"一流格局";二是开展全面合作,探索面向未来的"中国智慧";三是根植中华文化,塑造凸显特色的"一流名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