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陈玫 《现代语文》2010,(2):84-86
评价修辞行为建构的对与错、好与坏,"适应语境"是重要的标准。表达语境差修辞往往是人为地、有意识地进行语境各要素的错位,形成了搭配上的不和谐,呈现出与"语境适应"论的背离。实际上,积极表达语境差,从表面看是对"语境适应"论的背离;从内在看则是对"语境适应"论的运用。在表面语境差中有着内在的对题旨的适应、对语体某一层面的适应以及对客观逻辑的适应。  相似文献   

2.
修辞要适应题旨和修辞要适应语境,是修辞研究者大都认定的修辞的两条基本原则。对于修辞要适应语体的问题,直到八十年代末,修辞学界意见还很分歧。综合起来看,有三类意见。第一类——不提修辞要适应语体是修辞的原则。持这类意见的代表人物有陈望道、张弓、范晓等。他们只提题旨和情境或语境为修辞原则,不提语体为修辞原则。但是,他们在各自的论著中涉及或论述了语体和语言各因素的关系。在这方面,张弓的论述可以说是奠基性的论述。这说明他们对语体的性质和作用有独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公文语体、文艺语体与修辞方式的选这为研究对象,根据两种语体交际目的、交际领域、交际方式的特点,比较分析它们选择语言材料、修辞方式的不同倾向,探讨语言表达手段与不同语体的对应关系,深化修辞的现实原则:从表达主体的需要出发,力求适合语体,切合题旨,适应语境。  相似文献   

4.
修辞是语言的精华,是运用语言过程中智慧的结晶。修辞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品味语言不可缺少的内容。文章从运用朗读,体会修辞表达效果;体会修辞,不应脱离题旨和语境;品味修辞,促进学生理解课文;运用修辞,语言智慧的结晶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谈到进行修辞活动的要求时,陈望道依据修辞和内容、修辞和语境的关系,提出“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的著名论断。①后来的一些著述虽然从不同方面充实了陈氏的观点,但依旧着眼于修辞的对外关系,研究领域并没有新的突破。我们以为,研究修辞活动中如何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段,除了修辞和外部的关系,对修辞技巧本身也应该有明确的“说法”。一所谓得体,就是从内容需要出发,结合具体语境,选用恰当的修辞方式,以期获得最佳的表述效果。人们的修辞活动是具体的,有目的的,总是在一定社会情境中进行着。不同修辞技巧的选用,不但取决于说…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思想的表达形式,思想离不开语言.在现实生活中,语言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修辞意义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确定的,适应题旨情景是修辞的本质特征和核心所在.修辞作为追求理想表达效果的言语活动,它讲究的是"语言对应情境的运用".作为引导类辞格的衬托,运用得好,可以突出正面或反面的人或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和深化主题.  相似文献   

7.
修辞是指人们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进行交际时,运用语言手段增强言语表达效果的言语现象。修辞是指在说话和写作中适应题旨情境,积极调整语言以增强表达效果的方法或规律。就是说,修辞的目的是追求理想的语言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8.
影视作品中的修辞语境的研究是影视辞格研究的重要内容。影视辞格的生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其表达效果的实现也是影视表达方式适应具体的修辞语境的结果。论文对影视辞格的修辞语境与影视辞格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
言语活动通常都是在一定题旨、情境下进行的.修辞就是谋求用最贴切、最恰当的语言形式,以收到最佳的表达效果.词语选用,句式选择和辞格运用都同语境、语体有密切关系,语境、语体对修辞具有制约作用.本文联系言语交际中语言运用的一些例子,就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意在寻求对语言运用规律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10.
谈谈修辞活动中的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狄燕 《现代语文》2006,(8):75-76
语境是使用语言的环境.在修辞学中,语境具体指修辞活动所依存的环境.历来研究修辞的学者都很重视语境的作用,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就是以题旨情境为修辞第一要义的.<发凡>提出的"六何",即何故、何时、何人、何地、何时、何如,就是构成语境的要素.今天我们主要从二者的关系方面谈谈修辞活动中的语境.  相似文献   

11.
语境与修辞有着密切的关系.语境是修辞的基础,制约着修辞,而修辞只有适应语境,才能显现其价值.本文着重从语内语境和语外语境两方面来探讨语境对修辞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2.
特定的学科对象需要特定的方法进行解读。修辞活动的综合性便决定了使用辩证法的方法进行分析有着极高的效用。本文从言语与语境,言语形式与言语意义,言语形式中的常规与变异三个主要的方面入手,对修辞学理论建设中值得思辨商榷的一些重大问题作了讨论,总的观点是:修辞的主导意向不单是适应题旨情景,还包括了对环境因素的利用。言语形式可以成为言语主体关注的重心而越居前台位置,修辞追求的总趋向是知常达变,新美如画。  相似文献   

13.
修辞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不能穷尽的话题.修辞适应语境,才能有好的表达效果.王希杰提出的"四个世界"统一的理论,拓展了修辞研究的领域.修辞手段的运用,要适应语言世界语境、物理世界语境、文化世界语境、心理世界语境.  相似文献   

14.
语境与修辞     
语境是我们观察修辞现象的重要依据,也是我们运用修辞手段的时候必须充分注意到的。修辞的妙处,往往是由于高度适应语境而产生的。本文就语境与修辞的关系加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语境与词语的选用;语境与句式的选择;个人语境与修辞文本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修辞是依托题旨情景恰当地选择语言的一种手段。在语篇中使用英语修辞可以增强整个语篇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并传达一定的语篇意义,不同的修辞手法在不同的语篇中有不同的功能。本文从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语言三个方面对英语修辞手法在语言交际中的运用进行了功能语篇分析。  相似文献   

16.
修辞活动是表达与接受的统一。修辞信息的表达离不开特定的语境。同样 ,在修辞信息的接受过程中 ,语境也起着极其重要的解释作用。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语境的这种解释功能 ,最大限度地提高修辞信息的接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意合语法是以修辞为前提的,没有修辞,便没有意合语法.意合语法的修辞内涵包括语义感情色彩的协调、修辞手法的运用、句式的选择以及对题旨情境的适应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论语境对修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修辞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语境与修辞有着密切的关系。语境对修辞的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语言性语境要求表达和理解应注意上下文语境的修辞特点;场景语境要求表达者根据场景的特点来选择修辞方式,接受者应根据场景的特点来判断对方话语的修辞特点,理解对方话语的内容;背景语境要求理解经过修辞加工的语言要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的背景下进行;认知语境要求理解经过修辞加工的语言要注意认知主体的认知特点,体会其语言的修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降,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中"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的理论在提出之后陆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也产生了一些争论。本文对题旨与情境的概念追根溯源,并分析其发展变化的过程,最后讨论两个争论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陈丽梅 《文教资料》2013,(24):26-28
“包孕式”言外之意是较典型常见的言外之意类型之一.其形成是表达者适应具体题旨情景,运用隐喻或转喻思维,以同一语言形式传达两个意思、两件事情,将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寄托于辞面.其理解过程,是接受者较大程度地实现与表达者表达时语境互享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寻找到辞面与辞里的通道,并结合具体语境,获得“言外之意”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