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化学教学的学科特征是以实验为基础,是一门实验科学,它是“理论为本、实践为源”。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形成过程中,其中的感知是第一要素,而有些化学概念和原理抽象、不直观,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依托实验教学,通过具有说服力的实验,使学生能够在新奇的、直观的化学实验现象中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观察能力、去获得一定的有说服力的感性知识,对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及原理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2.
刘永珍 《考试周刊》2013,(33):36-37
<正>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借助于想象才能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教材,更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与创造性活动的基础和必备条件。为此,加强对初中生想象力的培养至  相似文献   

3.
张戬 《湖南教育》2007,(9):42-42
一、多媒体课件与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要说明化学中的一些现象、变化,必须充分通过化学实验来说明和验证.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动态、高效、大容量的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传递的信息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可以形象、逼真地表示宏观世界的化学现象和微观世界的原子、分子等的内在联系,能艺术地表现化学世界的奥秘,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  相似文献   

4.
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可以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因而我们在九年级的化学教学中采用探究性教学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而化学实验又离不开观察,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使学生获得感性材料进而形成概念的最佳方法,是形成技能的重要条件。只有通过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才能想象力丰富,注意力高度集中去发现事物变化的各种现象;才能情绪饱满,兴趣倍增;才能透彻地理解和牢固掌握化学知识。  相似文献   

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质世界中千变万化的化学现象都是通过化学实验观察到的,而化学科学中的一些学说和定律,也是在实验的鉴别中修正、发展而成熟的。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验,虽然不同于科学研究实验.但对学生而言.实验不仅为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基础知识,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还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态度、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训练科学方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以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去发现问题、探索未知是学习化学必不可少的原则,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是学生积累化学知识、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阶段。如何让学生更高效地积累知识、掌握方法、形成科学思维,是每一位初中化学教师值得思索的问题。初中化学知识面广、较浅显,但学生容易混淆,因此,以对比思维为切入点,展开对化学现象和化学概念的对比与延伸,从而深化理解知识,是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的魅力、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可以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形成化学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将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让科学探究贯穿始终。这一要求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化学的兴趣。学生喜欢学化学,一是化学实验"有趣、好看、好玩",二是化学能随时和生活联系起来。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要求学生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并且对这些现象能加以解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向学生提及生活中的化学,用化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化学概念是将化学现象、化学事实经过比较、综合、分析、归纳、类比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化学基本概念是高中化学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化学知识的基础,它贯穿于中学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对元素化合物、化学理论等知识的学习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它充当着知识网络中的“节点”。笔者认为学生对于化学概念的理解直接决定了学生的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和学科素养培养。化学基本概念能帮助学生更完整、更深刻地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因此,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是中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代认知理论认为: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巩固和应用、概念的深化和发展是概念学习的基本组成部分。笔者根据化学概念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几点优化概念教学的具体方法和策略与同行们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11.
化学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其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及公式相对较多,对知识的识记已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沉重负担。而"小组合作构建概念图"教学模式以合作学习为理论指导,让学生共同构建某个知识点或某个章节的概念图,可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有效理解和高效记忆。  相似文献   

12.
吴勇 《学子》2014,(5):17-17
正一、钻研教材内容,领会大纲精神,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对社会、自然、科技的责任心和使命感1.要使学生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要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2.要使学生学会并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培养学  相似文献   

13.
吴峰  冯玉 《山东教育》2006,(11):28-29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设计中,过分强调学科的知识体系,使得化学被一个个元素符号、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定律、化学反应现象等所代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记忆了大量的知识,考试过后却很快地把知识遗忘,经过了几年的化学学习后,留在学生头脑中的仅仅是一些事实性的知识,或者连事实性的知识也没有。至于化学学科的基本素养更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4.
1前言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教学本身并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化学概念和规律,而是通过  相似文献   

1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可以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化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能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因此,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化学实验教学,以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一、激发学习化学兴趣  相似文献   

17.
课堂,是教师实施教学行为的地方,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形成观念的场所。化学教师在化学课上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对化学现象的分析等,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包含了教师、学生和化学知识之间的情感和情景的交流,它能很大程度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二期课改中的课堂  相似文献   

18.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中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固然令人欣喜,但在实验中也表现出一些令人担忧之处:重实验现象轻对现象的理性探究;重实验结果轻实验过程及操作规范;重用语言表达对环境担忧轻在实验中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9.
古往今来 ,各种知识的认知、理解、掌握到综合运用直至发现、创新 ,都离不开“阅读理解”这一基本环节。而阅读又是人类接受知识的最高形式 ,也是“学会学习”的基本方式。因此 ,研讨化学学科的阅读理解策略 ,优化学生的阅读过程 ,就显得十分必要和及时。本文从化学学科学习特点、知识特点与阅读理解的关系 ,化学阅读理解的途径和阅读理解的认知反思等方面加以讨论。1 化学的学习过程与阅读理解学习途径1.1 实施阅读理解学习的主要因素及其关系  所谓阅读理解是通过阅读获取信息 ,揭露事物间的联系而认识新事物的一种能力。学生、教师、…  相似文献   

20.
刘斌 《甘肃教育》2014,(23):113-113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内容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为学生学习的发展奠定基础。笔者现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谈几点认识。一、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中化学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些初级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在初中化学授课时,适宜用启发式教育,通过学生自己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来解释一些自然界中的现象。比如,关于"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空洞"现象的知识。教师就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