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当前,地方高校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困境颇多.要摆脱这种困境,推进师生和谐,地方高校应从营造和谐校园环境、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新理念,提升教师综合素养、践行师生和谐教育新举措,完善学生健康人格、打牢高校师生和谐根基,扩大师生交往时空、健全师生关系和谐新机制等四个层面提高其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不仅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而且影响着师生双方的身心健康,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简言之,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协调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师生关系中,教师的年龄要长于学生,其学识与阅历也远在学生之上,所以教师应该成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主导方。身为教师,自身应该拥有幸福的生活,理解并尊重学生,适当给  相似文献   

3.
笔者经常听到一些初中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相处,出现师生关系不和谐的情况.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师生交往顺畅,则师生关系和谐;反之,师生交往堵塞,则师生关系紧张.为了师生关系和谐,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师生交往.师生交往在教育教学上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诚如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的许许多多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中学师生关系整体上呈现出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但师生之间的交流并不平等,教师依然多采用权威者的姿态和学生进行交往,师生之间缺乏相互了解和信任,情感交流淡漠等。面对这些情况,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学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它倡导师生之间的双主体地位,主张在交往活动中促进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情感培养,为中学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提供了许多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和教育质量。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的愿望,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通过对目前中等师范学校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中师学校师生关系的主流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教师的民主意识欠缺、师生之间交往不多、师生情感距离扩大等一些不能回避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的途径应是:教师要积极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增进学生的信任感;学生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尊重、理解教师;学校应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  相似文献   

6.
过去大学的师生关系与现在大学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大学的师生关系正呈现出疏离的状态,如何重塑和谐的师生关系已成为当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回望中国上二世纪20年代前后的中厦早期大学中师生交往的场景,其师生关系的特质主要表现为:注重校园文化建没。校长甘当师生情感之源;教师热爱学生,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营造自由的学术氛围,师生关系民主和谐;教师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师生互尊互敬;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师生关系亲密无间。重塑中国大学和谐师生关系不仅需要大学、教师、学生三者的努力,还有赖于整个社会制度的改革与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只有在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中才算是一个有效的教学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营造师生多边活动的氛围,通过交往,构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10):161-162
生态型师生关系是以人为本、和谐民主的关系体系,具有师生为整体的特征。构建生态型师生关系在职高服装专业中有一定的实践价值,教师可以通过扩大课堂交往,营造生态型教学文化、增进师生交流,构建生态型学习环境等途径实现课堂的生态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9.
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实现大学生的全面与个性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师生之间协调、融洽的交往状态,也是和谐社会在高校中的缩影。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高校教师应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创建并完善师生对话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谭俊超 《考试周刊》2010,(12):211-212
高校师生关系是高校这一特定环境中最基泰、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效果.当前师生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主要有教师自身素质、教学手法、师生问关系冷漠等方面,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看力点在于加强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拓宽师生交往渠道、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这对于提高高等院校的“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沈阳工学院机械与运载学院近几年对校企合作进行了改革,通过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提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应该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与市场接轨,资源共享,同时在教学环节上还要进行深度改革,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课堂的内容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此同时,对与企业的校企合作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制度化、长期化、订单式的管理,便于学生安心实习,也便于企业与学校进一步的沟通,按照企业的需要培养社会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2.
生存分析是将事件的结果 (终点事件)和出现这一结果所经历的时间结合起来分析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利用本方法对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调研数据分析,明确了本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岗位与当前工作岗位的关系,揭示了毕业生个人职业成长的一般规律,为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师德是教师的核心职业素养,师范生作为人民教师的后继者,师德素养是其不可或缺的部分。新时代条件下,我国的师德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教育实践不足、教育途径单一、教育氛围不浓、教育效果欠佳等问题。因此,师范生师德教育亟需通过拓展师德实践渠道,巩固师德认知;创新师德教育途径,激发师德情感;营造师德教育氛围,培养师德意识;强化师德教育考核,唤起师德自觉等对策,切实提升未来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铁路行业的发展,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必须紧跟铁路行业的发展步伐,转变原有课程设置体系,建立"分向定岗、产学结合、真岗实练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五大岗位群岗位技能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铁道运输的岗位能力要求与课程设置是密切相关的,其课程设置直接影响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通过对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专业能力与课程单元对应关系,构建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编问卷,对辽宁省沈阳、大连、丹东、锦州四市484名中小学班主任进行调查研究,从对待领导之德、对待学生之德、对待教师之德、对待家长之德四个维度,以及职业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四个亚维度入手,了解中小学班主任职业道德的现状。调查发现,班主任在对待领导上存在汇报工作情况失真、工作消极等问题;在对待学生上存在体罚学生、偏爱个别学生等问题;在对待教师上存在不能公正评价科任教师、难以成为教师团队核心等问题;在对待家长上存在不能平等对待家长、收受家长礼物等问题。提出构建班主任职业道德规范、健全班主任监督机制、加强班主任道德修养等改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师生关系的状况如何与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有着直接的密切的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朋友关系。教师既是学生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朋友”,要尊重理解学生,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努力营造互动的教学氛围、宽松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简述有关元认识策略的相关文献,对大学英语学习者的元认知策略进行了调查,并探究元认知策略培训的有效性及其与大学生英语学业成就的关系。结果显示,元认知策略培训能促进大学生元认知策略的使用,而元认知策略的使用对大学生英语学业成就也将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必须对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等问题进行探索。针对高职教育起步时间晚,高职学生素质整体下降,专业英语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提出应该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建立合理高效的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措施:构建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课堂;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其自身素质;精心选好教材,以利于专业英语教学;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英语专业教师培训;改革高职院校期末考试模式。  相似文献   

19.
吕岩 《辽宁高职学报》2014,(4):39-40,86
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沟通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还能创造生生互动的、融洽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利于提高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技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学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及教育过程的改革与发展。在网络环境中,虚拟社区技术、视频点播系统、网络多媒体教室的广泛应用,使师生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和谐师生关系”作为网络社会中师生关系发展的终极目标和根本出发点,师生社会关系、师生教学关系和师生心理关系都在传统师生关系基础上发生了深刻变化,和谐师生关系促进策略是内化尊重教育理念、营建和谐教育文化、体验和谐网络课堂、寻求师生共同发展、坚持过程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