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举手     
今天作文课上,董老师让我们根据课上的活动,写一个片断。写好后,董老师说:“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来,把你写的内容读给大家听,让大家评析评析?”过了好一会儿没有一个同学举手。其实我很想到前面去读一读自己写的作文,但抬头望着鸦雀无声的教室,一直不敢把手举起来。我多希望不举手董老师就喊我呀,但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董老师一向很尊重每一个同学,不举手她是不会喊你回答问题,让你难堪的。这时,当我把头一转,正好与董老师的目光相撞。董老师信任的目光仿佛在对我说:“快举手吧,你一定能行!”望着老师鼓励的目光,我慢慢举起了早就想举的…  相似文献   

2.
宋老师并不是我的老师,她只是我前去听课的那所小学的一位老师。我听的那节课不是公开课、研讨课,也不是评优课、示范课,只是一节平平常常的课。宋老师上课时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很高,发言踊跃。可是有一个男孩子始终不举手,当宋老师微笑着问谁来把词语读一遍时,许多孩子的手都高高地举着,可她就点了那个没举手的男孩子:“你来试一试!”男孩子读得还可以,只是把“冲锋陷阵”的“陷”(xiàn)读成了“xiài”。宋老师表扬了他读得流利,也指出了他的错误。宋老师没有就此放过,又请他的同桌  相似文献   

3.
老师的画像     
课堂上,我正为一道疑难问题音高八度、唾沫横飞地讲解着。全班五十多双眼睛专心致志盯着我看。真没想到试卷上的这道题居然难倒了全班所有的同学。在这个节骨眼上,偏有个孩子举手向我打起了小报告:“老师,胡亮在这乱写乱画。”一听这话,我顿生怒气,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难道下课不能汇报吗?讲过多少次了,怎么还是记不住呢?我  相似文献   

4.
正五年前的一年级语文课堂上的那几幕仍历历在目,并时时感动着我,让人难以忘记。镜头一:初入学的孩子好胜心特强,举手时常把桌子敲得啪啪响,大概是为了暗示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他已懂了。我三番五次地提醒他们:"举手时轻一点!"可总不见效。有一次,我偶然发现有一位小朋友轻轻地举起了手,便随口说:"瞧,这位小朋友多有爱心呀!她怕桌子疼,举手时很轻很轻。"话音刚落,随后举手的几位小朋友也都轻轻地举起  相似文献   

5.
屠丽纹 《教师》2014,(3):90-91
五年前的一年级语文课堂上的那几幕仍历历在目,并时时感动着我,让人难以忘记。镜头一:初入学的孩子好胜心特强,举手时常把桌子敲得啪啪响,大概是为了暗示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他已懂了。我三番五次地提醒他们:"举手时轻一点!"可总不见效。有一次,我偶然发现有一位小朋友轻轻地举起了手,便随口说:"瞧,这位小朋友多有爱心呀!她怕桌子疼,举手时很轻很轻。"话音刚落,  相似文献   

6.
<正>近期,研读了于永正、王兰、窦桂梅等名师的多年前的低年级教学课例,依然感受到当时课堂的活力与魅力。置身名师的课堂,时时刻刻感受到的是"有趣"和"有情",积极的情绪体验始终伴随着课堂。他们的课堂以趣味化、活动化、个性化、激情化吸引着孩子,给我们带来感动和温馨。一、教学设计趣味化【经典课例】于永正老师执教《草》的教学片断:师:小朋友,放学回家谁愿意把这首诗背给妈妈听?(学生纷纷举手)现在,我当妈妈好吗?师:(学生背完)好!我的女儿真聪明,老师刚教完就会  相似文献   

7.
暑假的前一天,很多学生拿着笔和本子围着我问:老师,您能把QQ号告诉我们吗?学生的热情,我很感动,随手拿起粉笔把QQ号写在了黑板上,说:家里有电脑的同学请把手举起来。32名学生,有14名没有举手,那些没有举手的学生看起来有些失落。看着没有电脑的孩子,我说:没有电脑的同学,在暑假里,老师会给你们每人写一封信的。那些没有电脑的孩子,脸上露出了笑容。  相似文献   

8.
大凡教低年级的老师都知道,课堂上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一部分儿童明明不会回答,但看到别的同学举了手,自己也忙举起小手。他们果真被提问到,那是可以想见的。碰到这种情况,怎样处理才好呢?我在实习期间,是这样做的: 一般地,我尽量避免让这些同学起来回答问题。由于心理因素,这些儿童举手有共同特点:手举得低低的,头不敢扬起来。因此,我很少提问他们。偶而提到他们,造成“卡壳”,我也从不发火,而是说:“××小朋友刚才想好了,一下忘记了,请先坐下,注意听别的小朋友回答……”这个孩子会立刻平静下来,并注意听别的孩子的回答。课后,我再通过单独谈话,要求他们以后做到: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想好时不举手;想好了再举  相似文献   

9.
开学之际,—位家长手拉着一双儿女来要求给孩子报名入园。在与家长谈话时,稍大的女孩子扑向我怀里,紧紧拉住我的手,睁着两只大眼睛可怜巴巴地盯着我,当时我心想这孩子倒不怕生,不觉蹲下身子问道:“你今年几岁了?’可是这孩子笑眯眯的只是不出声。家长叹着气说:“唉,王老师,我前世作了孽,两个孩子都是哑巴。”我听了楞住了。这位母亲见我惊讶的表情,为难地解释说:“本来,我准备让他们去读聋哑学校,可是要在十周岁以后才能去,他们看到别的孩子都进幼儿园了,也老是跟我吵着要上幼儿园,我告诉他们不能上学,他们又不懂,仍是缠着我,他们哪知道自己比别人缺一窍呀!”说着,竟流下了眼泪。两个孩子见妈妈哭了,都偎依在她身边,苦着脸也想哭。看着他们恳求的目光和期待的面容,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了。我毅然告诉老师们:“这两个孩子我收下了。”这两个聋哑孩子入园了,可是,教育上却遇到了  相似文献   

10.
此时,闵老师正绘声绘色地讲着课,我看似面无表情,心里却颇不平静,甚至还有点不服气:闵老师呀闵老师,为什么我每次积极举手您都不喊我?也许您要说:"老师知道这些问题你都懂,所以很放心你.而那些上课不积极举手的同学,如果不请他们回答问题,他们以后就没有积极性了"虽然我知道您讲得很对,但我是真的很想站起来发言啊!  相似文献   

11.
杜林 《师道》2006,(6):41-41
这是发生在课堂内的一个真实片断。有一天,在张老师的数学课上,学生正在做书本上的练习。师:谁做完了?请举手!生1:老师,我做完了。生1小手高举,身体也随即站了起来。生2:老师,我也做完了。生2也举起了手。接下来,生3、生4、……纷纷举手。老师的目光环视举手的孩子。师:这么多人做完了。真聪明。看看还有谁没做完?……噢,只有刘东一个人了。快点!那个叫做刘东的孩子还在低头速算,身体却在颤动,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这时,一个想不到的细节引起了我的关注。生5站起来喊到:哎,刘东,这个傻子。其他孩子也跟着附和道:傻子……哎……刘东听到喊自…  相似文献   

12.
<正>"老师,这是今天的语文练字作业,交了8个同学,有34个没交。"刚一打铃,课代表就把作业统计报告给老师了。该死的家伙,哪壶不开提哪壶,难道下课之后再向老师汇报就不行吗?这么急干吗,赶着投胎啊?一定是他自己交了吧。可我是那三十四分之一啊!  相似文献   

13.
那节课.当我把问题接连抛出时,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到最高点,一只只小手举得高高的.有的甚至站了起来,嘴里还喊着:“老师.我!”环视一周.我的目光落在小杰的身上。他没有举手.满脸的木然.没有同学们的激情.看得出他的心没有在课堂上,又“神游”去了。  相似文献   

14.
那是一节关于计算组合图形的复习课。 在课堂中,学生们充分展示着自己所取得的战功,积极举手发言。这不,当问同学们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时,很多同学都举手了。因为这对他们来说太简单了。其中就有一位后进生,而且她举手的速度也相当快,并把手举得高高的,生怕我看不见。我也挺高兴,这位不“高抬贵手”的主终于举手了。  相似文献   

15.
正自从走上三尺讲台,我一直执教低年级语文。在语文课堂上,我发现当我抛出一个问题时,孩子们个个争相举手,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乐于表现自己。当听到同学的答案与自己的不一样时,没等别人说完,就跳着喊着举起了手……整个课堂气氛看似活跃,实则一片混乱。一堂课,真正能坐着倾听老师讲课、同学发言的孩子并不多。这不由让我反思: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一、以身作则,树立倾听榜样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让他们在课堂上体验到思想和心灵的高度自由。  相似文献   

16.
宋新华 《教育》2013,(13):11
中国有句话:"哪壶不开提哪壶"。说的是专门说别人的短处,说不该说的话。说到和孩子交流,很多家长其实就习惯"哪壶不开提哪壶",眼睛专门盯住孩子的问题,挑刺。比如,孩子回到家兴冲冲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英语得了100分。"妈妈会说":不错,可你数学才得了80分,数学你还要努力啊!"一壶冷水泼向孩子。孩子兴奋地跟你谈起他想当歌唱家,你嘴一撇,斜着眼睛看了孩子一眼:"就你?五音都不全,算了吧!"朋友表扬你的孩子听话、懂事,你"谦虚"地说:"哪里!你可不知道他在家的那个淘气呢!"不开的那壶不说不行吗?你的孩子有心事,很想跟你说一说,可是说着说着,就来一句:不跟你说了。你知道孩子为什么不跟你说了吗?你是不是又提哪个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情况:一部分幼儿总是踊跃举手发言,另一部分幼儿却很少举手发言,有的甚至从不举手发言。老师往往会请举手的孩子发言,而很少让不举手的孩子回答,即使请了他们,他们也说不出什么。无形中导致爱举手的孩子更加踊跃,不举手的孩子总是沉默着。应如何为沉默孩子创造发言的机会,让他们有话可说呢?  相似文献   

18.
怎么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昕昕是个爱举手、好表现的孩子,只要老师提问,他都会举手。请他回答,他说的常常是前言不搭后语,没完没了;不请他回答,他的手仍然高高地举着,嘴里不停地说着“我我我”。尤其是有人观摩活动的时候,老师更觉为难。您认为应该怎么处理呢?  相似文献   

19.
我的爱好     
我的爱好象满天的星星一样多,说不清哪一颗最亮,哪一颗我最喜欢;我的爱好如同深远的夜空,对它有无尽的好奇、探索与追求。我的爱好为我带来了许多欢乐,为我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色彩。我喜欢采集标本,自从老师讲过标本采集这堂课后,我就把家里所有花与叶子采集起来,然后把他们小心翼翼地夹在课本里;为了捉到一只美丽的蝴蝶,我从田野的一头直跑到另一头……上课时,老师拿起我的标本,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我,有些不相信这些美丽的标本会出自我的手。知道吗?那时的我  相似文献   

20.
正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一些孩子喜欢说而不喜欢听,在教师提问时,前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他们已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嚷道:"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还有一些孩子是不说也不会听,他们虽然坐得端端正正,看起来很认真的样子,可问他们刚刚老师或同伴讲了些什么时,却是一片茫然,不知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