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计算机学科既具有丰富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特点,计算机教学往往采用的方式有接受式和活动式。这两种教学方式各有利弊。教师要善于合理安排,取长补短,寻找“中间地带”。本文有机地整合了“听中学、看中学、做中学、说中学”,探索出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中间地带”。  相似文献   

2.
鲁迅时代的不少文学家,大学者同时也是大教育家,他们高度重视文学教育,遵循文学和教育的双重特点,不约而同提出了“无用之用”的文学教育观。鲁迅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在这方面的大量论述已实际构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试析了它的三层内涵;(一)文学与“实用无所系属”,但其精神之用,尤其是其集中体现的教育作用,重要性决不亚于一切“实用”;(二)文学不能直接宣示教诫,其教是“非复常教”,其用是“特殊之用”;(三)将审美渗透于娱乐,倡导为趣味所吸引的嗜好的读书,使人沉迷其中,自觉自愿接受教育感染,这一切,在日益重视文学教育的今天,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刍议"研究性学习"及课堂教学之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学习”在国家最新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试验修订稿 )》中被作为必修课程列出 ,它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目标 ,以科学研究为基本内容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本形式的一种课程。笔者认为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是必要的 ,而将其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 ,全面推开、全员参与、全程实施则是更有价值的。本文仅此谈两点想法。1 对“研究性学习”理念要有理性的认识1 .1 “研究性学习”是教学观念的一次更新“研究性学习”相对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而言 ,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 ,它与“接受式学习”的区…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在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更加强调以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主动思考。所以教师必须树立问题意识,准确把握提问的原则,充分认识问题创设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使问题贯穿于生物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质疑、敢于创新,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实现课程目标。真正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局面,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习活动形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由“接受式学习向发现式学习”的转变,由“独立学…  相似文献   

5.
吴敏 《化学教学》2005,(11):1-3
探讨了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式课题研究”,并努力实现“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使学生在“课题研究”中更加深刻地理解课堂教学的主题,并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依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尝试法与学导式结合,形成了具有我校特点的“三练二导”式五步教学法。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练二导”式教学步骤是“一练,迁移练习,复习铺垫;一导,自学悟导,在悟导中求知;二练,模仿练习,探索规律;二导,引导讨论,总结规律;三练,综合发散,扩展思维。运用这五步,使整个课堂教学以练为主线,以导为主干,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指导实践。下面以“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P42页…  相似文献   

7.
王干 《学子》2013,(12):55-56
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到今天,接受式学习方式仍然主宰着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于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呼声四起。为使课堂教学改革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核心、以构建愉快的教学模式为突破口,提出了“三段五步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8.
“文本式”研究范式使理论教学论研究走入困境;“田野式”研究范式使实践教学论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并不断向上追求。教学论研究者通过变革观念,明确主题,充分利用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和现代信息技术,逐步从“文本式”教学论研究者转化为“田野式”教学实践研究者。  相似文献   

9.
每个时代的文学都表现出鲜明的文化品格,完全不同的价值取向,在一定意义上说,这就是特定时代文学的“现代性”。文学的“现代性”的存在是以特定的社会之“现代性”为前提,两者维系着一致或相悖的联系。因此就其本质而言,文学的“现代性”是替特定的“社会制度”编制意识形态的话语;它与特定社会的产生具有“同源性”和“同谋性,”以及抵制和消解等多层关系;而且文学的“现代性”本身就内含其特有的二重特性,其起落消涨又是一个相互“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从而决定了不同时代文学多彩纷呈的格局。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构建"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在现代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教学模式理论为依据,进行构建数学“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并以“探究”教学模式的四个变式案例进行论证,从而有效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深化改革,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体优化,使数学教学有效地为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延伸是新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注重课堂延伸。尝试课堂延伸与乡土资源的交融、与社会生活的交融以及与第二课堂的交融,使历史与社会课堂更具有实践性、科学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2.
化学课堂教学"绿色生态环境"的创建,是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新课标精神"的具体实践.其核心是把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化学课堂教学实施的重点,注重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注重师生之间的协调合作与互动;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3.
化学课堂教学"绿色生态环境"的创建,是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新课标精神"的具体实践.其核心是把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化学课堂教学实施的重点,注重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注重师生之间的协调合作与互动;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provide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concept of pedagogical link‐making in the contex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scientific conceptual knowledge. Pedagogical link‐making is concerned with the ways in which teachers and students make connections between ideas in the ongoing meaning‐making interactions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learning. First of all we draw upon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s to outline why we think that ‘link‐making’ is fundamental to science learning and consequently to science teaching and then we identify three main forms of pedagogical link‐making. The related research literature is then used to specify pedagogical link‐making approaches associated with each of the three main forms. Finally, the resultant framework of link‐making forms and approaches is applied in analysing a teaching sequence taken from a UK secondary school science classroom. Part of this analysis involves identifying specific pedagogical tools/strategies that might be employed in the classroom to support link‐making.  相似文献   

15.
教学实践证明,"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法,已被广泛运用于教学,在《外国文学》教学中恰当运用"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能有效解决当前《外国文学》教学上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而实现创新教学,大大提高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设计英语教学例句的"四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教学倒句是最常见的语用价值很大的传承媒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话言桥梁作用,但是,英语教师对例句所负载的内涵质量还不够重视,而实际上富含科学文化信息的例句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所以,设计好英语教学例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健美操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总结归纳法,提出该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的困惑,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得到更有效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之目的在于探求课堂教育技术在构建信息时代成功课堂过程中的使命与职责,即“课堂教育技术之正业“.本文采取文献分析和问题解答的方法,集中提出并回答了三个问题,进而分析、提炼“课堂教育技术之正业“概念与内涵:“课堂教育技术之正业“在于充分发挥教育技术整合课堂的潜力,发挥其服务功能,致力于实现成功课堂,落实“杰出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9.
各高校教学,普遍存在课堂教学的失调现象,课堂教学优化研究是课程整合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实现教育质量方面质的飞越,需要信息技术与改善课程深层次整合,构建“生态化”的课堂教学框架。文章依据生态系统平衡原则,提出框架式教学模式,通过构建课堂教学框架,改善现存课堂教学的失调现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教师和课堂环境达到一个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0.
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阅读兴趣不高,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症候阅读法”是拓宽现当代文学作品解读空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觉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可行性方法。它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作品过程中,学会从“沉默”“悖谬”“空白”处入手去发现和探究作品“症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