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贾平凹的商州小说充满了神秘描写,弥漫着幽深的神秘气氛。这种既能升华小说的审美价值又能突出商州地域文化之特有风貌和神韵的神秘性是从哪里来的呢?起码有两个原因:从创作客体方面来说,来源于由商州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等构成的商州文化的神秘性;从创作主体方面来说,来源于贾平凹本身的神秘性——孤独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思索、入佛化禅般的美学追求和思维个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论述了学者型诗人马德俊的创作历程、诗集《神秘的玫瑰园》的思想成就和艺术风格,认为马德俊的叙事长诗《穆斯林的彩虹》是一部回族文化史诗,《神秘的玫瑰园》意蕴深刻,内容丰富,手法新颖多样,风格独异鲜明,堪为新时期诗苑中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3.
贾平凹小说神秘文化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平凹20世纪90年代小说创作中神秘文化大量出现,之所以如此,既有作家的主观因素,也有社会现实等客观因素。对神秘文化的探索无疑具有文学上开拓思维空间的意义,尽管作家的探索不免流于无奈,但他执着的艺术探索精神却十分可贵。  相似文献   

4.
在寻根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创作原则的指引下,作者剖析了莫言等作家的“寻根”作品在神秘的“文化玄惑”的笼罩下,造成审美失落的原因。令人深思地指出新时期寻根文学应该在自己民族文化土壤的现实根基上寻找其现代审美契机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反映民族的风貌与特质,将其运用到儿童画创作中,可增强学生对儿童画的深入认知与了解的同时,强化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认同感、塑造民族品格,助推儿童画创作的创新。文章依据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儿童画创作之关联,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儿童画创作的价值,并提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儿童画创作的应用路径。  相似文献   

6.
寻根小说的创作摆脱外在各种政治、历史、社会意识包袱的羁缚,开始了"回到文学自身"的本真实践,然而其创作中的大量景象描写却呈现了"神秘"化铺染的图貌,就其文化品质而言,这种不成熟的"神秘"写作技法主要涵含了"非理性"化回潮、媚俗化倾向、平面化堕落以及奇诞化追尚等特征。  相似文献   

7.
贾平凹创作风格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平凹在小说创作和散文创作两个领域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显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将东方神秘文化与西方现代派荒诞艺术融为一体,注重挖掘地域文化资源,精心垒砌女性形象大厦,追求质朴、简洁的语言和幽默、嘲讽的笔调。  相似文献   

8.
古清生的中篇小说《古巷道》是黄石矿冶文学中的一部代表作。作品在艺术上最大的特色是运用了大量的神秘描写,表现为:对神秘自然环境的描绘、对神秘事象的叙述和对神秘意识的揭示。这种神秘描写的运用主要是受当时文坛兴起的复苏神秘文化的影响,同时也与作者古清生的经历有关。作者古清生借此突出了作品的主题,使读者获得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和生命启示。  相似文献   

9.
潘军是一位从安庆走出去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在文本内容、语言运用、文化意识等三个方面皆打上了安庆地域文化烙印,充满着故乡情结。  相似文献   

10.
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中华传统文化之集大成,他的武侠小说创作从纵的线索分析,清晰地显现出从文化追慕、依恋到文化质疑、文化批判轨判。出发时的金庸也许抱着明确的文化护道理想,然而而创作日深,神话色彩日少,现实精神日强,到达目的地时,传统文化护道者的金庸已成了一个文化的质疑者和批判者,从文化透视的层面上,可剖见金庸小说英雄神话的背后所潜隐的文化内涵,以及金庸创作内在的变异轨迹。  相似文献   

11.
苏童、莫言的小说明显地存在着两个不同的世界:即现实的小说世界和超现实的小说世界。他们的小说是写实的:童年的回忆、家乡的生活、时代的变化给们带来的苦恼与冲突等等;而他们的小说又是超现实的:他们让神秘的色彩弥漫整部小说,给人物蒙上一层传奇的色彩,使读者在他们的小说中仿佛又解发了体内的另一种感觉系统。写实的内容构成了他们小说的现实世界,写意的感觉构成了他们小说的超现实世界,而且这两部分交错融合,使他们的小说变幻莫测,有如天马行空,行云流水。  相似文献   

12.
动物意象是莫言小说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一方面它们被人格化,另一方面人也被赋予动物的习性,类似动物.这样的奇思妙想为小说制造了一种神秘的气氛,暗自承载了作者对于人物命运,对于社会人生的内在思考,既避免了直抒胸臆的直白,又拓展了文本的解释空间,增强了小说的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13.
石杰小说中具有大量的残缺人物形象。苦难、神秘、和谐是他们的共同特征。他们承受着命运的捉弄、他人的歧视以及道德与本能的冲突所引发的痛苦,令读者产生同情和怜悯。他们的相貌习性、感知能力和对世界的认识又呈现出神秘性,给作品增添了艺术魅力。安详的生活情态、对生死的顺应和与自然之间的融洽更为小说增添了和谐美,强化了作品的认识和审美功能。所有这些,都来源于作者对底层人的关怀之心及其所受到的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苍老的浮云》中意象的解读,重点从意象的种类、意象与故事神秘氛围以及意象与人的精神挣扎等几个方面来分析,以此探寻残雪精神世界的面貌。  相似文献   

15.
卡夫卡是表现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其小说艺术的独创性对现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神秘的象征、真实的怪诞、主观的色彩、冷峻的笔调是其小说的主要特征。正是这些艺术上的创新 ,使卡夫卡的小说对西方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无限的宇宙对于有限的人类经验来说始终是神秘的,因而格非对"存在"的探索难免陷入神秘主义的吊诡。格非小说叙事中的"空缺"契合了佛教神秘主义的"空无"之境,同时格非对存在与时间的体验带有浓郁的神秘主义色彩,小说对超越、轮回等生命现象的描写实际蕴含了宗教神秘主义的时间观念。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与弗洛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有密切的内在关联。他的小说创作中从“里必多”的内在影响去解析“人和文学”的起源,探讨人物的隐秘的内心世界到潜意识的层面,讽刺了道德君子的假面;《野草》中梦的朦胧与奇诡、鬼魂的阴森与神秘、奇幻的场景、情节的荒诞、不可确定的意象等,正泄露着鲁迅个性的体验与感受。  相似文献   

18.
金东里是韩国近、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纯文学作家,他的小说神秘而哀伤,唯美而蕴含哲理。金东里不仅在他的散文当中多次提到了生与死,人与神、人与自然的问题,而且在他的写神小说中也暗含了对这些问题的探讨。韩国很多学者撰文就金东里的这些思想发表评论。本文以金东里的散文和一些韩国学者的文章为例证,通过分析金东里的写神小说,在这些小说中寻求金东里向读者传递的哲学思想,最后得出结论,在金东里的写神小说中蕴含了生死合一,人神合一,以及人与自然相统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的军旅小说为世人展现了一个神奇浪漫的湘西军人世界,在这里有关好的人性,有欢乐的童年,也有血腥的死亡。呈现了其对湘西军旅生活的独特审视和对特殊生存环境下的精神反映。  相似文献   

20.
莫言小说中的神秘意象、奇诡想象带有病态化审美趋向,这历来是评论家们争论的焦点。莫言小说中的病态化审美倾向是民族集体文化心理积淀而成的一种审美范畴,同时也表征了鲁迅沉痛批判国民性的小说精神的遗失。另外,莫言在文人商品化的过程中,对"写什么"、"为谁写"、"给谁看"问题的矛盾之处也成为其病态化审美倾向的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