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这是我校的一节语文教研课,执教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ll课中的《草船借箭》。听课的有校长、教导主任、全校的语文教师。首先老师让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让学生读懂课文。接着老师检查预习:师1 :昨天你们都预习了课文,说说通过预习你们都知道了什么?生1 :我知道。当时是东汉末年,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就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协助作战,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出了“草船借箭”这个方法除掉诸葛亮。师2 :你知道了时代背景,真好。谁再接着说?生2 :他说的不对,不是周瑜想出“草船借箭”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课前游戏。上课。师:美国的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你们熟悉吗?生:熟悉。师:他,你们也熟悉?真了不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题目你们都知道吧?师:(板书课题)课文读过了吗?能把文中的字音读准吗?生:很好。师:来试试吧,把这些词语读一下。(课件出示词语:兴奋、誊写、皱眉头、谨慎、歧途、出版、腼腆)“兴”字,还有一个读音,读什么?通过预习课文,你还了解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回顾一下你的预习情况,等会我们来交流,好吗?生浏览课文,回顾预习情况。生:通过预习,我知道了课文主要写巴迪妈妈和爸爸给他的诗的评价分别是“精…  相似文献   

3.
师 :早晨 ,同学们已预习过课文 ,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 ,通过预习 ,你知道了什么?生 :我知道 ,年轻的妈妈为了给孩子看病 ,去找一位老大夫。生 :我知道 ,年轻的妈妈是搭船给儿子看病。生 :我知道 ,年轻的妈妈因为孩子生病非常着急 ,热心人帮助了她们。……师 :刚才同学们说得真不错 ,现在请大家来细细读课文 ,划出文中让你特别感动的句子 ,用划出。(学生默读 ,划出文中使自己感动的句子。)师 :现在请同桌合作 ,互相说说为什么这些句子会使你感动。(同桌交流后大组交流)生 :我觉得课文第2小节中描写年轻妈妈的神态令我感动 ,因为我生病时…  相似文献   

4.
最近,到小学听一位老师教《再寄小读者》,这位老师开头一问,就把我“抓”住了:师:同学们,《再寄小读者》这篇课文大家预习了吧。生:(齐)预习了。师“大家知道这篇课文是书信体裁,先回忆一下,冰心奶奶开头是怎样称呼你们,最后又怎样署名的?生:冰心奶奶开头  相似文献   

5.
一、导入新课:(课件,观看图像资料)师:这是农民以前种地的情景。现在用拖拉机耕地,联合收割机直接就把粮食运回家。你们看,现在农业发生了多大变化呀!今天,咱们一起学习第34课《农业的变化真大》,谁来读一读课题?(生读完后,全体读)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师:看到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些什么?生:我想知道农业有哪些变化?生:我想知道农业的变化到底有多大?师:要想弄懂这些问题,咱们得好好读课文。师:我很喜欢这篇课文,老师想读一读,可以吗?师:老师读完了,你们现在想做点什么?生:老师我给您提个意见,我觉得您读得太快了。师:谢谢你,我一定接受你的…  相似文献   

6.
曾云 《江西教育》2012,(12):40-41
<正>【教学片段】……师:这节课几件事?生:四件事。师:第一件——生:作者。师:知道吗?生:知道。师:谁?生:冯友兰。师:他是哪儿的人?生:河南唐河人师:他的身份,是干什么的?生:哲学家。师:我们知道这些也就够了,在家里家长问你:魏老师讲了什么呀?讲的哪课书?生:《人生的境界》。师:这篇课文谁写的?生:冯友兰。师:噢,冯友兰是干什么的呀?生:哲学家。师:他是哪儿的人呀?生:河南唐河。师:都会了,有没有不会的?生:没有。师:我看他低头了,会吗?生:会。  相似文献   

7.
曾云 《江西教育》2012,(35):40-41
【教学片段】……师:这节课几件事?生:四件事。师:第一件——生:作者。师:知道吗?生:知道。师:谁?生:冯友兰。师:他是哪儿的人?生:河南唐河人师:他的身份,是干什么的?生:哲学家。师:我们知道这些也就够了,在家里家长问你:魏老师讲了什么呀?讲的哪课书?生:《人生的境界》。师:这篇课文谁写的?生:冯友兰。师:噢,冯友兰是干什么的呀?生:哲学家。师:他是哪儿的人呀?生:河南唐河。师:都会了,有没有不会的?生:没有。师:我看他低头了,会吗?生:会。  相似文献   

8.
一、抓住标题,细细解读师:同学们,课前我们都进行了预习,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课题)读读课题,你关注到了哪个词语?生:我关注到了昆虫。生:我关注到了衣袋。师:把你最关注的词放回课题,再读读。想想课文会围绕课题写些什么内容呢?生:是谁把衣袋装满昆虫?生:他为什么要在衣袋里装  相似文献   

9.
之一:“不提问怎么读呢”下面是一年级下册《月亮的心愿》一课的部分实录。师:读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生:珍珍很孝敬妈妈。师:从哪些地方感到珍珍很孝敬妈妈,关心妈妈?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生:她不去春游了。师:她为什么不去春游了?她想干什么?……还有一些老师的问题:此时窗外的月亮会怎么想呢?明天下雨意味着什么呢?你能理解月亮的心愿吗……这不像是一年级的课,像中高年级的课文分析。一年级的课要引导学生多读书,有没有需要理解的呢?有,那就是要读出作者写这些话蕴含的感情。孩子刚刚认了十几个生字,读一遍就要谈出自己的感受,多难为孩…  相似文献   

10.
笔者最近听了很多课,坐下来仔细想想:为什么有的课听完后印象不深,甚至留下一堆的遗憾,而有的课听完后会让人赞叹不已、回味无穷。前几天有幸参加“全国小学语文历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成果展示与交流活动”,听了11节课,感触很深,其中《借生日》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年级《借生日》(人教版)师:你们向别人借过东西吗?生1:我向同学借过小刀。生2:我向同学借过橡皮。……师:那你们向别人借过生日吗?生:没有。生日怎么可以借?师:是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借生日》这篇课文。自由读课文,读了课文你就会明白的。(学生自由读课文)师:通过读书,…  相似文献   

11.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通过初读你们都读懂了什么呢?生:我知道圆明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师:你读哪段知道的?生:我是读课文第3段知道的。师:那么读了其他各段,你还知道了什么呢?生甲:我知道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那里收藏着许多珍贵的文物。生乙:我知道圆明园由三座园组成,那里的景观很美。生丙:我还知道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师:看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的还真不少。现在,老师请大家再读读课文,看看你还有哪些没读懂的地方?请提出来。自由…  相似文献   

12.
IAO 本课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选学课文。尹思珍老师教学这篇课文安排了“揭题———探究———拓展”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看到题目,你会想到什么?生:我想这篇课文可能与旅行有关。生:我想它是写一种树。师:他们说得对吗?请同学们自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中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举手回答问题。)生:我对树的样子很感兴趣。(教师板书:样子)生:我对树生长的地方很感兴趣。(教师板书:环境)生:我想它的名字很特别,为什么叫它“旅行家树?”(…  相似文献   

13.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一篇新课《桂花雨》,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板书、生读) 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 生: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开花时也得仔细地在绿叶中找细小的花. 生:摇桂花时"我"可开心了,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相似文献   

14.
一、课堂实录(课前 ,学生欣赏电视连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 ,谈感受。 )师 :今天 ,我们随着课文再次走进《草船借箭》的历史故事。大家知道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十万枝箭 ,并立下军令状 ,当时他是怎么说的 ?(一学生答 ,齐读。 )师 :老师有一个问题 ,猜一猜是什么 ?生 :诸葛亮为什么这样说 ?生 :诸葛亮想到了什么 ?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 :为什么诸葛亮那么肯定会在3天内造好十万枝箭 ?生 :当时 ,诸葛亮想到了什么计策 ?师 :你们和老师想到一块去了。接下去分四人小组读一读 ,划一划 ,议一议 ,诸葛亮想到了什么 ?有了怎样的计策 ?你从课文中哪…  相似文献   

15.
正【片段一】师:词语学得不错,课文读得怎样?下面来检查一下课文的朗读。打开课文,这课有7个自然段,标上了吗?谁来读第1自然段?(生读)师:读得非常正确,你让我知道了杭州很美。谁再来读读这段?(生读)师:你让我感受这是个美丽的早晨。听老师来读读。(师示范读第1自然段)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美丽的城市,这是一个美丽的早晨,那么这预示着故事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呢?生:美好。师:让人满意的结局。同学们,在写人叙事类的文章中,作者写景不是随随便便写的,他写景是为了后边的故事发展做铺垫的。谁来读第2自然段?(生读)  相似文献   

16.
师:今天我们学习《小珊迪》一课(让学生齐读课题)。你们预习了课文,能知道这篇课文是以会么来标题的吗? 生:(齐答)以人物名称标题。师: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 生:爱丁堡在什么地方? 师:爱丁堡是美国的一个地名。生:一先令、一便士是多少? 师:先令、便士是英国的货币单位。一先令等于  相似文献   

17.
片段1:生活导入,轻松与自由。师生进行课前三分钟游戏,轻松谈话后开始上课。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屏幕(出示教师登山时的一张照片),这是谁?在干吗?(生回答)师:老师登上的是哪座山呢?我给几个条件你们来猜一猜。(学生群情高昂)老师登上的是咱们国家非常有名的五岳中的一座山。(屏幕出示:东岳泰山1532米、南岳衡山1290米、西岳华山2160米、北岳恒山2017米、中岳嵩山1440米)这座山真不容易攀登啊,它的海拔有两千多米高。后来经过比较后,我才知道这是五岳中最高的一座山啊!生1:噢!我知道了,是华山。师: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生1:我通过比较这几个数…  相似文献   

18.
一、课前谈话,激趣促思 师:孩子们!上课之前咱们一起到录音棚去玩一玩吧!怎么玩儿呢?先看老师的!嗯!真香!下一张看你们的了!请你! 生1:好渴啊! 师:龙头儿大哥!行行好!给一滴水吧!下一张,谁来给它配配音? 生2:伙计!接招吧! 师:瞧这架势,多厉害呢? 生3:看我降龙十八掌送你回老家! 师:你这小子可真够狠的! 生4:妈妈,抱抱! 师:真可爱,老师先抱抱!请看下一张,谁来给它配配音?  相似文献   

19.
在《画杨桃》一课教学中 ,我在引导学生理解“教诲”一词时 ,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出示句子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 ,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师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 ,说说父亲和老师是怎样教诲我的?生认真读课文后交流)生 :父亲经常叮嘱我 :“你看见一件东西 ,是什么样的 ,就画成什么样 ,不要想当然 ,画走了样。”生 :老师和颜悦色地说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师 :是啊 ,文中父亲和老师教导我的话使“我”一生受用。同学们 ,平时你们的长辈对你们说过类似的话吗?生 :我爷爷常对我…  相似文献   

20.
班级:银川二十小学 一(1)班 时间:1985年8月10日 教材:四省市六年制教材第三册 评课者:特级教师卫班元 第一教时 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知道吗? 生:现在是夏季。 师:对,现在是夏季。今天我们来学一课讲秋天的课文。这课课文应该在二年级上,今天你们提前来学,夏季学秋季的课文。不过,我知道你们在一年级上过听说课,知道很多秋季的知识,对吗?你们也学过秋天的课文,哪一课呀? 生:《大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