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心城市处于区域城镇体系的核心地位,城市集聚带动能力的强弱对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构建中心城市集聚带动能力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对安徽省16个地市的集聚带动能力进行评价并排序,探讨安徽各中心城市今后发展的方向及推动安徽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区域中心城市在城市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中处于首位地位,起着集聚、扩散和创新的作用。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集群,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各有差异。文章对我国现阶段的城市集群中的区域中心城市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城市集群形成初期,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作用最为突出;发展中期,集聚与扩散作用并重;发展成熟时期,扩散与创新作用居于首位,集聚作用退居其次。  相似文献   

3.
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和城市体系中承担重要职能。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中心城市城区经济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其集群发展既要考虑城区经济的特点,也要考虑城市自身的基础和空间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集聚效应,推动中心城市竞争力的增强和区域职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中心城市是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最具活力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和集聚地。促进合肥中心城市形成:尽快形成统一协调的跨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提高合肥对周边地区的产业辐射能力,充分利用区位和交通优势发展现代物流,加快推进以合肥为中心的区域金融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区域城市经济辐射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安徽省需要通过发展自身的中心城市来引领全省经济参与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然而,从政府合作的角度来看,安徽省内行政区之间依然存在恶性竞争关系。这需要通过强化中心城市的核心地位和推进其对资源由集聚向扩散的转变速度,改革对中心城市政府的考核指标,强化省级政府对投资的宏观环境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设能力等措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全省经济实力,以全面参与长三角区域的分工合作。  相似文献   

6.
城市是区域经济的中心,是产业发展的载体。以增长极和点轴网络理论为指导,通过建立合理的、层次分明的城镇网络体系,可提升各级城市功能,发挥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来带动湖北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湖北在中部地区的崛起。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进程中台州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存在着互动的关系,台州中心城市“旅游中心”功能不突出,区域旅游形象和城市形象模糊,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台州旅游业的发展。要加快城市化进程和旅游业的发展, 必须继续重视旅游产业发展,积极发展城市旅游,把区域旅游形象和城市形象相结合,强化区域旅游形象,构建多层次旅游网络和“小时旅游圈”,加速推进区域旅游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大学城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城市现代化和发展高等教育理念而建构的大学城具有新颖的特征,能带动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大学城的建设,影响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和产业发展;大学城所产生的集聚、幅射、互动效应,对区域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网络系统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景敏 《钦州学院学报》2010,25(3):27-29,70
通过构建综合物流枢纽中心、区域物流枢纽中心和城市物流枢纽中心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多功能网络系统,形成高效、有序的各种经济要素集聚扩散平台,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区位分布与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间耦合程度的高低是影响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认为在经济发达地区、人力资本要素丰富和供给便利地区、国家中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以及城市的中心区域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呈现出集聚形态,与大学生就业选择行为间具有较高的耦合对接性,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区位分布同时也存在着非均衡现象,对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和大学生就业的地域选择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了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区位分布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缓慢地区的产业扶持力度、建立区域间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竞争合作机构等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楚雄市建设滇中特色大城市,不仅是更好地发挥州府中心城市对州域经济发展的集聚功能和辐射功能的关键之举,更是楚雄市主动融入滇中城市群发展,扮演好滇中经济圈增长极角色,增强城市吸引力和辐射力的战略举措。特色大城市,对于楚雄过去是一个梦想,今天它成为了我们共同追求的理想,明天将会成为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家园。  相似文献   

12.
金融资源的集聚和辐射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之一.文章利用简化的威尔逊模型对空间关联的长三角、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区三个经济区域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后发区域金融存量水平较低,中心城市金融辐射能力较弱.因此,加强区域合作有利于加速资源流通,缩小区域差距.  相似文献   

13.
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2005和2009年皖北六市的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一个城市经济辐射力综合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断裂点模型,计算出皖北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分析表明,近年来蚌埠市辐射范围有所增加,但是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并不显著,对皖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蚌埠应当实施城市大建设和产业化发展"双轮驱动"战略。  相似文献   

14.
城市群是城市化水平达到一定阶段的高级产物,在集聚和扩散的共同作用下产生。随着地域、管理、体制等的不同,各个国家城市群发展的模式也不尽相同,国外大城市群的发展模式主要有核心驱动式和齐头并进式。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主要存在中心城市辐射力不强、城市分布密度低和长沙非首位城市等问题,因此其更适合走齐头并进的发展模式,并且在产业及交通发展方面要注重城乡统筹,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加快提升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充分发挥楚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将成为构建滇中特色大城市的重要举措。因此,研究增强楚雄市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加快提升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充分发挥楚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将成为构建滇中特色大城市的重要举措.因此,研究增强楚雄市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十多年来,昆明的经济实力纵向比较有较大发展,但横向比较发展显得缓慢,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尚处中等水平。进一步提升昆明城市竞争力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出台可操作性强的城市竞争力监测、评估指标体系;明确城市功能定位,着力打造品质春城;充分挖掘和展现昆明的文化特色与魅力;大力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昆明作为滇中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功能和地位;扩大开放,以国际化城市标准为参照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将区域创新理论与城市群理论相结合,通过构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品牌创新、创新环境五个一级指标和35个具体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中部地区四大城市群综合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定量研究,计算各城市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综合集成值并排名;最后结合具体实际,对各城市群综合创新能力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在各指标中所体现出的优、劣势不同,中部四大城市群创新能力各具特色的同时,综合创新能力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台州市等中小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采用Google Earth实时交通控制系统,由GPS定位、雷达测速和摄像监控等系统采集实时交通数据,实现实时交通控制和调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系统可分析城市道路实时运行状况,对每日内各时间段、路段交通状况监控和调度,并对短、长期交通道路状况进行预报,为城市道路建设、改造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