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斌 《新闻世界》2010,(8):83-84
由于经济类报道的专业性特质,往往造成新闻报道亲和力不够、报道手法单一的现象。本文以合肥电视台为例,提出了一条探索之路——增强城市电视媒体解读式报道,从而实现经济报道的"有用性、实用性、全面性"。  相似文献   

2.
杨伟 《新闻前哨》2005,(4):18-19
经济报道,往往不像社会新闻那样具有故事性,不容易写得引人人胜。经济新闻,怎样写得引人人胜?参加“聚焦中部话崛起”系列报道,我从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王晴 《传媒观察》2004,(9):61-61
提起“经济报道”,人们立即会想到“观点 例子 数字”,“经济报道”也因此成了枯燥新闻的代名词。事实上,经济报道也可以写得生动耐读、引人入胜。像《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经济类报刊,近几年来不断尝试改革经济报道形式,在“活化”上下功夫。据笔者观察,引人入胜的经济报道一般都有以下几个共性:  相似文献   

4.
与报纸相比,电视人物报道不能像文字报道那样留给受众更多的想象空间,很难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更重要的是,所有叙述必须要有画面来支撑,这对电视记者无疑是一个挑战。与电视新闻报道的其他题材相比,电视典型人物报道有着明显的滞后性。一般情况下,当记者拿到  相似文献   

5.
王冰 《青年记者》2004,(9):66-66
党报经济报道所关注的对象应有所转移,再像以前特别是计划经济时期那样只围着政府转,显然已不合时宜。  相似文献   

6.
王媛 《新闻传播》2005,(9):47-48
《经济观察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同为2001年步入中国财经媒体的两匹“黑马”,而《中国经营报》则被视为中国经济类大报的霸主,这三家报纸同为经济类报纸,报道内容、读者定位都大致相同,然而,其报道风格却不一样,这三大报纸的不同风格体现在哪里?笔者对此问题作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7.
夏树 《新闻世界》2009,(9):10-12
“三农”报道既不像社会新闻那样吸引眼球,也不像重大事件报道那样引人注目。怎样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三农”报道生动活泼,既有深度和高度又有较强的可读性?笔者认为,要从提高新闻性、服务性、可读性和通俗性等几个方面入手,增强“三农”报道的影响力和穿透力。  相似文献   

8.
祁惟 《新闻天地》2002,(4):33-34
电视媒体,以其生动、形象、迅捷等优势,必然在经济报道中起到越来越大的影响。作为一个电视新闻工作者,我想就电视媒体的经济报道问题进行初步探讨。电视经济报道的现状我国的电视经济报道早已跳出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以生产为中心的格局,文稿不再局限于枯燥的数字和宣扬成绩,画面不再仅仅是钢花飞溅、机床运转或稻浪滚滚了。一个以市场为主体的电视经济报道的新框架已初步形成,经济报道的触角几乎涉及经  相似文献   

9.
宰飞 《新闻传播》2005,(2):9-11,32
施拉姆(W.Schmmm)认为大众传媒的首要功能是守望者的功能,媒介应当像麦田里的稻草人一样,监督周围环境,及时向大众警示可能到来的危机。经济类批评报道就是媒介履行守望职责的方法之一。经济类批评报道通过揭露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打击了不法分子的气焰,维护了市场秩序,为大众生活提供了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经济报道已发展成为各新闻媒体的重点报道内容。在经济新闻的采写中,我经常觉得自己象一个生活捕手,每天在享受生活的同时,更多地是在承担一份责任,那就是捕捉住、采写出充满生活气息、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经济新闻。经济报道一般不像社会新闻那样具有  相似文献   

11.
李颖 《记者摇篮》2010,(7):9-10
做政法记者,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就是写会议新闻多。都说会议报道难写,不像社会新闻那样有故事情节,以新、奇、特吸引人眼球,也不像经济报道那样涉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令人关注。会议报道很难写,难在哪里?难在一成不变,难在缺少新闻性,突破不了“套路化”“格式化”“生硬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电视新闻的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它立足于宏观,着眼于整体,把对事实的单侧描述变为全方位扫射,以质朴、凝重、深邃、思辨的笔法和风格观察和把握社会,提出并关注对这一时代具有重大意义的根本问题。深度报道也正因其信息量大,矛盾冲突明显、思辨性强等特点而深受大众的喜爱。新闻评论、新闻专题、电视访谈、连续系列报道等等体裁都是适合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然而,深度报道的采写毕竟不像普通消息那样单纯及简单,它在选材、采访及撰稿等方面均对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秦丽 《当代传播》2003,(2):24-25
社会经济敏感度的普遍提高激发了前所未有的经济传播热潮。在众媒体竞相加重经济报道之时,西部各省区的电视媒体由于报道更多地偏重实证经济学范围,导致报道面延展不开,报道量不足。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并重,努力契合人们“不作经济旁观”的心理,这才是西部电视经济报道的突围之道。  相似文献   

14.
说到经济新闻,人们都会认为是和"钱"有关的新闻报道,不外乎金融、货币、股市、期货等,读者对经济类新闻报道的评价往往是枯燥、千篇一律、毫无生气,不如社会新闻、娱乐新闻那样鲜亮、生动、有吸引力。经济类新闻因而一度被读者视为"硬新闻"。那么,怎样才能把经济类新闻做得有活力、有趣味,吸引更多读者的眼球呢?近年来,《南阳晚报》从民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人手报道经济类新闻,进行了较为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对于众多媒体尤其是经济类报纸来说,经济报道都是重头戏,这是由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决定的,而不断发展经济报道的样式也成为各媒体努力的方向。于是一种介于经济新闻与社会新闻之间的社会经济新闻出现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梅俊生 《视听界》2002,(1):23-2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经济活动日益成为政府部门、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相应地,电视传媒对经济现象的报道也不再拘泥于消息等形式,而是愈来愈注重运用电视专题来对某一经济现象进行深度报道。不过在为数众多的经济报道、经济栏目中,真正有深度、有影响的却不  相似文献   

17.
吴山  颜伟 《新闻界》2001,(6):62-64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趋好,经济类报纸的发展趋势也如火如荼,但这同样也意味着经济类报纸市场更为激烈的竞争。经济类报纸如何在日益激烈、不断发展变化的报业市场环境中准确把握自己的位置,从而达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经济类报纸如何组织更好的传播内容、采用更好的传播方式、达到更佳的传播效果等等问题成为业内人士探讨的热点。在我国经济类报纸市场中,《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和《经济观察报》这三家经济类报纸先后进入中国报业市场发展、扩张,并随之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先行者、竞争者的市场地位。同时,…  相似文献   

18.
如何使电视经济报道的思想性与可视性完美结合,让观众能够喜闻乐见,这是我们搞经济报道的同行们值得认真思考探讨的问题,本人就当前电视经济报道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些改进意见。1.要注意贴近生活经济报道的主要功能是传播经济信息。以往经济信息留给观众的印象是,产值利润、产品发布以及开业庆典等模式化报道,不仅枯燥乏味,而且还带有二类广告的嫌疑,缺乏指导性和实用性;另外,会议新闻特别多,好像荧屏在展览人头。  相似文献   

19.
干江东 《新闻窗》2007,(4):114-115
如何把经济报道写好写活,更具贴近性和可读性?如何才能更好地反映党的经济政策、社会经济生活,吸引更多的读者?著名记者艾丰曾经说过:一个人困了,躺在床上,看我们的经济新闻,还愿意看,还能看明白,那样,经济报道就可算是写好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有人认为电视不适合进行深度报道,因为电视的声音是易逝的,画面的含义是模糊的、多义的,而且电视的文本琐碎,根本不适合独立成文。笔者认为,这是还没有真正认识电视媒体功能的人所持的偏见。事实上,电视的深度报道不但出现了,而且日益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