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目前,非计算机专业教育通常还是根据以下三个层次的教学基本要求组织和指导教学:第一层次为计算机文化基础,第二层次为计算机技术基础,第三层次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不仅是对大学生的要求,也是对信息化社会每位公民的基本要求,开设第一层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里更好地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计算机文化意识。教学内容要建立在WINDOWS平台上,引入网络和多媒体的使用常识。在实际教学操作中,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以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为己任,应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文通过阐述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基本指导原则、培养目标,重点研究了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分析了实践教学的主要特点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基础是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目前,学生学习的起点不一,教材建设跟不上教学和实践的要求,教学模式无法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评价方法简单,计算机教学与等级考试难协调。因此,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要提高认识,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信息化人才;培养责任心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授课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考核评价标准多元化。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所有专业都需要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其目的在于了解计算机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在工作岗位上灵活、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办公、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本文为宿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根据专业方向和学生已有学习水平整合教学内容和分层次教学,使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结合的教学方法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基础是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目前,学生学习的起点不一,教材建设跟不上教学和实践的要求,教学模式无法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评价方法简单,计算机教学与等级考试难协调。因此,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要提高认识,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信息化人才;培养责任心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授课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考核评价标准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除了要求掌握课本知识与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能为现代化日常办公服务的能力。为学习其它计算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出发点是.抓住《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的特点.以学生自主完成“任务”的方式展开教学.试图通过基础软件的学习使用.使学生掌握一般应用软件的操作原则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独立意识和协作精神,并在训练中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相似文献   

7.
陈述武 《现代教育》2012,(2):192-192
《计算机基础》是职业学校学生的必修课,对将来深入学习计算机影响很大。学好这门课,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其他计算机课程的积极性。《计算机基础》名词概念多,涉及到的软件多,比较繁琐,需要老师讲清概念,抓住知识的关键。利用好计算机教学的优势,灵活使用任务驱动法,教学中实行分组教学,重点培养几个"小老师",以点带面,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计算机已经深入到我们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计算机基础教学作为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计算机基础人才的课程,在大学学习过程中计算机基础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针对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对课程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注意几个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区别于其它课程,要特别注意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为今后继续学习计算机和使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打下良好基础。这些基本能力包括几个方面。一、操作能力操作能力表现为学生直接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新接触计算机的学生尤其需加强训练...  相似文献   

10.
何磊 《考试周刊》2011,(52):160-161
计算机基础教学担负着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重要责任,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教学效果关系到学生的基本素质。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探索与创新,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培养具有独立思考、适应实践、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学生,已成为计算机基础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根据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教学创新的方法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校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这门课实用性强。我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任务驱动法,用考核促进教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让学生能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门课程上学有所得,教师能教有所悟,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2.
运用任务驱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精心设计任务,运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考虑社会对大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要求,结合高职学生自学意识薄弱自控能力差等学习特点,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组织、效果考核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支撑社会以及各行各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人们对计算机技术日益重视,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虽然大多数学生对电脑和计算机技术并不陌生,但这并不意味着计算机基础教学能够顺利开展,大多数学生对于电脑的应用都集中在休闲娱乐方面,计算机基础实际教学并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率十分低下。为了提升计算机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学习热情,将微型游戏项目教学应用到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14.
一、明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加强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 目前,计算机基础课已成为各大中专院校公共必修课,一些专业中计算机基础教学也越来越贴近专业,如医学、艺术、建筑、数控、工业设计等,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很多专业课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计算机基础课程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教育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以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但由于受课时较少以及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的影响,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一直不甚理想。教学实践证明,将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应用于《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郑鑫淼  孙莎莎 《教师》2012,(23):36-36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计算机人才,是职业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在探索式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这些创新过程,可以归结为在学习、探索、研究、合作、操作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摆脱不合理的种种束缚,逐步成长成为独立的学习“主体者”,发展到主动的“创新者”。  相似文献   

17.
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凤伟 《教学研究(河北)》2002,25(2):168-169,172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作者从教学的系统性出发提出燕山大学应开设第三个层次教育,并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学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高职高专《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摒除教学层次不分明、与专业知识脱节、教学模式陈旧和学生应试心理严重等弊端,紧紧围绕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立足点,将计算机知识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和社会发展环境,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逐渐开设了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基础教学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效果,是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和知识的基础课程,关系到学生工作、学习中对计算机的操作和应用。因此,计算机教师应对实践教学、教材选用以及授课方式等进行改进,从而提高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和应用水平,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本文主要分析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提出改进基础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一、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经过不断实践与探索,我们认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采用“精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培养模式。牢固树立“以能力为本”的观念,在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学生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备课时要以大纲为指导,将教材内容分解为若干个知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