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中国山水诗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一位诗人是谢灵运.谢灵运一生精神困顿,他屡屡试图在山水中寻求精神解脱,其诗中所表现的那颗诗人的寂寞心引发了后代很多读者的共鸣,并产生莫大的影响,其中柳宗元是受其影响非常深刻的一位诗人.前人已有不少关于他们的诗歌研究,但把两人放在历史政治中来衡量和比较的却很少.本文拟从这点出发,来观照历史中相同处境的文人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
分别身处东晋刘宋时期和中唐时期的谢灵运和柳宗元在家庭背景、个人才能、诗名、遭遇等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然而因时代、家族、贬谪后所处境遇、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谢灵运写于贬谪期间的山水诗歌除了反映抑郁的心情外,还有一种放松和闲逸的味道;而柳宗元贬谪期间创作的山水诗歌满含愁肠百结的苦恼和愤懑,几乎是一种痛苦的低沉的呐喊。  相似文献   

3.
谢灵运和柳宗元在山水诗创作上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着各自的特点。本文着重论述两位诗人山水诗中意境的区别,并分析其产生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4.
手捧杨再喜博士的大作,就着书页散发的清幽墨香,在一种敬佩与感喟中,我用心地读完了杨再喜博士的《唐宋柳宗元传播接受史研究》。杨再喜博士多年来勤奋研读古代文学原典,在寂寞的书斋坚持笔耕不缀,尤其对柳宗元感受颇深,研究上也用力最深,笔耕最勤,发表了一系列柳宗元的研究成果,主持了多项有关柳宗元的研究课题。今日大作出版,可谓功到自然成,正是其感悟柳宗元千年寂寞情怀,产生心灵共鸣之后的用心之作。  相似文献   

5.
谢灵运和柳宗元作为我国历史上两位著名的山水诗人,二人的山水诗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但相似中又蕴涵着明显的差异,本文就二者山水诗的同与异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6.
骄文研究 论王勃骄文的审美情感莫山洪(1.1) 《文选》制策文散论钟涛(2.1) 洪亮吉骄文情感论吕双伟(3.1) 李白骄文论略陶绍清(4.1) 柳宗元研究 柳宗元柳州山水诗的语言审美特征刘绍卫(1.7) 柳宗元与柳州文化程朗(1.12) 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歌意境之比较王正海(2.5) 论柳宗元山水诗意象之演变莫山洪(3.6) 论柳宗元贬请期间的悲剧情结肖扬暗(3.10) 论柳宗元散文句法特色与骄散相争莫山洪( 4.8) 柳宗元山水文学审美意识的心路历程 刘绍卫,罗传恩(4.13) 语言文学 人类自我反观的一面镜子—《金瓶梅》文学主题的开拓性价值肖扬倍(1.17) 文学叙事…  相似文献   

7.
王维是中国山水田无诗派中承前启后的核心人物,以王维为坐标观照这一诗派,具有提纲挈领的综括意义。本涉及陶渊明、谢灵运、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试图通过王维将这些人贯穿起来,进行横向、纵向的立体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8.
李白在《将进酒》中有云,“古来圣贤皆寂寞”。寂寞者,孤寂落寞也。考察历史上有所成就之人,寂寞者大有人在。屈原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寂寞;李白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寂寞;柳宗元有“倚楹遂至旦,寂  相似文献   

9.
谢灵运生活在晋宋交替时期,虽生长在官僚世家,但社会的混乱、朝廷的腐败、自身政治地位的不稳定,都使得他的心灵深处有着强烈的痛苦和不安,于是,在他的诗歌里面就流露出一种感伤情怀,这种感伤情怀主要表现在他对国家的忧思、对劳苦大众的同情以及作凄凉寂寞处境的抒写。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一生,尤其是他的晚年与佛教特别是天台宗、禅宗结下了不解之缘。佛理对其贬逐心态的调整起了较为重要的作用,人生道路随之有了很大的改变。诗人认为儒释相通,弘佛可以济儒,生活中常以统合儒释为己任,身体力行,并体现在山水诗等创作的审美进程中。他的诗艺因此有着新的开拓,达到一种宗教和艺术相互交织的境界。柳宗元统合儒释的精神义脉源之于谢灵运,而他的这一努力又对苏轼等后代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贬谪寓居永州十年是柳宗元偏离中央政治中心极其艰难痛苦的十年。但这也因此成为他文学创作最为宏富,文学风格奠定了关键十年,在十年荒蛮之地的贬谪生活中,同以永州为中心的知交友好唱和交游,是他寻求精神慰藉的重要途径,也是促使柳宗元文学取得了重大成就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的思想,除积极入仕之外,还有自适的一面。诗人在永州时期创作的自适主题的诗篇,其自适思想,经历了怨愤中的自适、失望中的自适、积极中的自适三个阶段,变化过程反映出诗人在这一时期思想由怨愤、郁闷、失望到重新燃起希望之火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在柳州时期的诗文创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柳宗元在柳州创作了一百余篇诗文 ,这些诗文以治理地方、关心国事、抒发忧愤为主题 ,反映了柳宗元在柳州期间的思想和活动的轨迹 ,也反映了他在生活的最后岁月里创作上艺术风格的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的山水文学,寄寓世相悲苦和人生理想于山水意象中,展示了一个贬谪者的精神漫游的心路历程。其山水意识一方面从师古余韵中逐渐走上了以心灵触摸物象,以苦吟直呈物象的人性抒写;另一方面,努力寻找观游的世俗意义,发展了其“观游在道”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柳宗元在柳州创作了10余首寄赠诗,这些诗歌真实地反映了柳宗元在柳州期间的心态,即对柳州地域的痛苦心境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这些诗歌是正确认识柳宗元在贬谪柳州之后的特殊心境的文本.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在永州10年的谪居生涯中,执著地将孤寂、苦闷的情怀打并入永州山水,然后又偶尔以诗的形式记录下来,<江雪>、<渔翁>、<溪居>等佳作便都诠释着他傲岸不屈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运用不同视角与多种笔法塑造了一组神态各异的商人形象。这组商人形象在中唐散文中的出现,不仅明示着柳文对史传文学手段的继承与突破,深隐着中国文化对商人注重道德评判的传统意识,承载着柳宗元对政治与士风进行干预的一贯精神,也构成了对当时新乐府诗歌创作的呼应,实现了新式散文的社会价值与文学价值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8.
中唐时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柳宗元,与不少僧侣交过朋友,佛学思想在其一生的政治生活中留下了很深的烙印。文章考证了柳宗元在柳州期间与和尚交往的基本事实及其佛儒思想交融的情趣。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的辞赋作品约有三十余篇,包括骚体赋和散文赋两大类。其中,骚体赋约占三分之二。表现在内容方面,他发扬了屈原“发愤抒情”的传统精神,抒写“永贞革新”失败后的自我遭际、思想、感情,表现出一个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坚持的诗人自我。在艺术表现方法上,他在继承的同时也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在写景、用事、抒情等各方面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在山水记中提出了游观论,包括游观的审美效应,游观的价值取向,游观的选择性,以及游观的品类和方式.对此,文中作了提炼与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