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亨利·大卫·梭罗说过:“把人与人相比最好是比较他们各自的理想。真实的人太复杂了,实在难以对付。”而他自己的散文体自传《湖滨散记》和富兰克林的《富兰克林自传》表达了他们各自根本的人生理想。因此,细读地对比他们二人的自传文本就是把两个人类的个体做比较,从而最终完成自传探寻人性奥秘、生命奥秘的文本使命。《富兰克林自传》和《湖滨散记》分别表明了富兰克林和梭罗各自的清教徒倾向,二人对自我的生活方式都制定并遵守各自特有的清规戒律。而且,很多清规戒律都是在相同的情形下由相同的事件和事物有感而发而制定的。他们的这些清…  相似文献   

2.
法国著名画家吉罗代·特里奥松(1767-1824)是新古典主义画派创始人大卫的得意门生。拿破仑失败后,宫廷首席画师大卫流亡布鲁塞尔,于是吉罗代成为新古典主义画派领袖。吉罗代出生于法国蒙塔日,自幼喜爱美术,18岁进入大卫画室学画。1789年,他以《被弟兄们辨认出来的约瑟》一画荣获罗马大奖,然后到罗马进修5年。其早期作品的风格是属于新古典主义的。1792年展出的他在罗马的画作《昂迪米翁的安睡》,虽然风格和技巧上仍紧跟大卫,但在题材选择和感情的处理上却显示了浪漫主义的影响。当时,他所表现出的感情因素与法国作家夏多勃里昂那种…  相似文献   

3.
神奇的蝴蝶     
<正>大卫10岁的时候参加了我举办的夏令营,他的思想负担很重。大卫的爸爸是一个酒鬼,脾气暴躁而且经常当着孩子的面打老婆。大卫有一个12岁的姐姐,性格内向,在人群之中擅长"隐身"——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都如此;大卫则是父母愤怒之时的出气筒,两个人都打他、骂他,他也因此患上了一些心理疾病如注意力缺陷症和多动症等等。他经常在学校里打架,即便长期服用各种各样的镇静药,也无济于事。当我们第一次见到大卫时,他不敢与别人进行目光交流,总是耷拉着肩膀浑身疲倦地转来转去,脸色苍白而且略含愠怒。简而言之,他看上去像刚刚被人揍了一顿。交锋里,他吃尽苦头,嘴唇都肿了起来。没有人  相似文献   

4.
曹钦 《世界文化》2014,(4):27-29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在2012年底王岐山推荐《旧制度与大革命》之前,托克维尔这个名字恐怕还是相当陌生的。不过,许多年轻人或许并没有这种感觉。早在中学时代,他们就在思想政治课本上认识这个法国人了。在那里,托克维尔是作为“个人主义”的批判者被介绍的。但最令他广为人知的,还是他对法国大革命和民主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在《圣经·旧约》第十七章《撒母耳记》中,有个英俊的牧羊少年名叫大卫,他打败了入侵的巨人歌利亚。这个故事在欧洲流传了3000多年,大卫便成了一个集年轻、正义、勇敢于一身的杰出男人。文学艺术家们根据这个传说创作出了许多作品,其中以1504年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创作的雕塑《大卫》名气最大。到了17世纪初,另一位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在1610年创作的一幅油画《手提歌利亚头颅的大卫》也产生了巨大  相似文献   

6.
在奔赴善恶大决战战场的路上,自封的救世主大卫·科雷什将他的信徒引向了妄想狂、暴力和性虐待的生活。因追随大卫·科雷什而断送了性命的是些什么样的人?悲伤不已的亲人们纷纷讲述他们的丈夫、妻子和儿女受自封的救世主蛊惑的经过。  相似文献   

7.
马健 《世界文化》2004,(2):29-31
大卫·贝克汉姆和维多利亚·亚当斯是当今最受欢迎的名人夫妻之一。人们经常把他们和知名度达到最顶峰时的理查·德伯顿和伊丽莎白·泰勒相提并论,然而事实上,高贵辣妹和小贝占据的新闻篇幅比其他任何一对情侣都要多。不过,这段恋情开始得很偶然。大卫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伦敦的一场足球赛上。她是他约会过的所有女孩中惟一一个不是金发碧眼的女郎。当时,他羞涩地向这位辣妹主动打了声招呼,她本人看上去比他所能想象的还要漂亮。不过,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话题开始一场谈话,这个任务就交给了维多利亚。维多利亚作为流行歌星的地位并未在他们初次…  相似文献   

8.
<正>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著名作家、思想家,启蒙主义运动的领袖,但他对英国的推崇甚至崇拜却举世皆知。他曾说:上帝啊,我真的热爱英国人。如果我不是爱他们更甚于法国人,愿上帝惩罚我!身为杰出的法国人,却如此热爱英国人,究其原因,这大约是当时许多法国知识分子的共识。英国与法国隔海相望,但它早已掌握了海上霸权,工商业发达,资产阶级已登上了政治舞台,开始了产业革命。1640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相似文献   

9.
赵无极和吴冠中是中国现当代艺术史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两位艺术家。二人早年同在杭州国立艺专接受中西兼容的艺术教育,又都曾留学法国,拥有很多共同之处。但随着二人艺术生涯的发展,不同的人生经历使他们形成了迥异的艺术风格。赵无极兼容西方艺术影响和东方文化传承,在国际艺术界获得了广泛认可。吴冠中则在走遍祖国河山的实践中,建立了自己国画中融合西方绘画色彩、光影的写意风格。赵无极与吴冠中对年轻艺术家的重要影响不仅仅是他们的个人成功,更在于他们将汲取自西方艺术的营养以及新理念传递给了新一代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10.
著名肖像画《莱卡米埃夫人》的作者热拉尔(1770-1837)是法国画家,出生于罗马,擅长肖像画。他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大师大卫的弟子,大卫曾帮助他获得为维吉尔和拉辛的作品做插图的委托。1795年,热拉尔展出了当时盛行的、带有伤感情调的画作《贝利萨留背负被蛇咬伤的孩子》。贝利萨留是罗马晚期(拜占廷)查士丁尼在位时的名将,战功赫赫,晚年双目被查士丁尼弄瞎,被迫沿街行乞。这幅作品虽然画得很出色,但顾主寥寥,  相似文献   

11.
每一位艺术家在心底里都清楚,他在向观赏大众诉说着什么。他不但希望他所诉说的形式能打动人,而且内容也是独一元二的。他希望观赏大众乐意倾听他的诉说,并理解他的一番苦心——他要借艺术启发他们,教育他们。  相似文献   

12.
阿尔封斯·德·拉马丁(Alphonse de Lamart-ine,1790—1869)1790年10月21日出生于法国马孔一个虔信宗教的外省贵族家庭,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仍忠于王室。他有五个妹妹,虽先后都结了婚,但生活都靠他赡养。拉马丁在米利乡间度过童年,由迪蒙神父任他的家庭教师。日后米利和神父在他创作的诗歌中都被他理想化了。在他11岁时,被送到里昂学习,但不久便逃回家来。接着又被送到一所耶稣会的学校受法国传统的、虔奉宗教的教育,于180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同学们的眼里,他是一个神色傲慢的高个子青年。在以后的数年中,他先在米利过着优闲的生活,随后去意大利闲游,最后到了巴黎。他潜心阅读18世纪法国哲学家卢梭和斯塔尔夫人的著作,这  相似文献   

13.
一个美国人第一次到法国工作一段时间后,别人问他对法国的印象。他说,这里的男人都打领带,女人都不穿裤子。和美国人的轻松、随意风格不同,法国男人上班期间一律打领带,哪怕质料不好的领带;而女人一般都穿裙子,哪怕冬天也很少穿长裤,特别是正式场合。但你可知道,法国女人为了得到和男人一样穿长裤的权利,经过了约100年的奋斗。其中,女作家乔治·桑的作用非凡。1804年7月1日出生在巴黎的法国女作家乔治·桑,是被其同时代人公认的最伟大作家之一。雨果说:“她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特别是,其他的伟人都是男子,惟独她是女性。”乔…  相似文献   

14.
多数人都向往天堂。据说,法属波利尼西亚人就生活在天堂里。散布在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之间海域上的法属波利尼西亚诸岛构成了举世无双的神话。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进步和旅游业的发展,这一神话依然如故。一些杰出的艺术家和作家,如马蒂斯、高更、萨默塞特·毛姆、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等都激起了我们对这个极乐世界的向往。正如这些艺术家们所描绘的那样,整个波利尼西亚布有洁净的海滩、水晶般的环礁湖以及在和风中摇曳的棕榈树,130个有居民的岛屿,每一个都是各自独立的小天地。除了这些可以想象出的美以外,还有更奇妙之  相似文献   

15.
彭康 《世界文化》2011,(10):21-22
法国画家布拉克(1882-1963)生于巴黎郊外的阿让特伊。他的祖父和父亲都以装饰画为业,擅长在玻璃上描绘有大理石或木材纹理、并且形象逼真的图形。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布拉克,从小就对绘画异常关注。  相似文献   

16.
《春》     
《春》[法]米勒米勒(1814-1875),法国著名画家,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他于1848年定居法国巴比松村,从事耕作,长期接触乡村中他所熟悉的农民,许多重要作品都在此产生。如《拾穗者》、《播种》、《晚钟》、《牧羊女》和《扶锄的人》等等,描绘和歌颂...  相似文献   

17.
门德尔松     
菲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蒂在不少方面是异乎寻常的,当然,首先他是个特殊的作曲家。一般说来,一个人要使自己的才华得到发挥必定要经历很多挫折,而他却不在那些经过努力奋斗才成功的艺术家之列。而且,他所写的音乐作品也不符合当时音乐的潮流,他的风格来自古典音乐。他的气质沉着、镇定、文雅,不象大多数浪漫主义作曲家,他们的音乐是情感的热烈倾泻与迸发。门德尔松属于那种可以说是拥有一切的人;他的家庭富有、和睦、有教养;他本人聪明、英俊、可爱,并且有多种才能——他不但是个音乐家,还是优秀的作家和艺术家。他还有个笃实的特点:责任  相似文献   

18.
1988年,当乔治·维涅来到法国西南部城市蒙托邦,接任具有百年历史的安格尔博物馆馆长之时,他非常恼火地发现隔壁的办公室里堆满了100多个破旧不堪的纸板箱。箱里装的是属于19世纪的艺术家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的遗物。他曾是雅克·路易·大卫的学生,可是,艺术馆里竟从未有人仔细地查看过这些箱子。过了一年,巴黎多塞博物馆的一位35岁的艺术史学者维涅才来查看这些被认为可能装有安格尔用来指导自己学生的一些资料的破旧的纸箱。当维涅打开第一只箱子时,  相似文献   

19.
托马斯·卡莱尔(1795—1881)是十九世纪前半期的英国作家,以《法国大革命史》和《英雄、英雄崇拜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二书著名。他曾经激烈地攻击过资本主义。但是他的出发点是错误的。他用所谓“真正的贵族阶级”及“英雄崇拜”和贪婪的资产阶级与游手好闲的贵族阶级对立起来,企图以对中世纪的狂热和对建立道德的颂扬来代替事实的现实主义的分析。所以在客观上虽有过功绩,可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他的反动观点越来越明显起来。卡莱尔在做学问上却是严肃认真的,肯下苦功夫。《法国大革命史》写作的主要特色是能以诗人的观察和热情,把活跃在大革命中的人物写活了。  相似文献   

20.
奥古斯特·雷诺阿是众所周知的印象派巨匠。他的艺术家的血统似乎延续到了子孙后代。他出身于裁缝家庭,可是他的儿子们也都在各自的艺术领域取再成功。不过都是在电影界。照片中的妇女是雷诺阿的曾孙女法国女演员索菲·雷诺阿(二十一岁)。由曾祖父的绘画艺术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