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局外人》(1942年)是加缪的成名作,也是荒诞性文学的代表作品。它形象地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谬"的观念;由于人和世界的分离,世界对于人来说是荒诞的、毫无意义的,而人对荒诞的世界无能为力,因此不抱任何希望,对一切事物都无动于衷。本文主要是针对加缪的《局外人》进行论述,同时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悟。  相似文献   

2.
《西西弗神话》是法国著名作家阿贝尔·加缪关于荒诞问题思考的重要著作之一,其与《局外人》《卡里古拉》等共同构成了加缪的荒诞哲学思想体系。《西西弗神话》以西西弗这一荒诞至极的人物为描写对象,通过对其毫无意义的生活描绘,引出了一系列关于荒诞的思考,在赋予荒诞以全新的内涵和解释的同时,得出荒诞是人生命意义敌人的结论,为人突破生命困境——荒诞,提供了精神引领。  相似文献   

3.
“荒诞”是法国20世纪50年代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缪哲学美学思想表现的主题之一。加缪认为“荒诞”是人自身与外在世界之间的一种相互冲突与抗衡,更是人对存在本身意义的一种生命意识的关注与反思。《局外人》小说的内核旨要正是对人类生存遭际中“荒诞”感的刻画与呈现,诠释了“荒诞”意识背后隐涵着种种深刻的生命意识哲理,给活在当下的人们以深刻的启悟意义。  相似文献   

4.
《局外人》是加缪的经典之作,它形象地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诞的概念。主人公默尔索自私、孤独、冷漠,面对荒诞的世界显得麻木不仁,在荒诞的世界里流露出荒诞的情绪体验,即由于人和世界的分离,世界对于人来说是荒诞的,毫无意义的,人感到与世隔绝,无依无靠,人面对荒诞的世界无能为力,因而不抱任何希望,对一切事物都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5.
《局外人》是法国著名作家加缪的代表作品,小说塑造了一个"局外人"默尔索,默尔索的荒诞性表现在他对任何事情都持一种"冷漠"态度。存在主义认为世界是荒诞的无理性的,默尔索意识到了这个世界是荒诞的,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也是荒诞的,默尔索反抗这种荒诞的方法就是成为冷漠的"局外人",然而,他自己却是一个对真实对生活怀有很深激情的人。  相似文献   

6.
《同学少年》2015,(5):50-51
<正>阿尔贝阿·加缪(1913—1960年),法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大师,"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局外人》《鼠疫》《西西弗  相似文献   

7.
中篇小说《局外人》的出版令阿尔贝·加缪声名大噪,这部存在主义代表性作品充满了世界的荒诞:主人公默尔索的人物性格是荒诞的,默尔索是个悲剧人物,造成他的悲剧命运的不仅仅只有个人因素,还有社会因素;默尔索生活的世界是荒谬的,整个社会都显得荒诞不经,作品中的荒诞性也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局外人》作品中的荒诞性的产生背景的同时,对主人公默尔索的性格、默尔索生活的世界和作品中的荒诞性产生的影响也展开了分析,从而探讨《局外人》的荒诞性。  相似文献   

8.
《局外人》是法国著名作家加缪的代表作品,小说塑造了一个“局外人”默尔索,默尔索的荒诞性表现在他对任何事情都持一种“冷漠”态度.存在主义认为世界是荒诞的无理性的,默尔索意识到了这个世界是荒诞的,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也是荒诞的,默尔索反抗这种荒诞的方法就是成为冷漠的“局外人”,然而,他自己却是一个对真实对生活怀有很深激情的人.  相似文献   

9.
塞缪尔·贝克特创作的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生动诠释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诞"的观念。本文试图从加缪的荒诞哲学角度分析《等待戈多》的荒诞内容及成因,从而揭示主人公的等待看似荒诞,但其本身就是反抗,就是西绪福斯式的幸福。  相似文献   

10.
加缪的《局外人》显示了对荒诞的彻悟,以一种冷漠、沉默、无所谓的方式,凭着心灵的绝对真实与荒诞社会作对抗,是对荒诞社会彻底的否定和强烈的批判,具有独特的认知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从《局外人》到《正义者》,从《西绪弗斯神话》到《反叛者》,加缪的创作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在于他在荒诞的基础上提出的反抗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态度,该文以分析加缪的反叛思想为中心,以作品集《反抗者》为重点,力图揭示加缪的适度与均衡的反抗主张,从而进一步体现加缪后期作品的在讨论人生存价值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荒诞"作为一种文学思潮,被用来表现世界与人生本质上的"荒诞性"。荒诞派文学是西方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它采用荒诞的手法,表现了世界与人类生存的荒诞性。具有荒诞特色的文学在小说方面的代表作家有阿尔贝·加缪(《局外人》《鼠疫》),萨特(《恶心》),马尔罗(《西  相似文献   

13.
加缪的小说《局外人》是荒诞哲学思想的展示。该小说主人公莫尔索以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体现出对荒诞的彻悟,即对一切事情均采取一种超然态度的生活哲学。他凭借着对本真自我的追求与荒诞的社会抗争,造成了自己与社会的格格不入,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无法沟通。本文通过对主人公悲剧命运的解说,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准确传达自己对“二战”前后人类生存状况的独特审美体验,在《局外人》中,加缪在叙事形式上作了诸多实验和调整。事件及场景设置的高度凝练性,贯穿小说始终的第一人称内聚焦型叙事,自由直接引语的大量应用以及叙述节奏的急缓有致,是《局外人》最为鲜明的四大叙事特征。在《局外人》上述四大叙事特征与小说荒诞主题表达之间存在某种深刻的内在关联,前者强化了荒诞主题的抒发,让深刻的哲理得以诗性化呈示。  相似文献   

15.
1971年出版《幸福的死亡》是加缪创作的第一部小说,可以看做是加缪成名作《局外人》的一次创作准备,两部小说从人物形象、生存环境、故事情节等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将两部小说对照阅读,我们将更加深入了解加缪的创作源泉以及从"追求幸福之人"走向"荒诞之人"的精神道路。  相似文献   

16.
《局外人》是法国存在主义作家阿尔贝·加缪1942年发表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集中反映了存在主义文学关于"世界是荒谬的"这一哲学观点,内容新颖特别,使作者一举成为法国文坛上不可等闲视之的名人,与萨特齐名。本文正是基于阿尔贝·加缪《局外人》的这些艺术特色来进行探讨的。  相似文献   

17.
加缪在《局外人》中,塑造了一个由于清醒意识到世界荒诞性本质而处于绝对孤立中的默尔索。对于自身和世界的把握,促使默尔索形成了一套自己世界的规则和逻辑,与惯常世界的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完全脱离。本文从荒诞的形成起点出发,分析默尔索"把握"产生的两个层面,探究其对于"荒诞之后"的发现和领悟。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文学从印刷媒介阶段转向电力媒介阶段,在此环境下的西方现代文学反映出回归口头媒介阶段的趋势。本文将从麦克卢汉的媒介学理论出发,以加缪的《局外人》为个案,主要从存在哲学与荒诞性、非连续性、共时性与同步性等方面阐释小说的口头媒介特征。  相似文献   

19.
加缪的《局外人》塑造了一个看似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物形象——默尔索,与前人以固态视角审视主人公默尔索不同的是,本文试从动态的视角分析默尔索前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小说中体现出来的荒诞和人物面对荒诞的态度变化。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形成的存在主义文学,以鲜明的哲理性、独特的真实性、特定的环境性构成其基本艺术特征,以自由选择和荒诞体验构成其基本主题,充满了极其冷静的理性和令人不可思议的荒谬。从加缪的作品《局外人》就可透视出存在主义文学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