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尽管人们对报纸属性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总是相同的,那就是报纸要有读者.一份报纸没有读者或读者很少就丧失了办报的意义.所以,从某种意义上理解,读者是办报人的衣食父母.慈溪日报为更多的读者服务,为读者服务更多,为读者服务更细,是她在为读者服务的道路上日益坚定的理念,也是多年来踏出的坚实的脚印.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报纸的受众群体有了怎样的变化?报纸报道如何更好地适应变化服务好读者?这一定是当下报纸最需要面对的课题。毫无疑问,报纸读者最大的变化就是老年群体比重明显增加,或者说报纸的忠实读者基本上都集中在老年读者,因此,报纸报道必须因"老"而变,充分了解老年读者的意愿,把准老年读者的脉搏,反映老年读者的生活,服务老年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中国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竞争更加市场化,各家报纸都不得不更加用心地研究自己的市场竞争策略. 市场竞争策略说到底是读者竞争策略.如何拥有更多的读者,其实,答案就一个,那就是要越来越注重服务读者,版面越来越走近读者.于是,一种借鉴于视听媒体特质的操盘手--版块"主持人"现身报纸的服务资讯专版了.<燕赵都市报>在率先实践中正探索一条有益的编采创新走市场的模式.此举令人期待.  相似文献   

4.
版面编辑要有“第一眼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版面编辑要想真正在报纸版面设计上发挥作用,使所在报纸的版面设计既能真正反映本报的办报宗旨,很好地为内容服务,又能照顾到受众的需求,反映地域特点,有审美性,有特色性,就必须真正提高"第一眼效应",增强报纸的竞争力,具有较高、较全面的素质.笔者认为"第一眼效应"就是要抓住读者的阅读心理,让读者不仅想读而且爱读.对此,要想培养编辑的"第一眼效应",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钱浩 《新闻实践》2007,(11):47-47
当代报业的竞争也是服务质量的竞争,报纸如果不能提供优质的服务,读者就会流失。在报纸上占有较大比重的时事新闻,也应当承担起向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重任,赋予新闻信息更为明确的针对性和更大的实用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读者的阅读需求,掌握读者的阅读心理,并从服务读者的角度去选择新闻。以笔者浅见,时事编辑的"服务意识"就是编辑深入研究读者所思所想、了解读者所需所求,在不违反政策、不违背新闻纪律的前提下,确立"与读者坐一条板凳"的  相似文献   

6.
今天的读者怎样读报——兼谈青年时报的办报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当看到,绝大部分读者不是在读报纸,而是在"翻报纸";读者需要报纸为他提供更大阅读效用的新闻,换成大白话说就是,读者需要报纸为他提供更解渴的新闻. 近年来,伴随传播技术、广告营销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升级,传媒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报纸的读者结构、读者的读报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联系青年时报近年来连续开展的杭城读者调查,我们对当今读者的读报行为做了初步的分析,并且努力把分析的成果,运用到青年时报的办报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7.
以市民读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地方都市报,视角亲民、信息荟萃,一般靠大信息量的地方新闻取胜.体现在版面上,就是小块消息居多,服务信息居多,处理不好会给人杂乱之感,使读者抓不住阅读重点,从而一眼掠过,没有被吸引,不会产生共鸣,降低了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位置.所以作为都市报的美术编辑,如何整合和提升版面.使之在"鸡零狗碎"中突围,鲜活起来.获得生命感,以其丰满的形式、灵动的情绪,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的眼球,直接"飞"进读者的心里,便成为我们创造性劳动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8.
报纸副刊“突围”的适应力和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操慧 《新闻实践》2009,(7):8-10
辩证地看,报纸副刊"式微"之征兆,正是孕育其新的发展机遇的催化剂.如果说"适应力"更多的指一种生存能力和快速反应力的话,那么报纸副刊的竞争力就是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吸引读者、影响读者的能力与实力,当然这也是报纸自身文化扩散和品牌构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访问美国报纸 ,明显一个感觉就是编辑部的工作很多是为读者切身需要设计的 ,反映到报纸上就是为读者服务落到了实处。这从报纸的“导读”、“更正”、气象服务、员工联系渠道、多版本发行等方面均可体验到。引导读者不厌其烦“导读” ,在这里是指报纸上为方便读者迅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设计的目录、索引、提示等简要内容 ,通常置于报纸最显眼的版面。报纸版面越多 ,这一工作的重要性越得以体现。中国报纸在对开4版阶段 ,一般没有导读。直到出现12版以上的报纸 ,才有少量导读出现 ,但也仅限于头版。绝大多数美国日报的头版 ,都在较显…  相似文献   

10.
让报纸有用     
曾经有人说:"报纸如果能被读者收藏,而不是看一眼就丢掉,便是一份成功的报纸."细细分析一下,报纸之所以能被读者收藏,是因为报纸有用.报纸有用,是因为报纸所提供的信息有用.信息的有用性主要是通过报纸的服务功能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正地方报纸要办成一张什么样的报纸,如何服务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践行报纸"三贴近"的原则,办成让领导满意、读者满意的报纸,其定位至关重要。它既是衡量报纸质量的"风向标",又是赢得读者青睐的"名片"。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许多报纸都开通了"新闻热线"电话,通过向社会公布一个好记的号码、安排专人值班的形式,记录读者的新闻报料,为读者解疑释惑、排忧解难,发挥了很好的服务功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读者对报纸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单一的"新闻热线"已不能满足读者多方面的资讯和服务需求,报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需要不断地创新服务理念和提升服务手段。自今晚报在国内报界首家创办了报业呼叫中心这一新的服务平台后,一些报纸也紧随而上,开办了自己的"呼叫中心"或"服务中心"。本刊特约请今晚报的同志撰文,对该报的这一创新之举作一介绍,或许对报业同仁会有些启发。  相似文献   

13.
初敏 《青年记者》2017,(11):94-95
美国出版的《报业管理艺术》一书中重点强调“一种新型管理观念”.他们首先着重提出报刊经营管理意识的一个盲区:“在每天出版报纸的企业,管理者却很容易忘记存在着两种产品,忘记这两种产品都是报纸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并着意强调:“对报业领导来说,管理上的着眼点就是把报纸的经营当作在生产两种完全不同的产品,每个产品都用不同素材制造,每个产品又投入不同的市场.第一种产品是印刷出的报纸所包容的‘信息’,即把每日的新闻和广告集中起来卖给读者.第二种产品是‘读者’,即用报纸上的信息吸引和获得读者,再卖给广告客户.”通俗讲就是,既卖刊,又卖“人”.以编刊为读者服务的方式再次为广告商服务,前后以两种产品连卖两次,就是期刊经营的最大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14.
报纸是为读者办的,是办给读者看的。所谓总编辑的“读者意识”,就是作为一名报纸工作总设计师、总决策人在安排采编业务时应该具有的、以读者为最终服务对象,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以使报纸这一新闻媒介在读者心目中发挥出最佳传播效果的一种观点。也就是说,要有在“编辑工作中时刻想着读者”的使  相似文献   

15.
访问美国报纸,一个明显的感觉是,编辑部的工作很多是为读者切身需要设计的,反映到报纸上就是为读者服务落到了实处。这从报纸的“导读”、“更正”、气象服务、员工联系渠道、多版本发行等方面均可体验到。 引导读者,不厌其烦 “导读”在这里是指报纸上为方便读者迅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设计的目录、索引、提示等简要内容,通常置于报纸最显眼的版面。报纸版面越多,这一工作的重要性越得以体现。中国报纸在对开4版阶段,一般没有导读,直到出现12版以上的报纸,才有少量导读出现,但也仅限于头版。  相似文献   

16.
读者是书刊传播的对象,更是编辑服务的对象.现在不少编辑在工作中存在的误区之一就是不了解读者,对读者知之甚少,却整天在那里忙着出书.我们每天都在喊读者是上帝,要为读者服务,却不知该如何服务.他们只是逛逛书店,看看书市,读读报纸,就拍着脑袋定选题.这部分编辑只看到图书市场,却看不到决定市场走向的读者心理.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村读者成为报纸受众一族.随之而来的是诸如"乡村文化"之类的内容成为众多报纸,尤其是农民报以及面向农村发行的科技报等涉农类报纸副刊发展的方向.涉农类报纸副刊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民读者的文化生活,但相对于比较匮乏的农村文化设施、文化阵地来说,涉农类报纸副刊的内容设置更应该着眼于对整个农村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8.
(续上期) [必读] 读者为什么一定要读我们这份报纸,哪些内容是读者一定要从我们报纸上获得,或者喜欢从我们报纸上获得才感到够意思的,这就是我们报纸的"必读性".一些报纸,尽管也有一定的发行量,但因为没有形成这种"必读性",也就无法最终确立自己独树一帜的品牌地位,而没有"必读性"也就没有读者的"忠诚度",只能沦为被其他报纸罩住的二流补充类报纸.  相似文献   

19.
报纸首先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循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针。但是报纸毕竟不是法规,不是文件,首先有个让读者愿意看,喜闻乐见的问题.所以,报纸要真正达到教育人、引导人的目的,就要在了解人、吸引人、服务人上下功夫。近几年来,我们《陕西工人报》在这些方面作了一些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着重抓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研究对象,服务读者。办报纸是为了读者看的。每张报纸都有不尽相同的读者对象和主要的读者群。因此.要作到服务读者,就必须研究你的对象,了解你的对象,以及影响读者思想的内外部环境的  相似文献   

20.
在报纸行业中,读者心理是编辑工作不可忽视的主要因素。以读者心理为基础来建立和完善读者意识,是报纸编辑追求报纸发行量与读者满意度"双赢"的制胜法宝。在具体编辑工作中,报纸编辑首先要准确定位报纸读者,了解读者心理特点;其次要满足读者心理需求,不断提高服务读者意识。在多角度完善编辑工作的同时,努力提高报纸编辑的职业效能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