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曹操     
曹操是一位了不起的军事家、诗人,这一点是大家公认的,那么在政治上,曹操是一个应该肯定还是应该否定的人物呢?我赞同郭沫若先生为曹操翻案的主张,认为曹操在政治上应该是被肯定的.他不但不是一个奸贼,而且还是一位了不起的有着爱民胸怀的政治家.在说明这个论点之前,我先阐明一个前提.在中国史学界,人们否认在长达二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有爱民的政治家.即使有为人民做过贡献的,如包拯、海瑞,也顶多说他们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而缓和阶级矛盾而已,而不认为其是爱民的.这种观点,我不赞成.我不反对用阶级分析观点考虑和判断问题,但我也不赞成认为中国历史上就没有一个好人.时代不同环境  相似文献   

2.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志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全集》第三卷,第379-380页)文化革命先驱鲁迅,早在四十多年前说的这些话,至今,对于我们正确地评论曹操仍有指导意义。曹操在《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笔下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罗贯中从儒家“正统”思想出发,把曹操刻画成为“托名汉相,实为汉贼”、“败坏朝纲”、“欺君罔上”的典型奸臣。其实,历史上的曹操,并不是象罗贯中所描绘的那个样子。曹操是东汉末年继秦皇、汉武之后,执行法家路线的一位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是三国时代一大批法家人物中的一个重要代表。  相似文献   

3.
曹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北宋苏东坡在其笔记《志林》里就记载了当时街巷小儿听说书,听到曹操打败仗就兴高采烈,听到刘备打败仗就伤心落泪。可见曹操历来就是不受人民喜欢的。公元一八九年,曹操反董卓,逃出洛阳,间行东归,因疑心而杀故人吕伯奢一家八口,并说出“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话,谁个听了也会不寒而栗。可是在本世纪五十年代末那大放卫星的年代,曹操时来运转,他的亡灵也从地下升到了天上。一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个英雄。然而,一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却将曹操塑造成一个大奸大恶的人物,以至在世人眼中,曹操也变得十恶不赦了。那么,曹操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他与《三国》中的正面人物刘玄德,到底谁更接近“英雄”这两个字呢?请容我发表一番浅见。首先,在世人眼光中,刘备区别于曹操的第一大特点就是忠诚。刘备是汉朝的帝室之胄,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他对于汉朝,可谓忠心耿耿,而曹操位极人臣,在朝中飞扬跋扈,常怀篡逆之心。其实,早期的曹操对汉室也是忠心耿耿的,否则,他就不会冒生命危险行刺…  相似文献   

5.
曹操的启示——羲黄文化史话之八○李捷汉末三国,是个动乱的年代。又是风云际会,人才辈出的时代。曹操,在三国时代,堪称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也可以说是一位影响过社会进程的人。虽然人们对他褒贬不一,时而是红脸,又时而是白脸;但他作为政治家、...  相似文献   

6.
曹操的《短歌行》一诗,历来被人传诵。它志深笔长,沉郁雄放,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品之一。关于此诗的的写作时间,史无记载,迄无定论,但我们仍可以从曹操的作品及有关历史情况的分析中约略窥其一二。  相似文献   

7.
马伯庸 《教师博览》2012,(11):31-31
央视主播张泉灵前几天在微博上讲了这么一件事:“给儿子讲的《三国》终于到了斩颜良诛文丑的段落。儿子问:颜良、文丑是好人还是坏人?我答:不算好人也不算坏人。儿子又问:曹操杀了吕伯奢之后就算坏人了对吧?我答:是。于是儿子的终极问题出现了:关羽一好人为什么要帮一个坏人杀不算好人也不算坏人的人呢?”网友在下头就这个话题众说纷纭,由此引卅一个话题——我们该怎么给小孩子们讲历史。  相似文献   

8.
给你观赏一本家庭影集,让你将里面的主要人物的关系辨认出来,显然你能很容易地做到这一点,对此似乎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因为我们是地球上最智慧的动物——人。然而,最近一些灵长类专家却报道了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研究成果:他们发现黑猩猩也有类似的本领,也能通过“分析”确认母子关系。  相似文献   

9.
刘肇立 《考试周刊》2014,(33):137-137
<正>鲁迅说:"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这段话包含着如何客观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的问题,这也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之一。我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与同仁交流。一、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评价历史人物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坚持阶级分析,学会从阶级斗争的角度考察历史人物的言行。  相似文献   

10.
杨绛 《今日教育》2008,(6):60-60
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按基督教的说法.人生一世是考验。人死了,好人的灵魂升天。不好不坏又好又坏的人,灵魂受到了该当的惩罚.或得到充分的净化之后,例如经过炼狱里的烧炼。我认为这种考验不公平。人生在世,遭遇不同,天赋不同。有人生在富裕的家里.又天生性情和顺,生活幸运.做一个好人很现成。若处境贫困,生性顽劣,生活艰苦,堕落比较容易。  相似文献   

11.
养成好习惯     
人的天性大致是差不多的,但是在习惯方面却各有不同。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在幼小的时候最容易养成。一旦养成之后,要想改变过来却很不容易。例如说:清晨早起是一个好习惯,这也要从小时候养成。很多人从小就贪睡懒觉,一遇假日便要睡到日上三竿还高卧不起,平时也不肯早起,往往蓬头垢面的就往学校跑,结果还是迟到。这样的人长大了之后也常是不知振作,多半不能有什么成就。祖逖(音tì)闻鸡起舞,那才是志士奋励的榜样。我们中国人最重礼,因为礼是行为的规范。礼要从家庭里做起。姑举一例:为子弟者“出必告,反必面”。这一点点对长辈的起码的礼,我们…  相似文献   

12.
《海外英语》2008,(12):16-17
<英雄>(Heroes)是去年美国新开机的电视剧集,因其曲折、悬疑、出色的剧情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现在第三季重磅出击了,纽约虽然保住了,可是又有了新的爆炸点,因为皮特的刺杀,未来完全改变了轨道,人们的命运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它讨论的人性问题也很深入,本来是好人在这一季里面也许因为个人的欲望变成了恶人,恶人也许变成了好人,世事难料,这也是它吸引观众的重要一点.……  相似文献   

13.
孙建勇 《师道》2014,(3):60-60
我们每日与他人的信息交流.使用的工具基本上是随时被删除的电子邮件、140字的微博、符号化的短信、微信等这些快捷、短小的东西,我们感叹.新媒体时代很神奇.一天同样24小时.似乎比我们小时候要短得多.这必然导致我们做每件事必须更短、更快。也必然导致信息的碎片化、思维的碎片化。  相似文献   

14.
一位事业有成的学者去看望他的老师,言谈中说及当年所学知识在日后事业发展中的作用,这位学者出人意料地对老师说:“坦率地讲,您过去教给我的那些知识我差不多全都忘光了,不过您当年做学问的情景我至今仍历历在目,并对我后来的研究产生过很大的影响。”看来,我们执着追求的书本知识对一个人的影响也实在有限得很。一位专家谈起这样一件事:首都某高校对入学新生做了一次测试,试卷就是两个月前考过的高考试卷,结果70%的人不及格。笔者一点也不怀疑上述情形的真实性,因为每每寒暑假过后,再来检测一下上学期所学的东西,情形大致不离,“来得快,去…  相似文献   

15.
春天的到来,让大地万物萌发,令欣欣向荣景象随着日月的轮换出现在我们面前。山林子老师的诗歌《时代呼唤好人精神》是最近在烟台6所大学和小学举行的"迎接建党90周年《时代呼唤好人精神》——郭明义精神大型诗歌朗读会"上推出的一首诗,呼唤好人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正气,号召人人做好人,做真正的人!  相似文献   

16.
学过《杨修之死》,有人道曹公奸诈,不仁不义,全盘否定他的一切。我却不以为然,因为政治家的作为不可以常人视之。至于说曹操杀杨修,肯定不会是害怕他才高八斗,因为曹操并非没有容人之量,他手下的高士也不在少数。其根本原因在于杨修参与了继位之争。历朝历代的帝王都很忌讳这事,为继位事杀人不计其数,一个杨修又算得了什么呢?政治家治国,只要是有利于天下,有益于百姓,有时明知冤屈了好人,但为整体利益计,也只得违心而行。比如汉代七王之乱,晁错不就是明显的牺牲品吗?要说作为常人,曹操也有他“仁义”的地方:仁,其释陈琳;义,献刀刺卓。作为政…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在中国是传统的四大名著之一,可谓家喻户晓。而三国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如曹操、诸葛亮、刘备等也是妇孺皆知。然而,对于普通读者甚至有一些专业知识的人来说,都是只知通行本《三国演义》,却不很了解其重要的"母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对两者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差异则更是少有关注。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曹操这一重要的三国人物形象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与通行本《三国演义》中的不同表现,阐明"通俗演义"本与"演义"本的区别,强调"通俗演义"本的重要性,也使已经百花纷呈的曹操人物形象研究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18.
写人物最重要的是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只有如此,笔下的人物才能让人印象深刻。比如说起《三国演义》,我们立刻能够想起红面长须、义气千秋的关羽和豹头环眼、勇猛暴躁的张飞等人物形象。因为这些人物有着鲜明的个性,显得真实而鲜活。而其他众多较为平白的人物就很容易就让人遗忘了。在写作中我们可以尝试从不同角度切入,来凸显人物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9.
做传统意义上的好人, 给所有路过自己生命的人带来快乐和幸福, 应该成为我们的第一追求。做好人与干大事其实一点也不矛盾。做好人要关心别人的冷暖, 似乎耽误了做事业的时间, 实际上不是这样。你善待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你干事业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两只鸟     
从前,有两种花花绿绿模样很漂亮的鸟被人捉住。这两种鸟长相、大小差不多,只不过一只尾巴长,一只尾巴短。它们被关进笼子里以后,长尾巴鸟不吃也不喝,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