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转型中国:农业、农村、农民》姜长云著,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当前中国"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政策背景,全面展示了中国政府推行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主要内容,科学地总结了中国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和成就。  相似文献   

2.
正《转型中国:农业、农村、农民》姜长云著,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当前中国"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政策背景,全面展示了中国政府推行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主要内容.科学地总结了中国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和成就。  相似文献   

3.
从第一期《龙港,告别农民城》(2010年12月17日)到最新一期《一个浙江农民的大电影》(2011年11月15日),每周二出版的《浙江日报·美丽乡村周刊》已出版37期.就像创刊词中写的那样,"美丽乡村"从一开始就致力于探索如何突破传统的三农报道,开创符合新的时代特征的农业、农村、农民题材报道,致力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服务三农.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词共现网络的方法,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栏目中的热点话题进行了分析。《三农中国》的主热点话题领域为"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产品价格信息"和"农业气象信息";次热点话题领域为"扶贫攻坚""对农政策"。分析发现,该节目基本满足了农民受众的农业经济信息需求及对农政策信息需求,但是对农民信息需求度较高的农村社会医疗保障、农民子女教育等问题关注不够,缺乏针对农民工受众群体的信息资讯传播。  相似文献   

5.
《新农论》,曾业松著新华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在目前中国社会的发展中,“三农”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而理论界也倾注了大量的精力,来研究这个问题。人们为什么这样重视“三农”问题呢?所谓“三农”问题的核心是什么呢?最近,我有机会读了曾业松著的《新农论》一书,使我在这方面受到很深的启发。作者潜心探讨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20多年,深入全国1300余市县调查研  相似文献   

6.
<正>有关维护农民权益的文章难找到最近,为了汇编、出版有关"三农报道"的读物,笔者对《福建日报》《三农调查》栏目的往期文章作了搜集、整理。为方便阅读,该书大约分成"决策参考"、"农业出路"、"农村新  相似文献   

7.
"三农"读物,顾名思义,就是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各类读物。自2004年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农"读物出版发行工作的意见》后,不少出版社都相继加大了"三农"读物的出版力度,一个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潮的到来而出现的"三农"读物热正在悄然兴起。  相似文献   

8.
2005年三农图书出版品种达3千多种,印象较深的有《中国之重:32位权威人士解读“三农”问题》(田永胜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2005: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杜,农村经济绿皮书系列)、《“三农”新论》(陆学艺 社会料学文献出版社)等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农业教育声像出版社始终坚持面向“三农”,为农村小康建设服务、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农民生活服务、为农民创业服务的宗旨,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努力多出、快出优秀音像制品,积极拓展为“三农”服务的领域和渠道,除主要出版农业技术推广、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农民生活和创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视音频节目外,还承担了中央电视台七频道《农广天地》栏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致富早班车》节目的制作和播出任务。出版内容涵盖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生态能源建设、农业机械应用、农村经济管理、农村卫生、农民生活和农村劳动力转…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农业正向现代农业转变,计划经济正向市场经济转变。长期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也正向着新型的现代农民转变,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农民、农村和农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面临新形势,作为基层新闻部门只有切实做足、做深、做活"三农"文章,只有凝心聚力办好农村节目,做到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把政策送到农民心坎上,把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需要农民精神文化与知识的建设,农村出版传播肩负着这样的任务,尤其是在当前"媒介化"时代,在农民群体中,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终端得到广泛普及,中国农村出版传播需要积极适应建立新的传播平台,同时整合传统的"三农"读物在新的媒介平台上,深入有效地做到文化知识上的惠农、服务"三农".  相似文献   

12.
2005年三农图书出版品种达3千多种,印象较深的有《中国之重:32位权威人士解读“三农”问题》(田永胜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2005: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农村经济绿皮书系列)、《“三农”新论》(陆学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有较高的借鉴价值。2005年,热搅书市的原创三农图书是以农村、乡镇为背景创作的3部长篇小说:一是贾平凹新作《秦腔》(作家出版社);二是阿来新作《空山》(人民文学出版社);三是余华的《兄弟》(上海文艺出版社)。特别是《秦腔》,首版开印15万册,但面世不久,便遭遇了盗版书的肆虐攻击。此…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国家最为基础的产业,"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东方卫视的《我们在行动》和中央电视台的《大国农道》等一大批聚焦乡村、聚焦"三农"问题的电视节目广受好评,让观众耳目一新,并且吸引了大批年轻的观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解决农民实际问题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本文以《我们在行动》和《大国农道》为例,深入分析电视媒体行业在肩负舆论排头兵使命、做好国家政策宣传工作等方面所体现出的政策性、创新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杂志社现有《农村工作通讯》、《农民文摘》、《农产品市场周刊》、《农村养殖技术》、《农业部公报》、《百姓》等期刊。《农村工作通讯》是建国初期中央农村工作部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于1956年创办的,毛主席亲定并题写了刊名。50年来,中国农村杂志社始终秉承“立足三农、服务三农”的宗旨,积极为发展农业、繁荣农村、致富农民作贡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我社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大了为基层、为农民服务的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好评和广大农村干部、农民群众的欢迎。一、深入基层了解农村读者…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物报》读者投票选出的二十世纪文博考古最佳图书二十世纪文博考古最佳论著 :《建筑考古学论文集》(杨鸿勋著 ,文物出版社出版 )《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苏秉琦著 ,文物出版社出版 )《江南园林论》(杨鸿勋著 ,台湾南天书局、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郭沫若著 ,科学出版社出版 )《殷墟卜辞综述》(陈梦家著 ,科学出版社出版 )《考古学论文集》(陈梦家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博物馆的沉思———苏东海论文选》(苏东海著 ,文物出版社出版 )《考古学和科技史》(夏鼐著 ,科学出版社出版 )《美术考古学导论》…  相似文献   

16.
杨秋意 《传媒》2015,(17):32-33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传统媒体业内人心惶惶,一片"唱衰"之声,再加上国内外有报刊被迫关闭或转卖,似乎传统报刊这种媒介形式正在走向拐点.此时,国家对三农支持力度越来越强劲,中国要强,农业必须要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要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要美.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生态农业是未来发展方向,作为服务三农的《农村·农业·农民》杂志只有抓住转型之机,才能在新形势新常态下,实现逆市成长.  相似文献   

17.
《全国新书目》2012,(12):128-140
三农热点面对面丛书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协调发展,是"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战略目标。丛书紧密联系我国农业、农村形势的新变化,重点对当前农民和农村干部普遍关注的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农业生产、乡村管理,农民增收和社会保障以及新技术应用等"三农"工作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采取专家与农民朋友面对面平等交流的方式,为"三农"建设的主力军——广大农民和农村干部,解读党的政策、传播新知识和新理念,普及新技术和新经验。突出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力求达到"贴近农业实际、贴近农村生活、贴近农民群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距离"三农"最近的县级电视台,应该责无旁待地担负起宣传"三农"的急先锋和主力军角色,为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反映情况,宣传经验,营造氛围,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当好参谋和助手.  相似文献   

19.
正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三农"政策的逐步落实和地方政府出台的惠农、利农政策,为新农村建设营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如何建好新农村档案,为新农村各项事业服务,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是摆在我们档案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分析了新农村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做好  相似文献   

20.
媒体要厚道     
《视听界》2004,(3):4-4
“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一个有良知的乡镇干部上书共和国总理,三个“真”字饱含了真知、真情。而今,“三农”问题引起了最高层的重视,政界、学界也开始反思,“三农”问题的源头在哪里,是什么导致了“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书店有厚重的调查报告出售,象征着知识分子独立思考的《读书》杂志近来屡有论及。陈映芳的《“城市化”质疑》(《读书》2004年2期)是从“城市化”这个角度切入“三农”问题的。文章认为,“目前中国的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其实正是在发展主义的框架下形成的。半个世纪以来,因了国家发展大目标的需要(如城市发展的需要、工业积累的需要等等),中国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