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文出版"文化软实力"是指华文出版中贯穿并蕴含的"文化"价值与"文化"力量,大致应包括出版理念、出版思想、出版理想、出版文化、出版理性、出版管理之道、出版品质、出版形象、出版价值观、出版哲学等。本文通过对华文出版"文化软实力"的要义分析,指出出版质量是华文出版"文化软实力"的基石,并为华文出版"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出了借鉴策略。  相似文献   

2.
正如果你的出版生涯中没有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如果你在做了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出版工作后,还没有遇到令你或激动,或悲愤,或爽朗,或郁闷的作者和作品,那肯定是相当苦逼的,至少很遗憾。我不能牛气哄哄地说我做了12年图书出版,经手的或者出版的都是优秀作品。为此,我常很苦闷。但这一次,我清晰而响亮地对你说:策划编辑《无极之路》《永不失望》,改变了我心灵的朝向!它注定将以一段激情满怀的岁月嵌入我生命的历程中。  相似文献   

3.
文化理性为体商业利益为用——寄语《编辑之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编辑之友>的同志让我就如何办好这份刊物出些点子,我想,先从目前我国出版物市场的一些情况谈起,然后说说编辑的文化理性问题.总的看法是,无论编书还是编刊,都要挖掘出版资源、传承文化理性、创建出版品牌、营造书香社会.  相似文献   

4.
融合出版已经成了出版界一个持久的公共话题。从理论上说,传统出版单位的融合出版转型应该自然聚焦于专业精品内容的数字开发、营销、销售上,但鉴于自身能力,我们难以一步直接实现极致的、丰满的数字化出版,必须理性地选择适合自身“融合出版”(基于移动互联网、数字技术、多元形态的出版新生态)路径。教辅图书是传统媒体的重要分支,将新媒体技术和新兴文化资源融入到教辅图书出版的实践中,是教辅图书融合出版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5.
重视对出版文化理性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出版文化理性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论述了出版文化理性核心内容的构成,探讨了出版文化理性的养成,并认为在编辑出版资格准入考试中应增加文化理性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在以纸媒为代表的读书时代,出版传播表现为以文字符号为基础的出版和接受关系,而在以数字媒体为代表的读屏时代,出版表现为以技术性符号为基础的出版和接受关系。前者成为"读书社会"的主要特征,而后者成为"读屏社会"的主要特征。随着数字媒体逐渐替代纸媒,以及人类社会逐渐由读书社会过渡到读屏社会,出版也由以抽象性文字符号为基础的理性传播转变为以技术性符号为基础的感性传播,但是出版传播的源泉却没有改变,依旧来源于文字理性。所以数字出版时代的接受主体是徘徊于历史时代和后历史时代的存在,即"读屏时代"的出版接受必须同时具有"深度阅读"的文字理性能力以及"碎片化阅读"的技术性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7.
没有读过经典的人永远不知道自己错过的是什么。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充满力量的人,一个给华文图书世界带来阅读理性、激情、共享与未来方向的人如是说——他就是郝明义先生,现任台湾大块文化出版公司董事长。他的人生经历和职业素养让他有能力做好经典3.0活动,这是一次阅读的嘉年华。  相似文献   

8.
张刚 《青年记者》2008,(13):19-20
转眼间,从事新闻工作已经8年多了,三十而立,算是一名"老"记者了. 从刚刚毕业时的满眼好奇,激情四溢,到现在的理性与激情并存,一步步在新闻理想和梦想的路上前行.  相似文献   

9.
杨军 《编辑之友》2011,(9):17-20
文化是当今社会的一个关键词。出版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文化是出版产生、发展的源泉和"孵化器",出版是文化风貌的呈现和"风向标"。对于出版的认识,以往我们仅仅将其视为文化传承的工具,而没有将出版作为一种文化本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正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首先感谢武汉大学、美国佩斯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给我这个机会,让我汇报过去几年我们在推动中国出版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具体工作。在2010年中国数字出版年会上我提出了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十大关键问题,并做了一首打油诗:"数字出版,失魂落魄;产业链条,各自为战;战略定位,空中楼阁;传统出版,首鼠两端;版权问题,怨声载道;统一标准,望眼欲穿;文化安全,内忧外患;复合人才,千呼万唤;商业模式,路在何方;行业管理,任重道远。"三年过去了,现在看来这些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对出版性质认识的历史轨迹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出版性质的认识大致经历了将出版视为"政治工作",同时又明确出版属于"文化事业"、 "经济事业";到将出版看做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再到重新认识到出版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文化属性、产业属性的历史进程.对出版性质的认识是与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认识相适应的.改革开放后基于对出版性质认识而实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出版改革,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出版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珞珈在《出版科学》2014年第1期撰文指出,编辑是出版的中心环节,在建设文化出版强国的进程中,编辑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编辑决定着出版的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出版的前途和盛衰,没有编辑的出版史不可想象的。如何做中国好编辑呢?中国好编辑要牢记历史和时代使命。中国编辑的命运从来与国家的命运、时代的命运相连,编辑的脉搏随着时代跳动。中国好编辑要成为引领思想的大家。编辑是思想者,是用思想引领工作、推进潮流、  相似文献   

13.
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王建辉在《出版科学》撰文说:现在评价"走出去",是以简单的数字统计作为评价体系的核心。数字只能说明一部分问题,不能说明全部,还要考虑文化的影响力。在世界出版机构实力排名  相似文献   

14.
取向·读者·风格--论图书出版定位的三个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定位是图书策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图书出版发行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它也是"理性出版时代"考察编辑综合业务水平的一个标准.图书定位的准确与否是图书出版是否能够成功运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正>"我有一个梦想",这是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讲,描绘了他心目中没有歧视偏见、追求公平正义的美国梦。年轻的朋友们,你又有什么样的中国梦呢?也许你会说生活太现实,我没有激情,也许你会说工作太平凡,我没有梦想。的确,我们从事的档案工作多是默默无闻的埋头苦干,少有轰轰烈烈的鲜花掌声。可是身处民族伟大复兴和辽宁全面振兴的档案青年,是否知道我们是多么的幸运,身上又承载着怎样的伟大梦想?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兰台沃土上,我们正沐浴着伟大梦想的无限春光!在你我手中,正紧握着档案局(馆)搬迁新馆跨越发展的春之梦想,紧握着档案事业蓬勃向上的春之梦想,更紧握着档案人放飞兰台情怀,投身中国  相似文献   

16.
华文出版创新是文化传承与积累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影响力与文化软实力,推动华文出版"走出去"步伐。随着世界范围内文化融合趋势的加强,新的时代不断赋予华文出版新的创新要求。在文化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把文化创新与出版创新有效结合,推动华文出版的新突破,是值得出版人思考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华文出版要通过本土文化创新、引进出版物的本土化改造以及推动本土文化"走出去"等策略实现华文出版创新,以推动华文出版的发展,增强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李晓晶 《编辑之友》2010,(12):90-91
著名出版家王仿子先生近日出版了<出版生涯七十年>一书.喜读这部出版史料,高兴之极,难以释手,把读竟日,获益匪浅.年逾95岁、德高望重的王仿子先生,是一位享有盛誉的文化出版界的领导和专家,该书展示了其从事出版70年工作旅程的脚印以及王仿子先生从学徒、学生、爱国青年--这样"一个外行人闯入印刷世界的经历与感想的记录",文化-出版史合璧,是一部容量宏大的耐读耐品的史料作品.  相似文献   

18.
刘明清 《出版广角》2014,(17):30-32
正人类历史的经验表明,民族的崛起首先是经济的崛起,最终离不开文化的崛起。而文化崛起中,人文学术崛起、人文学术出版崛起必是应有之义。作为出版业界中人,我们没有理由不报以乐观的期待。尽管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甚至包括一些出版专业人士,对出版业未来持悲观态度;但我个人却没有那么悲观,特别是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人文学术出版事业,相反还抱更多的美好期待。出版机构,从其终极使命而言,就是应该为学术而存在的,当然随着产业分工的不断加深,教育出版、科技出  相似文献   

19.
2011年夏天,一位年轻的同事,将一部厚厚的书稿放在我的面前,嘱我为书稿的出版写几句话。写什么呢?我与作者素昧平生,只能就书稿说说书稿了。而书稿主要是作者1954年至1993年之间,发表在省市报纸上的通讯报道,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豆腐块"。我丝毫没有  相似文献   

20.
正浙江大学出版社是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学主办的国家一级出版社。作为国家"走出去"方阵中的一员,浙江大学出版社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成员,多次承担"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国家科技出版基金""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等重大项目,并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等重要奖项,发挥着学术出版"走出去"的积极作用。整体上,针对出版走出去,浙江大学出版社是从以下思路来开展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