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2007年以来,"很X很XX"这种新兴语言结构迅速流行。本文以语言模因理论为依据,分析和探讨"很X很XX"结构模因的形成过程、语义关系以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
网络流行语随着互联网的进步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探析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传播及其相关特点,认为流行语是强势模因的体现,最后解释流行语流行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成为国家宏观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微文化"成为高中思政教育发展的重要契机,但其运用还尚未成熟,存在教师和学生对"微文化"普遍认识不足等问题。因此,"微文化"能否与高中思政教育紧密衔接是一个关键性问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微文化"及其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现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网络语言强势模因的分析,探讨模因使用的言语特征:相关性、凸显性、创新性。分析成功语言模因产生的传播机制,从而为研究新的语言形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模因理论是以达尔文主义作为理论依据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我国学者提出了"语言模因论",将模因论与语言学结合进行研究。模因的内化、记忆、模仿以及传播方式的研究,为语言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本文通过着重介绍模因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模因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相似文献   

6.
本课题将主要开展"双导制"在高职艺术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高职院校艺术生的特点及教育管理现状,目前"单导制"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缺陷,"双导制"教育管理模式的优势所在,以及具体路径探析。"双导制"教育管理模式建立的理论基础与制度保障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仿拟是众多修辞格中的一种。模因"meme"一词最早由生物学家Dawkins所提出,现在也广泛应用于语言学领域。本文尝试从模因论的视角来分析仿拟的形成机制。模因因子相当于仿拟辞格中的本体,而模因复制和传播产生的模因变体则相当于仿体。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仿拟的形成机制,同时也为仿拟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翻译生态环境存在的三种主要模因,即语言模因、文化模因和交际模因的生态差异度,并结合湖湘旅游翻译实例研究,挖掘可译度研究的生态模因理据,探索生态模因转化策略,实现不可译模因向可译模因的成功转变。  相似文献   

9.
2012年,随着电视剧《甄嬛传》的热播,剧中的台词因古香古色,含蓄婉约而引起了大众的纷纷效仿,并被成为"甄嬛体"。"甄嬛体"在生活中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这使原本简单直白的语义可以被幽默婉转地表达出来,为生活增添许多色彩。这无疑说明"甄嬛体"在一段时间内已经成为一种强势的"模仿基因",装饰着人们的语言。从语用学的角度我们也不难看出,这就是语言学中的模因。本文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模因论对"甄嬛体"这种新式的模因中的多种多样的语言形式进行分析,说明模因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模因在电影《魔兽》的传播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魔兽》运用了经典的游戏元素和精心的人物创造,向世人兜售了网游迷们的精神世界与幻想境界。本文从模因论的视角下分析了《魔兽》的传播与流行,探析了它作为成功影视文化模因的类型、原因及特点。  相似文献   

11.
研究基于运动员退役的过程理论,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对我国运动员退役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发现,"运动员阶段"在自我身份认同方面存在角色定位不准,表现出负面的心理状态;"打算退役阶段"存在角色认知和自我评价下降问题,容易产生"职业倦怠";"退役过渡阶段"易受到社会舆论影响,产生"社会焦虑综合征";"退役后阶段"因心理压力大,就业难,缺少社会和相关方面的支持,容易出现迷茫和焦虑的状态.基于以上问题,从过程理论的四个阶段对我国运动员退役过程中的应对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从模因论视角看英汉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模因的概念入手,探讨了模因的传播过程对翻译的影响,并以模因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翻译的归化和异化与模因传播的关系。得出归化翻译适用于模因传播的初期阶段,而异化翻译是模因传播的要求和趋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模因是一个单独个体将语言传递给另一个单独个体的认知行为模式。众所周知,模因也是最基本的文化单位之一。若是从源语模因的角度来看,翻译主要是通过语言将外来的模因引进而来;而从目的语模因的角度看,翻译则是一个模因传播、复制的过程。因此,翻译过程也可以被看做是借助语言媒介手段把异国文化的模因转变之后在本国进行传播。本文试图利用模因的概念,以《道德经》为主要翻译对象来进行实例研究,具体阐述翻译活动中的异化和归化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春节联欢晚会从开播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每年春晚都会产生大量传播度很高的词句,口口相传。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典型的语言模因现象。语言模因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也是流行语形成的源泉。基于模因论对2013年春晚流行语语料进行的定性研究,将2013年春晚流行语与语言模因论结合,探讨2013春晚流行语的模因形成方式及其所产生的效应,丰富了对模因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模因是以达尔文进化论为基础对文化进化规律进行阐释的理论。其实语言也是一种模因,二语习得的过程是语言模因进行复制传播的过程。模因论对二语教学有着一定的启示。本文用模因论分析了二语习得过程,并着重从创设良好模因环境和教师应尽的职责两方面阐释了如何保证语言模因的输入和输出。  相似文献   

16.
以认知构式语法为理论基础,分析"让X飞"兼语的句法-语义特征。在句法上,X既是"让"的宾语,又是"飞"的主语;在语义上,因为"让"与"飞"的相互压制,"飞"具有了不同于普通义的构式义,通过分析语料可发现,兼语构式的四个成分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压制共存。  相似文献   

17.
在语义关系方面,本文将X、Y的语义关系分为"同义、近义、类义""反义、对义"两大类。在构式义方面,本文认为"没X没Y"否定X、Y所在的"自然语义场",概要来讲,当X、Y是同义、近义、类义关系时,"没X没Y"否定X、Y所指自然义场内部成员的存在;当X、Y是反义、对义关系时,"没X没Y"否定X、Y所指自然义场内部成员的分别。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文体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变异说"认为文体是一种变异,指作家为了制造新奇感和吸引眼球,通过实现层、形式层和语义层的变异来打破语言常规。以"变异说"为视域,本文拟对刘宇昆的《三体》英译本进行探析,旨在说明译者采取恰当的方法再现源文本的语言变异现象,更好地再现原作的内容和情感,从而取得相似的文体效果并达到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软X新词语有着迅猛的发展趋势。本文从软X新词语的特点、X的性质特征、软字的词缀化倾向、软X新词语盛行的原因探析等角度对其进行考察和分析,同时揭示其产生与发展的人文背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模因论的视角对译名冠以"总动员"的英语动画电影进行翻译审视。强势模因"总动员"在宣传推广动画电影时起着重要作用,但动画电影片名的翻译不应盲目跟风、反复套用强势模因,而应结合实际灵活使用翻译策略,有效传递动画电影片名的商业功能、信息功能、美学功能、教育功能的有效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