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侨刊乡讯是侨乡民间创办,主要面向海外公开发行、非营利性的报纸和刊物.它以浓郁的乡土气息、独特的报道内容和活泼的版面形式,激发海外赤子怀国、思乡、念祖、恋亲的情感,深受他们的欢迎,被赞誉为"集体家书""沟通海内外联系的桥梁".侨刊乡讯诞生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该类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对华侨华人研究尤其是侨乡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暨南大学图书馆华侨华人文献研究中心近年来致力于侨刊乡讯的收集整理工作,从而大大丰富了华侨华人文献专藏.  相似文献   

2.
侨刊乡讯是我国侨乡特有的民办刊物,记载了大量的颇具价值的侨乡信息,为侨乡历史与文化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文章从广东侨刊乡讯的基本概况、侨刊乡讯的征集、侨刊乡讯的整理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抛砖引玉,探讨地方文献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更好地为侨刊乡讯的研究和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2000多种报纸中,侨刊乡讯堪称独树一帜,它没有党报机关报的权威,没有都市报、生活报的热门,也没有晚报、法制报的“刺激”,但它却有众多媒体不能代替的外宣功能,拥有众多的海外读者——侨胞和乡亲,也为侨乡群众所喜闻乐见,正逐步成为侨乡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阵地。本文试以《集美报》办报经历为例,兼谈侨刊乡讯的外宣功能。  相似文献   

4.
侨刊乡讯是我国侨乡特有的民办刊物,记载了大量颇具价值的侨乡信息,为侨乡历史与文化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作为我国重点侨乡之一的广东省,其侨刊乡讯具有历史悠久、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发行范围广等特点。多年来,暨南大学图书馆秉承多元合作、资源共享的基本理念,采取与主管部门、出版单位及收藏单位等多元合作方式,在全面系统地收集广东侨刊乡讯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努力和尝试。  相似文献   

5.
侨乡报是国家新闻出版署授权全国三大侨乡(粤桂闽)省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机关批准创办、归口管理的特殊门类报纸,列入国内统一刊号侨字系列。这类出版物最先以侨刊乡讯(期刊)形式出现,定期或不定期出版,现在发展到以侨乡报为主,定期出版。读者对象主要在海外。侨乡报发展历史不足20年,现有近200家,期发量几百万份,是我国报业的一支新生力量,在传递信息、联络感情、宣扬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促进侨乡与祖国建设事业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一是错位现象严重。侨乡报是一种特殊的报纸,与以国内读者为主的公开、内部发行的报纸有很多不同点。侨乡报目标对外,以正面宣  相似文献   

6.
对外宣传是新闻宣传战线的重要一翼。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和交往大大增加,对外宣传也因此日益显得重要和不可或缺。面向境外宣传本地区建设的新成就、新变化、新特色,是侨刊乡讯对外宣传的主要内容。福建《莆田侨乡时报》自2000年起正式有了刊号,几年来,一直受到境内外读者特别是境外莆田籍读者的喜爱和欢迎,被称作是“了解家乡的窗口、投资莆田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接收和管理捐赠、编印侨刊、提供宗亲交流的场所、举办各种宗族活动、传承宗族历史文化五个方面阐释关族图书馆联系侨乡宗族关系的职能,得出关族图书馆是联系侨乡宗族关系重要纽带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丛春华 《东南传播》2010,(11):11-13
乡讯是作为侨乡省份的福建报纸家族中特有的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缘近、血缘亲、文缘同、商缘通和法缘久这“五缘”优势,是乡讯先天的机缘。但是数字时代,乡讯却没有呈现出应有的发展态度,不但受众群萎缩,而且信息传递越来越阻塞不通,这种“信息冰冻”现象的形成不但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的尴尬。作为对外宣传的优势阵地——联结乡情、乡谊,在国际社会上树立中国和本省、本地区的良好形象,以吸引海外乡亲支持祖国、祖地建设,乡讯必须遵循国际传播规律,打破冰冻,符合时代和功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1988年2月25日报道,在著名侨乡广东台山县办有29种侨刊,去年共出版78期,平均4天多就有一期侨刊出版,全年共印制了18万本,其中有13万本寄送到国外和港澳地区。这29种侨刊有的为县办,有的是地方办的,还有姓氏宗亲办的,形式多种多样。这些侨刊为家  相似文献   

10.
15年前,汕头经济特区报社在国际颇具影响的华文报纸——美国《国际日报》、泰国《京华中原联合日报》开辟《潮汕乡情》专版。在打造这个新闻外宣品牌中,报社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握好"以我为主,以正面宣传为主,以事实为主"的原则,融新闻性、服务性、知识性于一体,真实客观地突出潮味、侨味、特味,深受海外读者特别是潮籍乡亲的喜爱。  相似文献   

11.
根据温州市委关于调整报业结构的精神,日前经省新闻出版局批准,一份专门为温籍海外人士准备的精神“食粮”——《温州乡讯》问世。 《温州乡讯》由《温州都市报》编辑出版,四开四版,它将秉承原《温州侨乡报》为温籍海外游子服务的特点,进一步加强外宣力度,努力反映家乡两个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同时提供经贸信息,  相似文献   

12.
15年前,汕头经济特区报社在国际颇具影响的华文报纸——美国《国际日报》、泰国《京华中原联合日报》开辟《潮汕乡情》专版。在打造这个新闻外宣品牌中,报社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握好“以我为主,以正面宣传为主,以事实为主”的原则,融新闻性、服务性、知识性于一体,真实客观地突出潮味、侨味、特味,深受海外读者特别是潮籍乡亲的喜爱。  相似文献   

13.
在出版产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下,推动文化入侨,探索为密切海内外同胞关系服务的有效途径。一是增强海外同胞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二是通过出版传播推动文化入侨;三是在出版传播实践中推动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进一步丰富文化入侨的内容资源;四是在出版产业交往实践中密切与海外同胞的联系,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五是以中国致公出版社为平台,中国致公党在出版传播实践中推动文化入侨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4.
广东现有侨刊30多种,在近50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共约20万份。近来,广东侨刊进行了不少改革。第一,扩大了宣传范围,既面向了老一代的华侨,又面向了年青一代的华裔;既面向了经济界,又面向了知识界。总之,面向了海外侨胞的大多数。第二,从内容选择、专栏设置、版面安排等方面,都突出了党的十一层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侨乡社会主义物  相似文献   

15.
话题/现象     
赵启正倡议海外书商出版中国图书 本刊讯  (记 者  鲍 红)2004年12月1日,在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成立五十五周年庆祝会上,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向海外书商发出倡议,希望海外书商用当地文字翻译出版中国图书。 2004年初,我国向法国几家出版商提供100种中文图书,均有法文摘要,由法国出版商选择当地译者,半年内翻译出版,在法国图书沙龙期间集中展示,受到普遍好评,取得不错的销售成绩,法国总统希拉克还选了几十种。 赵启正向与会的海外书商提出建议,希望借鉴法国的成功经验,中国愿意向各个国家和地区提供适合当地阅读的中文图书,…  相似文献   

16.
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开辟《侨乡纪行》专栏一年多,见报稿已有百余篇。虽不能说篇篇富有“侨”的特色,但不少文稿的字里行间还是“海味”洋溢,耐人回味。爱国爱乡是海外华侨的最大特点。多少年来,海外侨胞、归侨和侨眷都梦寐以求有一个强盛的祖国。侨胞对祖  相似文献   

17.
媒体脸谱     
《青年记者》2020,(10):2-3
最近,中国国际电视台推出英语新闻纪录片《武汉战疫纪》,对过去一个多月的重要节点进行梳理,用海外受众熟悉的语态,用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记录武汉抗疫过程,向海外观众展示了抗疫中的武汉。  相似文献   

18.
金烨 《中国记者》2015,(3):116-117
《义乌商报》借助区域发展优势和特色,积极推进对外传播,先后开辟"英语版""香港文汇版"及七个"海外专版",不仅是义乌外宣工作的全面创新,也成为向海外打造"城市名片",促进经贸合作,拉动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9.
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开辟《侨乡纪行》专栏一年多,见报稿已有百余篇。虽不能说篇篇富有“侨”的特色,但不少文稿的字里行间还是“海味”洋溢,耐人回味。爱国爱乡是海外华侨的最大特点。多少年来,海外侨胞、归侨和侨眷都梦寐以求有一个强盛的祖国。侨胞对祖国对家乡的爱心,自然成为侨乡纪行的主旋律。侨胞的爱国爱乡之心,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当年较为普遍的是为家乡修桥铺路办学。如今侨胞在故乡投资办厂兴业了。捐款办公益事业和投资办企业的出发点固然相同,却有不同的内涵。过去的侨汇是用来支撑侨眷、侨乡的消费,现在却是投资发展侨乡经济,帮助侨眷脱贫致富。短短几年时间,一个个华侨投资兴办的成片开发区  相似文献   

20.
正在麦家红遍全球之时,如何将奇迹转变成制度和规则,如何借力和参与海外出版社的商业营销活动,把更多的中国作家推向海外,是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新课题。麦家作品十几年来在海外默默无闻,却出人意料地在2014年全球飚红,并引发了全球读者关注的"麦家现象"。"麦家现象"的出现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这次中国主旋律作品席卷西方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