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课程教学方式从讲解到对话的转变,无疑是教学理念的一大进步,但讲解作为一种古已有之的传统教学行为,虽然有自身存在的一些现实积弊,却有着对话教学行为所无法取代的某些特质。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让讲解功能达到最优化,适应新时期的课堂教学?重新审视讲解行为,将有助于我们辩证地看待讲解行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它既是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的一项工作要素,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步骤。面对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中职教师要积极开展教学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适应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多吉次旺 《考试周刊》2013,(36):138-139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地理教学中全面推进和落实素质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本文从什么是有效教学;新课程背景下实施地理有效教学的尝试;精心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行为的保证等多个角度对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郑木旺 《湖北教育》2004,(17):25-26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材自身的原因,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趋于模式化,教师教学的模式化使得学生的学习行为也随之模式化,充满生气的教学活动成了“套路化”的机械性运动。2002年6月,新课程走进我校后,由于实验教材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注重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相似文献   

5.
魏岭 《青海教育》2008,(1):29-29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广和实施,传统教学评价的弊端也日益凸显出来。如何建立一套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对当代课堂教学改革起导向和激励功能的教学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万炳仁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4):146-147,152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素养,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搞好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7.
张兆军 《地理教育》2015,(Z1):14-15
随着我国教育的迅猛发展和人们思想水平的提高,传统的高中教学方式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脱离学生生活;过于强调教师讲解,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偏重死记硬背,缺乏师生互动,容易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现象等。新课程改革就是要转变旧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教师形成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结构和评价观。在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师素养的提升须从以下方面入手。一、转变教学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掌控者、教学活动的  相似文献   

8.
研究课是将教学活动与教学研究相结合的一种课程。在新课程背景中,研究课是帮助教师革新课程理念,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的重要载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薛冬云 《教师》2010,(28):65-65
教学效率的高低是评价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育教学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现代教学媒体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作为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教学效率的高低是评价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育教学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现代教学媒体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作为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步走向深入的今天,揭示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路径是亟须破解的现实课题。专家凭借自身的理论优势、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可以引领基层教师较快地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化;模仿先进是广大教师快速实现教学行为转变的有效路径;教师依托各自的优势和专长合作互助,可以实现智慧增值,生成新的教学行为;行动研究以其鲜明的实践关怀取向、教师即研究者的"亲教师"立场、边行动边研究的可操作性,受到一线教师的青睐,成为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背景下未来语文教师行为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互为转变,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语文新课程为未来语文教师的岗前培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使高校课堂“讲座式”或“一言堂”文化模式被颠覆改变。让每一位大学生都有登台演讲、展示能力的机会成为教学共识。在语文新课程引领下,未来语文教师经历超越常规的新手变熟手过程:即课程与教学认知、解读、规范、反思反馈及对教学对象非智力活动和智力活动的有效开发。新课程的语文教学实践使大学生精神风貌全面改观,使之尽快成为中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基础教育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生力军。  相似文献   

13.
郭利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5(5):103-103,105
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与其他课程资源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性。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随着教学情境的发展而变化,与静态的课程资源不同,它是流动的、是瞬间的,其存在也是短暂的。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所具有的这一特性无疑增加了人们对其发掘和把握利用的难度,若教师能够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抓住教育时机,对此作出"零时"反应,及时地捕捉、激活和利用,他们就会成为重要的和生活化的课程资源。本文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教学过程中的地理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4.
反思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作为一名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自己良好的反思习惯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全新的理念挑战了原有的课程与教学传统,要求教师变革课程实践的方式,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反思性教学作为新课改重要的一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同时反思性教学特别关注认知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教师的行动研究,这也是对传统的经验性教学依赖于经验和技术的一种超越,反思意识、反思性教学的程序和方法是人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具有普通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更有自己的特性。从2006年新学年起,全国各高校将开始全面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各民族院校应该以此为契机,针对民族院校自身的特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使之更好地为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新的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对高师"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现行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从课程目标到课程内容、课程形式及课程设置都已严重落后于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对已有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进行整合与改造,进行合理的重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教师发展教学个性不仅给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也能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各种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涌现,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逐渐模式化、固定化,缺乏自主创造性,教师的教学个性在改革的浪潮中逐渐被淹没.新课程改革呼吁教师教学个性的成长,这不仅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也需要学校和社会各界积极关注并提供相应的条件,科学引导教师教学个性的有效生成.  相似文献   

18.
张鹏清 《天津教育》2021,(9):164-166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沟通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传递知识的主要工具之一。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作为数学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主动参与到培训深造中,来提高自身的语言技能。这样才能保障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19.
消解与重构:新课程情境中的教师权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权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使学生信服的威望和力量,它是教师有效行使教学权力、保障教学有序进行、获得预期教学效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新课程的实施正在使传统的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以及师生关系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消解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知识权威、文本解释权威和法定权威的形象。因此,有必要确立新的教师权威观念,重新建构新课程的教师权威。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地深化,推进轻负高质的背景下,经历十年课改的农村教师,他们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转变自身的教学行为,利用全新的理念创造性地指导自己的教学,通过一个个案例的分析,找准自身定位,正朝着新课改的成功者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