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精神损害虽然无形却是客观存在的.对于一些受害人来讲,精神上的损害远甚于物质上的损害,如果不对其进行精神上的抚慰和赔偿,有失法律的公平.我国私法领域的精神损害赔偿已在立法、司法上得到了肯定,而在公法领域国家对公民造成的精神损害,是否应该进行赔偿,法律制度上却是不置可否.精神损害赔偿既然已在私法领域得到了确认,那么就不应因侵权主体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法律标准.国家精神损害赔偿是法治社会所需,且我国实施国家精神损害赔偿的条件已经成熟,不存在阻碍.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逐渐增强 ,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权利的价值 ,重视个人感情和感受对于人存在的价值 ,重视精神创伤、精神痛苦对人格利益的损害 ,当事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屡屡见于各种媒体。当事人在请求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存在着对精神损害赔偿理解的一些误区 ,甚至给当事人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本文从法律的有关规定对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范围及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等三个方面谈谈初浅的看法。一、精神损害赔偿是什么精神是与物质相对应的范畴。我国民法通则规定 ,民事主体享有财产权和人身权 ,而对人身权的侵害…  相似文献   

3.
论精神损害赔偿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神损害赔偿是指加害人因其侵权行为引起受害人精神利益损害而依法承担的赔偿责任,其实质是用物质替代补偿精神利益。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四个方面,即行为人主观有过错,实施了侵权行为且造成了损害事实和后果,侵权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精神损害赔偿应贯彻抚慰为主,补偿为辅,法官自由酌量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刍议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损害赔偿是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受到侵害而遭受精神上的损害请求赔偿的法律制度,应从保护民事主体人身权利角度出发,在立法上扩大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进一步明确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在世界各国被确立的时间都比较晚,我国法律界也是在较晚的时期才开始重视这一法律制度的,而且到目前为止,该项制度还不十分完善。本文从精神损害赔偿的内涵,引起精神损害赔偿的侵权行为的基本特征,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制度三个方面对精神损害赔偿再认识,有助于整个社会精神损害赔偿法律意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在世界各国被确立的时间都比较晚,我国法律界也是在较晚的时期才开始重视这一法律制度的,而且到目前为止,该项制度还不十分完善。本文从精神损害赔偿的内涵,引起精神损害赔偿的侵权行为的基本特征,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制度三个方面对精神损害赔偿再认识,有助于整个社会精神损害赔偿法律意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司法实务界和理论界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现阶段关于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理论之争以及对此问题存在的司法困境,主要是由于立法层面制度的不协调造成的。在我国,对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争聚焦在两个方面:其一,在实体上是否应当确立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其二,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采用什么程序加以保障。立法应当确认刑事被害人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实体权利和诉权以确立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以及赋予刑事被害人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程序选择权,从而建立程序保障机制。从制度建设层面完善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建构,才能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8.
我国已在民事侵权案件的审理中确认了精神损害赔偿,但在刑事案件(尤其是人身伤害案件)和国家赔偿案件的审理中并未承认精神损害赔偿。这既不能抚慰受害人,也不能惩罚犯罪人和促使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应通过修改相应的立法,扩大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我国于2010新修订的《国家赔偿法》,明确规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地位。但由于立法的相对粗疏,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在该法中未明确规定,造成在司法实践中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具体数额各地区、不同案件中差异极大。这一状况在刑事冤错案件的精神损害赔偿中尤为明显。为贯彻国家立法的目标,实现个案正义,制定相对科学、明确且统一的精神损害抚慰金标准有其必要性。应当准确理解精神损害赔偿金的"抚慰"功能,科学界定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关联因素,合理提高精神损害抚慰金的上限标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我国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的研究,首先对我国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现状进行分析,再阐述确立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的完善,以完善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为主,完善国家补偿制度为辅.  相似文献   

11.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现行婚姻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婚姻法上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指夫妻一方因法定的严重过错行为而导致离婚,并对无过错方造成精神或物质损害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本文主要从赔偿请求权成立条件、赔偿的范围及数额、立法建议等方面分析我国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2.
法人是由法律拟制的重要民事主体 ,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法人不仅具有具体人格权 ,而且具有一般人格权。法人的人格权遭受侵害会导致其精神利益的丧失或减损 ,因此 ,法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3.
传统观点认为,违约之诉并不能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结合我国的立法、司法实践和国外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比较法考察,在旅游合同这类特殊性质的合同违约中,应当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加强对旅游者的保护,并为未来我国的旅游立法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现存离婚救济中损害赔偿、家务补偿、经济帮助等相关制度的分析,指出了建立我国离因补偿制度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尤其对离因补偿制度的适用范围、补偿请求的事实依据、补偿数额的确定与支付以及补偿请求权的限制等制度构建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和主张。  相似文献   

15.
精神损害赔偿是民法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尚不完善。笔从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赔偿标准等角度阐述了损害赔偿制度的缺陷,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中,已确立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但却仍然存在法律规定的欠缺与不完善。本文拟对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作一粗浅的法律探讨,以期对进一步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虽然明确将被害人定位于当事人并赋予其一系列权利,但仍存在着被害人权利的众多缺失之处需要立法加以完善。我们必须建构一种既符合我们本土特点又具备先进理论框架支撑的制度范式,即要注重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具体应赋予被害人请求国家补偿权,被害自然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被害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选择权.创造一个良好的范式,给予被害人有力法律救济,彰显法律的正义价值。  相似文献   

18.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现代民法中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发端比较晚,虽然我国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对精神损害赔偿作了一定的规定,但目前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仍存在着一些不足,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损害赔偿案件的需要,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将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理论基础出发,立足中国现状和国情,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作出一次尝试性研究,并对该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相似文献   

19.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在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后,我国实务界对于刑事案件是否应当支持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有了不同看法,最高人民法院先后通过两个司法解释对此做出规定,均否定了当事人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但同时又在交通肇事案件中打开了口子,直接导致法院在司法裁判中裁判标准不一致。基于当然解释、比较法、法益侵害已经造成和公法私法责任并行不悖的立场,刑事被害人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应当得到支持。目前宜先采用司法解释和指导案例形式进行过渡,同时,未来我国《民法典》和《刑事诉讼法》应当明确支持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20.
因旅行社违约造成旅游者精神损害问题日益突出,但目前我国立法上、法学理论界、司法实践中大多不认可违约之诉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具有法理上的价值。借鉴域外法关于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我国可将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合同法保护领域,并在立法上明确该类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适用情形及赔偿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