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新闻三昧》2008,(1):16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天,广州日报增出97个版,开创中国内地报纸纪念性特刊的先河,引发读者全城抢购,标志着中国报业开始进入厚报时代.然而,就在特刊的制作者欢喜庆贺的时候,认定擅自扩版违规并处以98.5万元罚款的红头文件紧随而至.持续快速发展的中国报业终于发现,在市场竞争无序化的刺激下,报纸内容和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日渐显露出来.1997年3月,以治散治滥为指向的第一次报业治理工作全面启动.此时,中国内地公开发行的报纸总量已经超过2200种,内部报纸竟然有6300多种.  相似文献   

2.
冷看“特刊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颖 《新闻大学》2000,(2):43-45
世纪之末的1999年堪称中国报业的“特刊年”。在这一年里,京沪穗等地各大报纸都不甘人后地推出形形色色的特刊。从庆祝普通节日的“中秋节特刊”、“母亲节特刊”、“父亲节特刊”、“儿童节特刊”,到纪念重大历史时刻的“五四纪念特刊”、“国庆特刊”、“澳门回归特刊”等等。特刊,俨然成为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又一“火力集中点”,各大报都不惜成本,使出了浑身解数,力求脱颖而出。 “特刊风”到了千年交替的时候更是愈刮愈烈。以近年报业竞争最为激烈的广州为例,新千年元旦  相似文献   

3.
涂珂 《传媒观察》2008,(5):18-19
随着报业市场的竞争加剧,特刊日益成为报纸争夺读者的一大利器。作为表现形式和包装的特刊版面,也日益受到特刊策划者们的重视,强视觉冲击、主题震撼、新潮、大气等版面理念逐渐成为各家报纸对特刊版面风格定位的共识。然而,同样是在这些新理念指导下,也有一些报纸的特刊版面却经常给人一种如骨梗在喉的感觉,究其原因,就是报纸过于强调视觉的感受,忽视了对版面和谐审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报纸“特刊现象”告诉我们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刊:不能没有你 特刊起于何时,未曾考证。但几年前,特刊一直悄悄地在平静中运行。报纸创刊多少周年或者报纸本身非常特别的大事往往成为特刊推出的前提。近年来,报纸特刊形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此起彼伏不断推出的一叠叠厚厚的报纸特刊,让人眼花缭乱,也让人拍案称奇。在轰轰烈烈风起云涌的众多特刊中,1997年7月1日,《广州日报》97版香港回归特刊仍然是最亮的一颗星。这一天,《广州日报》在中国报业史上第一次滚动推出97个大版。上午版1—48以“今日零时香港回归祖国”为主线,记录了政权交接,特区政府成立,人民解放军接管香港防务,港英政府撤离,港英军撤兵的历史瞬间,以及回归前夕24小时的全香港直  相似文献   

5.
李琦 《新闻前哨》2012,(10):84-85
四年一届的欧洲杯是世界杯的“浓缩版”,也是今夏全球球迷的狂欢节。2012年欧洲杯由波兰和乌克兰两国共同举办,从当地时问6月8日开幕到7月1日闭幕,为期24天,共有16支劲旅参加,最终西班牙获得冠军。随着国际重大足球赛事欧洲杯在全球影响力的扩大,随着中国报业实力的增强,各个报业集团都派出了记者前往国外报道欧洲杯。而制作精美、好看又好玩的欧洲杯特刊,则成为各家报纸在这个炎热夏天为读者奉上的一道佳肴。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非体育专业类报纸在体育领域报道的竞争实力。也是我国报业在体育报道上日臻进步的缩影。从2012年欧洲杯特刊的制作看,不论是都市类报纸,如《南方都市报》、昆明《都市时报》,还是财经类报纸,如《东方早报》,还有本地主流报纸,如《武汉晚报》,都体现出不少亮点和看点。本文撷取部分报纸欧洲杯特刊为例。分析这场全民共享的“欧洲盛宴”。  相似文献   

6.
杨阳 《新闻知识》2007,(10):98-99
一、报纸制胜的"重型武器"细心的报业同仁肯定注意到了这样一种现象:近年来,面向市场的都市类报纸每遇国内、国际重大新闻、重大事件,常常都要倾力推出新闻专题、新闻特刊、新闻聚焦等。报纸出特刊的先例早已有之,只是与现时的新闻特刊不尽相同,往往它关注的新闻不止一宗,内容比  相似文献   

7.
2003年下半年,上海报纸出现了一种新的形态———日报的周末刊,以《星期日新闻晨报》和《东方早报》的周五刊最为典型。西方俗称“星期天报纸”,它不同于一般的周报,是日报的一种延伸,与周一至周五的平日版相比,是读者阅读时的情境不同,即休息日和工作日的区别,由此带来了报纸内容和功能的差异。上海报业的这一变化耐人寻味。星期天报纸为西方报业首创。在改革背景之下,中国报业获得空前繁荣之时,一些报纸也曾经作过类似的尝试。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传统的主流报纸《解放日报》和《文汇报》都曾出版周末特刊,但在没有获得预期效果后相继偃…  相似文献   

8.
新千年第一天,广州和深圳报纸订户的报箱,都装不下当天的报纸,投递员要送报到户。《广州日报》出版了200版纪念特刊,《南方都市报》100版,《深圳商报》和《深圳晚报》联袂出版100版,《证券时报》76版,《广州日报》号称所发行的200版特刊多达4亿张,在中国报业史上创下了一天报纸出版版数最多、一天刊出彩版最多、一天印刷使用新闻纸张最多、一天报纸刊登文字字数最多、一天报刊登图片最多等10项纪录。(据《检察日报》)广东新年报纸创纪录  相似文献   

9.
王海 《军事记者》2005,(2):16-17
中国的主流报纸主要指党和政府的机关报。之所以叫主流报纸,因为这些报纸是中国报业的主体,主导着中国报业的方向。长期以来,中国的主流报纸遵循一贯的指导方针,在新闻宣传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模式。这套模式在中国的报业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入,这套模式的一些不足也逐渐显露出来。本试图通过对这套模式优劣的分析,探索改进中国主流报纸新闻报道的方式和手段,以提高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0.
面对“麦莎”来袭,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的《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和杭州网,在突发事件面前第一次携起手来,联合推出了一个特殊的电子版——“抗击‘麦莎’网上特刊。该特刊不同于一般概念上的报纸电子版和PDF版。常规的报纸电子版和PDF版,其上网发布的时间都在报纸出版之后,而此次推出的“抗击‘麦莎’”网上特刊,由三报一网的记者随采随写,并在杭州网上随时发送,其新闻上网发布时间大大早于报纸的出版时间,从而真正实现了突发事件的及时滚动报道。  相似文献   

11.
周勇 《新闻界》2005,(3):45-46
2004年是中国报纸产业继续向前发展的一年。报业广告收入大幅增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第一财经日报》、《法制晚报》等一批新办报纸参与到竞争中来,跨区域办报也进一步突破。本文对当前中国大陆报纸产业的结构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三个主要论点。第一,党报、综合性都市报和专业报纸是中国报纸产业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它们都是当前国内的主流报纸形态。第二,报业竞争在中心城市非常激烈,一城多报和多报业中心是报业市场竞争结构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减版救树     
萌生此念头,是因为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在新千年来临之际,南方几家报纸展开一场争夺读者的大比拼。有家日报竟出了200版的纪念特刊、累计用纸可绕地球数圈。据称这在中国报业史上,创下了一天版面数第一、使用新闻纸量第  相似文献   

13.
报业集团:世纪末的热点 本世纪末,中国兴起了报业集团热。有趣的是,政府和报纸对此都很有积极性。对政府来说,报业集团比分散的报纸更便于管理,因为目前中国有2000多家报纸,宏观调节不容易,管好龙头是个好办法。而对报纸来说,能够利用这个有利时机,兼并一些报纸,扩大自己的实力,同时也能够得到一些优惠政策,何乐而不为呢?由此就不难理解,为何有些报纸急于兼并一些濒于倒闭的报纸,因为不凑够规定的报纸种数,就不能申请组建报业集团。 而报业集团将会给读者带来什么影响?从理论上讲,会使报纸竞争减弱。但这又可视为中国…  相似文献   

14.
《传媒》2007,(4):4-4
从《中国贸易报》创办的第一家报纸网站开始,中国报业的数字化之路起步并不算晚,但是中国报业的数字化之路一路走来是波澜不惊而又了无成绩,与同期出现的商业化网站相比,报纸网站更多的时候是点缀而不是报纸实实在在的“左膀右臂”。  相似文献   

15.
跨媒体经营:报业集团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报纸可以称道的事情,就是跨地区突破。但是,单纯从经营的角度讲,报业仅仅跨地区去多办几家报纸显然是不够的。报业跨地区是一项很大的工程,能跨地区办报纸固然不错,但最重要的还是跨媒体。报业如果不跨媒体经营,希望就不大。因为从投资的角度讲,实际上投资报纸的回报率是最低的。当然,目前在中国报业,投资报纸的回报率很高,这是个例外。  相似文献   

16.
网络媒体发展之飞速,尤其是基于移动技术的流媒体,让"报纸消亡论"甚嚣尘上,是"报死"?还是"网活"?抑或是一种别的景观?的确,报纸早已进入到一个夹缝生存的状态,前有电视、电台、户外广告的步步紧逼,后有网络、手持电视、数字报纸乃至微博的包围。中国所有报纸的老总,除了对报纸产品质量产生焦虑之外,最大的焦虑还是在经营上。报业巨子默多克有一句名言:"报纸要永远拥抱进步,才能生生不息。"在全媒体时代,报纸突围的关键不仅在于做好经营,更在于创新经营。本期话题,我们将邀请专家学者、报业老总共同探讨中国报业经营的现状、趋势;思考报业管理和经营中的诸多问题,为中国报业的创新经营、壮大发展提供有益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报业的发展愈来愈向着企业化方向运作,以中国第一批报业集团的建立为标志,一家完整意义上的报纸就是一家现代企业,报社作为一个法人经营企业,一切业务都应围绕报业经营活动来开展,因此,培养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报纸出版人,为一流的报业经营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将是现代中国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减版救树     
萌生此念头,是因为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在新千年来临之际,南方几家报纸展开一场争夺读者的大比拼。有家日报竟出了200版的纪念特刊,累计用纸可绕地球数圈。据称这在中国报业史上,创下了一天版面数第一、使用新闻纸量第一等10项纪录。  相似文献   

19.
中国都市报类报纸的勃兴,是以华西都市报的创办为标志的。自此。都市类报纸异军突起,成为我国报业的一道亮丽风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如今,都市类报纸已成为中国报业不可或缺的一支生力军,改变了中国报业的传统竞争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报业数字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的概念不绝于耳。人们熟悉数字化的概念或许最先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的数字电视开始的。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报纸印刷由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取代铅排铅印时就已经走向了数字化。如今,在发展现代报业的道路上,数字化已成为新时期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报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内地有报纸2007种,分属1200家报社和报业集团,而从1996年广州日报成立中国第一家报业集团,到今天全国已有39家报业集团。组建报业集团是推进内地报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的重要措施,报业集团建设在整体上推动了中国报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报业从业单位经济规模的扩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出现和迅速普及更加剧了媒体之间的竞争。十多年的发展表明,不管网络媒体如何发展,也不能取代报纸,但对报纸产生的生存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中国报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新闻优势走数字化发展的道路。可喜的是,中国报业在走向报业集团的发展过程中,已在逐步走向数字化的全面发展道路,提高了报业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但勿庸置疑的是,由于受观念、认识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