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鲁迅先生在《社戏》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作家琦君在异乡面对自己酿就的春酒,也发出感慨:究竞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相似文献   

2.
李铭同学问:《社戏》中,写“我”所看到的戏并不好看,可以说是很乏味的。但是为什么在文章的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呢?  相似文献   

3.
[真题在线] 鲁迅先生在《社戏》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作家琦君在异乡面对自己酿就的春酒,也发出感慨: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相似文献   

4.
【真题回放】题目:作文(60分)鲁迅先生在《社戏》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作家琦君在异乡面对自己酿就的春酒,也发出感慨: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时光的流逝,世事的变迁,让我们的生活里有太多的"再也没有"。"再也没有",也许是一份不再拥有的遗憾,也许更是一种成长中的美好。"再也没有"里,有对往事的追念,有对现实的感怀,有对未来的期盼……  相似文献   

5.
<正>一、借助虚词,长文短教《社戏》末句"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过那夜似的好戏了!"中两个"再",充分流露出作者对"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的爱恋与怀念。教学时通过抓住虚词设计朗读,可以使这种情感充分地形象化,既能使学生未入文章先有情,又能使教学牵一发而动全身。故而我们可以抓住这两个"再"字设计问题:"两个‘再'字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如此喜爱与怀念‘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呢?"围绕问题,让学生从文章中去探究"豆好吃,戏好看"的原因。只要学生发现了"受到优待、看戏难得、途中景美、偷豆有趣、公公送豆"是"豆好吃,戏好看"的原因之后,文章结构就  相似文献   

6.
汪璇  肖磊 《当代学生》2015,(6):12-13
上海七年级语文教材上册收录了鲁迅先生的一篇小说《社戏》,虽则是小说且又是节选,但放在"故乡情思"这一单元里却也十分相宜。《社戏》是小说集《呐喊》里的一篇,但却并非纯粹虚构的作品,从真实的地名到似无意而又有意的名字,明显地带有一种自传色彩。它散发着浓浓的绍兴水乡的韵味,寄托了鲁迅对故乡和童年的怀念。《社戏》的结尾是这样的:"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略带惆怅与遗憾,却也有着一  相似文献   

7.
《《社戏》这篇小说 ,很有意思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说 :“真的 ,一直到现在 ,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可是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 ,作者在结束部分虽然用了许多文字写偷豆的过程 ,写偷豆造成的结果———六一公公的那一大段言说 ,或者说 ,作者的结束部分整个地就是围绕豆子来铺展开来了 ,但作者通篇却并没有一个字来写那好豆是什么滋味 ,也没有一个字来写吃那好豆是什么感觉。再说那“好戏”吧 ,文章对此的渲染、衬托真是足足的 ,又是写白日中未能看到戏的失落 ,又是写被允许去看戏的慌急 ,还要写一下那…  相似文献   

8.
读过《社戏》的人都忘不了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而《社戏》原文开头部分是这样写的:“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前十年是绝不看,因为没有看戏的意思和机会,那两回全在后十年,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  相似文献   

9.
陈昌安 《考试》2004,(5):6-8
了解话题作文拟题及开头、结尾的重要性,通过实例剖析、感悟,培养学生拟题及写作开头、结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鼎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中学生作文要求结尾简练、生动,恰到好处。一般说来,中学生的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①拖泥带水。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结尾,冲淡了文章的主题。②画蛇添足。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多说几句。把文章的延宕部分统统捅破,把该留下空白的人物和事件交待的过于直白,该“藏”的未“藏”,该“白”的过“白”。  相似文献   

11.
田春林 《初中生》2007,(12):17-19
作文开头难,结尾更难,难就难在它是作文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既不能虎头蛇尾,也不能画蛇添足。天下文章多如星汉、浩如烟海,文章的结尾更是千姿百态、摇曳生辉。  相似文献   

12.
古人对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分别用“凤头”和“豹尾”加以形容,突出其特点,而对于考场应试作文,写好开头和结尾非常重要。看下面一篇满分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相似文献   

13.
张燕萍 《现代语文》2002,(11):14-15
长期以来,在记叙文写作中,我们比较注重文章开头的处理,总结了开头的多种方法,比如,开门见山法、景物入手法、欲扬先抑法、对话入题法、设置悬念法等等,而对怎样结尾的研究不是很多。诚然,开头好是成功的一半,但是结尾同样重要,虎头蛇尾的文章又怎能算是好文章呢?很多学生往往一开始写作的时候很认真,为了开好头可谓绞尽脑汁,但是越写到后面越没信心,结尾更是草草了事,文章自然不会很精彩。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说:“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穴。”说明文章要有一个好的结尾。结尾贵在自然、有力。结尾应是前文的必然归结,如…  相似文献   

14.
施晓燕 《现代语文》2006,(3):108-108
中考作文一定要有亮点,结尾就是一个好的亮点。文章的结尾要注意到文章的结构原则(严谨、自然、和谐、统一),要能够在读者面前展示出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使作品的主题得到升华。给人以“余音不绝”之感。切忌草率收兵、拖泥带水、不了了之、空发议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给作文结尾。  相似文献   

15.
1.作文材料。下面是一篇记叙文的开头和结尾,欠缺中间部分,请根据开头和结尾部分提供的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补写出中间部分,500字左右,并给原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相似文献   

16.
裁判亮分     
三篇作各有千秋,都真实生动写出了各自班主任的“是是非非”。第一篇,形式别具一格,富于创新;全先抑后扬,“老班”的“是是”随着学生的“非非”日渐突出鲜明;整篇除结尾,全用对话,对话语言生活化,个性化,富有感情色彩,结尾点晴处,用诗意语言,余味无穷。  相似文献   

17.
结尾是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开头、中间一样。也是影响作文的关键部位,作文的结尾就像最后一记重拳,制对手于失败,而使自己获得不败;就像贵妃的“回眸一笑百媚生”,能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韵味。那么如何使自己的作文结尾亮丽出来昵?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比较重视文章的开头,而忽视了文章的结尾。其实,文章的结尾,是文章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文章中的地位及作用不容忽视。现在,有些学生在作文结尾时常常套用模式,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或者画蛇添足,节外生枝,结尾不能恰到好处。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1.自然性结尾用事情的结果做文章的结尾,事情写完了文章也就自然而然地完了。用事情的结果做结尾,可以点明事情的意义,有利于表达中心思想。如《记一次野炊》可以这样结尾:“我唱着歌离开了万春山。路上,我想到老师的话:有许多事情,要亲手做一做…  相似文献   

19.
结尾要收束全文,“卒章显其志”;结尾要完成主题,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完整而又明确的认识。成功的作文,结尾总能给读者“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有首歌叫《常回家看看》,由于词曲全是真情的流露,所以听起来很感人。有趣的是,在同学们的作文里,常常见到“回家”式的结尾。他写的是在野外放风筝比赛,结尾是“我们高高兴兴地回家了”;他写的是钓鱼活动,结尾是“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回家了”;他写的是上山去野炊,结尾是“我们唱着歌儿回家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