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若问今年高考什么话题最热?“加分”无疑将名列榜首。高考尚未开锣,浙江加分争议便沸沸扬扬;录取还没开始,重庆30多名考生“民族造假”即浮出水面。人们不免质疑:加分制度出了什么问题?高考改革是否应从加分改起?此组稿件追寻重庆民族考生造假路线,更多的是想对“高考加分”制度进行思考,高考加分路该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2.
《云南教育》2014,(18):38-40
“加分优录”,一个广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近期,一些不合理的加分现象逐渐曝光:先有河南、辽宁等地体育特长生被质疑“分量不足”,部分学生主动放弃加分资格,后有北京、黑龙江等地涌现不少品德优秀的初高中学生,其加分难以服众,鸡西某中学的一个班就有12人获此殊荣,被人称为“雷锋班”。福建闽侯县则被曝给征地农民实施子女高考加分,报考指定高校可降20分,这项“无文件”、不公开的政策默默执行了12年,今年取消时才为社会所知……乱象不独一处。造成中高考加分困局的原因是什么?取消一切加分是否更合理?怎样通过规范管理重拾中高考政策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近年来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在执行中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为获取加分的资格或身份而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教育的公平公正,社会反应强烈。为促进教育公平,2010年11月19日,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等五部门联衔发文规范和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进一步加强高考加分管理工作。这次调整的背景及价值何在?存在的问题是什么?高考加分政策将走向何方?本刊《特别关注》栏目将一一解答。  相似文献   

4.
高考政治主观题的评分自1998年设置“加分规定”以来,这一评分方式近年一直沿用,且向文科综合测试题中扩展。如何在高考中既能拿到基本赋分,又能获得加分从而稳操高考胜券,无疑是广大考生甚感兴趣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能获得加分,加分答案有何具体要求?本文对此试作剖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校招生》2009,(10):10-10
就在众多考生热盼一纸大学通知书时,各种“加分”丑闻频频见诸报端。“浙江高考航模加分”和“重庆31名考生民族成分造假”等一系列事件,让执行多年的高考加分政策面临信任危机。有人提出,为了公平起见,应该取消所有高考加分项目,让考生全部“裸考”。  相似文献   

6.
高考加分政策是少数人的特权,还是合理与可接受的政策取向,高考加分的公平性如何体现,这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显然,政策保障不利就会滋生腐败现象。当前高考加分政策主要存在如下问题:高考加分实行“二元决策”弊多于利;“不得累加”规定有损特殊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德”的加分资质认定粗泛软化;奥赛及科技类竞赛缺乏活动规范;少数民族考生加分上下政策明显冲突;艺术特长生加分的政策遗漏。高考加分政策研究及改革必须完善其不合理之处,确立平等竞争的环境,切实维护高考公平。  相似文献   

7.
最近几年来,高考加分政策因“造假”事件频频发生而引发了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由于“国家运动员”造假事件不断发生,使得高考体育加分政策更是成为众矢之的,受到了强烈抨击。文章对高考体育加分政策进行了概述,分析了高考体育加分政策的积极影响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高考体育加分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志问微答     
《中国高校招生》2018,(2):25-25
问:刚进入高三,班主任就要我们准备自主招生考试的报名资料,说如果通过了,就可以获得高考加分,请问是这样的吗?什么是自主招生考试?它对参加的学生有什么要求?  相似文献   

9.
高考为国考,“加分门”乃国耻。浙江省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政策加分考生公示名单,4000多名学生,只有报名序号、学生姓名,而无学校名称,无具体比赛项目,因此引来不少考生及家长向媒体投诉,公众非常关注的741名参加“三模三电”测试考生的信息跑到哪里去了?一位考生说,班上有5名“连航模都不会装的选手去参加测试获得了加分资格,岂不是天方夜谭?”  相似文献   

10.
滕朝阳 《教育》2008,(5):21-21
随着高考临近,人们对高考加分的消息似乎格外敏感。最近,湖南宣布取消以往高考录取过程中形成的“高校教职工子女可适当降分”这一不成文规定,引发社会热议。而所谓“适当降分”,其实就是变相的加分。在此之前,浙江省宣布今年起取消“省级优秀学生”高考加分政策,取消类似加分政策的还有江苏、江西等地。  相似文献   

11.
《广东教育》2009,(7):112-115
高考事关千家万户.高考加分政策必然备受关注。近日.关于高考加分的负面新闻接踵而至。高考加分政策应该坚持还是应该取消?这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高考加分政策的初衷是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显示高考公平,可失去诚信的高考加分却阻碍了高考公平。异化了的高考加分必然为人们所炮轰。事实上,关于高考加分。人们最关注的还是高考加分的标准问题。所以。目前对高考加分政策最大的争议.并不在于该不该取消.而在于哪些可以加分.给哪些人加分,可以加多少分。以及如何在三者之间形成令社会公众信服的匹配关系。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高考加分的问题还将层出不穷。为此,人们普遍期望能够通过信息公开与强化监督来完善高考加分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2.
资讯     
●广东省2014年起奥赛获奖者不再享受高考加分 “广东省2014年高考加分项目调整方案”近日正式公布。新方案将原有的23个高考加分项目缩减为6项,其中本科加分项目仅有3项。在新方案中,奥赛获奖者、科技竞赛获奖者和省级优秀学生将不再享受高考加分。  相似文献   

13.
资讯     
《教育科学论坛》2012,(4):79-79
●广东省2014年起奥赛获奖者不再享受高考加分 “广东省2014年高考加分项目调整方案”近日正式公布。新方案将原有的23个高考加分项目缩减为6项,其中本科加分项目仅有3项。在新方案中,奥赛获奖者、科技竞赛获奖者和省级优秀学生将不再享受高考加分。  相似文献   

14.
广角聚焦     
“高考加分门”何时才能寿终正寝 日前。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宣布.从2011年起对高考加分进行大幅“瘦身”.其中包括取消此前备受质疑的“三模三电”体育加分项目、取消“奥赛”省级获奖者以及科技竞赛集体项目获奖者中除“第一作者”外的加分资格等。  相似文献   

15.
李家伟 《师道》2010,(6):12-12
中国将逐步规范和清理高考加分项目,“规范特殊类型招生和高考加分政策”。有关媒体了解到,教育部的加分规定只有14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却有近两百种的加分规定。教育部表示,对于高考加分政策实施中存在的腐败现象必须认真清理,逐步减少奖励性加分项目。  相似文献   

16.
刘伟鹏 《教师博览》2014,(10):18-19
临近高考季,全国各省市纷纷出台“高考新政”。这些政策甫一出台,便引发各方热议,其中,高考加分项的调整特别是“思想品德加分”成为焦点,引来重重争论。  相似文献   

17.
姜泓冰 《教育文汇》2013,(24):13-13
今年高考报名期间,全国各省份相继公布了调整后的2014年高考加分政策,“减”字当头的枷分新政对加分项目、分值大幅缩减。此次“瘦身”行动,是政府为整治饱受社会诟病的高考加分乱象而下的一剂猛药。  相似文献   

18.
赵云 《考试周刊》2012,(78):1-2
高考加分政策是我国高考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政策的初衷是对“应试教育”中单一分数考核的修正.以体现人才选拔机制的公平与合理。当前.我国高考体育加分政策中出现了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亟待完善。研究认为,完善高考体育加分制度.以健全监督机制为重点。增加体育加分政策实施的透明度,应该是高考加分政策完善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地方     
《教育》2012,(3):13-14
日前,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向媒体通报了“广东省2014年高考加分项目调整方案。”新方案将原有的23个高考加分项目缩减为6项,其中本科加分项目仅有3项。  相似文献   

20.
高考加分政策的变迁大致经历了“以政策性照顾加分为主”、“以竞争性激励加分为主”再到“激励与照顾加分并重”三个阶段.其当前主要存在政出多门、政策弹性过大、权力配置分散等问题.由于高考加分政策的复杂性,其调整在政策层面,应坚持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导向,加强统一调控,规范加分主体行为,并逐步推动项目“瘦身”;在操作层面,注重加分项目与标准的统一性、客观性及可量化性,同时加强考试立法及监督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