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国朝典汇>是记载明代典章制度的一部大部头的重要史著.<四库全书>把其贬入<存目>,表面上以其"分隶不无错杂"、"于体例皆为未协"、"皆不著其出典"等为理由,但隐藏其后的真正原因却是清统治者对女真史实的忌讳.  相似文献   

2.
歌德的<威廉·迈斯特的学年时代>被认为是成长小说中的经典.其后这种小说形式在西方世界几乎各个民族文学中都得到发展.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青年艺术家的画像>(1916)不仅继承了这一文类的基本特征,还大大地发展了这一传统文类.乔伊斯扩展了成长小说的叙事范围,更新了传统的成长观,强调成长的连续性和流动性,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选择逃离和自我放逐.在探寻精神家园的过程中,他发现的是异化和隔膜.  相似文献   

3.
以<影梅庵忆语>、<浮生六记>等为代表的"忆语"文是清代文人记录私人琐屑生活的回忆性文字,它以内容的生活化和私密性,形式的新颖独特,情感的真挚缠绵,于清代文坛独树一帜,另辟传统,成为清代文苑中一支绚丽的奇葩.这种文体的形成受到晚明小品、传记文学、小说戏曲、笔记和悼亡文学等多种文体或文类的影响,但又不是某种文体或文类所能简单涵盖的.它是清代文人熔铸百家而自成一体,天才地创造出来的一种"五侯鲭"、"群芳谱"式的文体.  相似文献   

4.
文类解说 我们平常所说的"古文",是指古代的书面语作品,包括文言文和古白话.文言文是在先秦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作品,以及后世历代文人模仿先秦书面语写作的各类文字作品.<红楼梦>属于"古文",但是用当时的口语写成的,是古白话文;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是今人作品,却模仿先秦书面语写成,是文言文.  相似文献   

5.
著名英国女作家安吉拉·卡特在其创作成熟期所作的<马戏团之夜>中运用的互文性写作策略,彰显了她对传统文类范式,经典文学文本的利用和颠覆;再现了在官方文献中被抹去的历史.在经典的重构中,折射出她对于历史、社会、女性问题的深度问思.  相似文献   

6.
李琳 《现代语文》2005,(8):34-35
吴祖光(1917~2003),江苏常州人,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接受过广泛而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青年时期担任过国文教员,也教授过中国戏剧史,且酷爱京剧.二十岁时他便初显创作才华.他以浓郁的诗情和雄健的笔力,先后创作了<凤凰城>、<正气歌>、<风雪夜归人>、<林冲夜奔>、<牛郎织女>、<少年游>、<捉鬼传>、<嫦娥奔月>等剧作.  相似文献   

7.
格雷厄姆·格林的小说<布赖顿棒糖>沿用了传统侦探小说的写作套路,同时有意颠覆其内容模式,达到了既吸引普通读者又不失理念深度的双重效果.本文指出,<布赖顿棒糖>对传统侦探小说的既借用又颠覆其实是一种戏仿形式,主要体现为对人物和情节的重构.戏仿是一种讽刺性模仿和改造的艺术手法,格林通过对通俗文学类型的戏仿造就了自己独特的文类风格,使其小说既不囿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模式又具有勇于挑战固有意识形态的深刻意味.  相似文献   

8.
<野草>是鲁迅著作中最能体现其心理与情感内蕴的作品.其中<过客>一篇含蓄而隐晦的行文,渗透了这位伟大思想者对自己内心的审视与拷问.本文通过<过客>文本解读,剖析鲁迅所特有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9.
刘文淇为纂辑<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而完成的前期资料汇编--<左氏长编>不明去向,所以刘师培是否整理过<左氏长编>,晦暗不明.刘师培<春秋古经旧注疏证>与刘氏家族<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没有内在的关联,不是疏理<左氏长编>的结果.虽没有任何材料显示刘师培曾续纂过<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但他确实有过此信念,并作为未完之业,被后人引为憾事.  相似文献   

10.
知道约翰·洛克和<教育漫话>是在师范的<教育学>教材中.工作后,也在很多的书籍和文章中看到过<教育漫话>中的只言片语,只是在新华书店中没有看见过这本书,所以一直无缘一窥<教育漫话>的全貌.  相似文献   

11.
元代官方史学为兼收中原王朝和蒙古草原双重传统的修史体制。蒙古体制下元代官方史学的产生主要以其史学意识的萌发和《脱卜赤颜》的纂修为标志,必阁赤和蒙古翰林院继承了蒙古史学传统,实则也承担着史官与史馆的职责。  相似文献   

12.
陈焯<宋元诗会>编纂体例承近效钱谦益<列朝诗集>,远仿元好问<中州集>.其特点是以诗存史,表现在排序以帝王为先,收罗范围广备,诗人小传详备精致.王士禛对<宋元诗会>评价不置一辞,实际评价不高,多由其编纂体例所致.  相似文献   

13.
《中州集》是元好问编纂的金代诗词集。其体例除卷首显宗和章宗外,“每人各为小传,详具始末”。在我国总集编纂史上,《中州集》是首次将选诗、评诗与传记相结合,具有开创之功。后世许多总集都效仿《中州集》的这种编纂体例,既选录了诗词作品,又对作者的生平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由此可见,《中州集》在学术史上的地位和意义是巨大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14.
义例是关于一部文献内部如何组织和表述其基本内容、基本宗旨的原则和方法.元代道教史籍在处理材料的来源与详略、直书与曲笔、内容结构的安排等问题时,借鉴世俗史学的优良传统,形成自己的编纂特色.  相似文献   

15.
早在元代武当山第一部山志成书之前,有关武当山的文献记载就已经出现,有些内容还比较具体。这些早期的文献记载为元代武当山志的编撰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是武当山山志文化的滥觞之作,也是研究武当道教文化渊源流变的重要资料,具有较高的宗教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华书法艺术在“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这三种具有鲜明性、典型性、创造性风格中不断发展,元、明、清三代的书法家们在这三种风格的影响下.为发展我国书法艺术曾作出巨大贡献,本对元、明、清六家书艺作一浅析与探源。  相似文献   

17.
《老乞大》是历史上朝鲜人学习汉语的教科书,反映了元明时期北方话的口语面貌。本文通过整理,分类列举《老乞大》谚解本中的复句,以期和现代汉语相印证,揭示出复句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8.
李心传所撰《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是宋代著名笔记小说,涉及制度、人物、财赋诸多方面,为研究宋史之重要史书。编写精良,但亦存瑕疵。其于记载同签书枢密院条,存在失误。结合宋代史书,尝为订误。  相似文献   

19.
黄燕妮 《唐山学院学报》2009,22(5):42-44,45-47
马致远作为元曲大家,元曲选本几乎无不收录其作品。但从曲律、曲韵查核历年出版的八种元曲选本,发现其中马致远曲的点断错误,无一能免。点校元曲时只依据文意而忽视曲律、曲韵必然出现错误,甚至是严重的错误。文章依曲律、曲韵逐一指出各元曲选本中,马致远曲的断句之误及文字、标点的脱漏、讹误。  相似文献   

20.
历来关于金元词分期的若干看法,存在着共同的视界缺憾。考察金元词的演进必须注意到金元词与南宋词的共时性与互动性、王朝更叠带来的词坛新变、词人群体对词坛走向的影响以及词学观念衍变所起的作用。打破朝代分野,将金元词与南宋词置于同一层面进行观照,可将三朝词视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由此可将整个金、南宋和元代词史划分为借才异代、气象鼎盛、遗民悲歌、延续传承和曲终奏雅五个阶段,勾勒这240年间词坛由蓄势、爆发,到略作消歇而又复振的演进轨迹和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