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翻译美学理论,将朱纯深译《荷塘月色》中的第四段作为研究对象,从形式系统层面进行美学赏析,突出朱纯深译文在形式系统层面即语音层面及词汇层面的翻译美感。通过赏析片段,见微知著,指出优秀的散文译作离不开译者对散文的语音及词汇层面的仔细斟酌,从而再现散文英译的美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词汇层面出发,探讨朱纯深英译本<荷塘月色>对原文意境的传达.原文以借景抒情为主,也有直接抒情的部分,朱纯深译本的翻译很好地再现了原文在这两面的意境,传达了原文以乐景写哀情、朦胧美、韵律美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刘宓庆先生提出文学作品在字词层面的美质信息应以“准美精”为标准,试以朱自清的抒情散文名篇《荷塘月色》《背影》《匆匆》及其张培基、朱纯深、杨宪益夫妇和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与中国文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英译本为语料,采用描述和分析对比的方法,探索译文在字词层面如何再现原文的“准美精”.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Jef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为理论基础,从译前的文本选择和译中文本意义及操作方式的选择等不同层面分析和鉴赏朱纯深英译的散文《读画》.文章指出散文翻译由于操作层面的不确定性,缺乏系统的翻译理论指导,语言顺应论则可以为散文翻译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周晓亮 《考试周刊》2012,(47):22-23
在翻译中既做到形似又做到神似并非易事。朱纯深先生在英译文《荷塘月色》中运用了许多常见且灵活度很高,富于表现力的小词,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及修辞手法,在整体效果上追求原文所体现的意境和美感,力求做到与朱自清先生的原文最大限度地近似,从而再现了原文清新自然的风格。本文通过归纳总结中西方代表性的翻译标准理论,并以此视角分析朱纯深先生《荷塘月色》的英译文,阐述译文在各个层面上如何合乎翻译标准,最终成功再现原文内容、形式和风格,旨在对翻译实践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荷塘月色》是散文家朱自清的经典作品,其唯美的语言和精炼的句子结构受到很多译者的青睐。本文通过不同的翻译方法对比赏析两个广为接受的译本,杨宪益先生和朱纯深先生的译本。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比朱自清《荷塘月色》和朱纯深英译本,从选词角度,句法结构,修辞手段,衔接方式几个方面发现英汉语言的差异,旨在加深对英汉语言的了解,有助于指导翻译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蔡文君 《考试周刊》2009,(28):29-30
本文运用诗歌翻译的基本原则和理论,通过仔细阅读李清照名作《声声慢》的两个截然不同的英文翻译版本.从三处入手对许渊冲和朱纯深先生两篇译作进行了细致的赏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9.
凡是翻译名家无不具有自成一家的译风格。对朱自清散《匆匆》的朱纯深英译和张培基英译进行语言特色分析,对比两位译的翻译风格。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形合与意合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本文主要从形合与意合角度探讨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并选取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朱纯深英译版本进行实例分析,从而为文学翻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朱纯深长期从事翻译教学工作,是一位资深的翻译家,曾译过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和《匆匆》。张培基在中国翻译界更是享有盛名的著名翻译专家。本文就二者翻译过的朱自清的一篇经典散文《匆匆》的译文在语言和结构特色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匆匆》是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文章朴素缜密、清丽脱俗,被许多翻译家译成英文。本文选取朱纯深和张培基的译文进行对比,从英汉语言音律美的角度探析叠词英译。旨在了解英汉语言的不同音律特征,从而更好地对叠词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3.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翻译不仅要遵循“忠实、通顺”的标准,也需要译者保持原文文风.本文旨在探索朱纯深《匆匆》英译中的文体表现手法,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原文,掌握翻译的基本技巧.  相似文献   

14.
从接受理论视角出发,探讨英语名言翻译的特点,并通过对比朱纯深在其译著《自深深处》中王尔德名言的翻译与作者在其基础上的改译,分析英语名言翻译的问题与解决方案。英语名言的翻译应重视句法和语义的可理解性、意义的历史语境以及异质文化因素的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比赏析了朱自清先生著名散文《荷塘月色》之朱纯深、王椒升和杨宪益、戴乃迭三个译本的对原文风格的再现,以刘宓庆先生的风格符号体系为框架,从音素标记、词语标记、句法标记和修辞标记四方面,探究将语言风格符号化对判断译文价值的意义,尝试从不同角度评估译文的多重价值。  相似文献   

16.
《荷塘月色》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本文选取朱纯深先生对该名篇的译文的前五段,并对此进行赏析,体会译文中的遣词造句中的形象美和音乐美,同时,分析了译者是如何力图从整体效果上追求原文所传达的意境,最后成功再现原文的清新自然的风格,传达了原文的音美、形美和意美的。  相似文献   

17.
韩存新 《海外英语》2014,(5):115-116,125
文章以《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三种英译文为语料,结合并运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当中的人际功能理论,从语气、情态两个方面对三种英译文进行人际功能分析,探讨三种英译文在忠实再现原文人际元功能方面的差异。分析表明许渊冲和朱纯深的翻译在语气方面略胜一筹,而杨宪益的翻译最忠实于原文的情态。  相似文献   

18.
原型理论重视译者在确认源语文本信息原型后,如何在目的语中重新建立符合本语言特征的原型范畴,进而找到"最佳样例"。本文在原型理论视角下,对比英国汉学家大卫·波拉德(David E Pollard)和我国翻译家朱纯深二人的《荷塘月色》译本,从语言策略和文化策略两个角度,探究两个译本的得失,并对翻译策略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9.
《声声慢》为李清照晚年所作名篇之一,通过对秋景的描绘,抒发词人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浓烈的时代色彩。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本文选取四种有代表性的《声声慢》译文,即林语堂、许渊冲、朱纯深、徐忠杰的译本,从形式、韵律、语言、文化意象和风格五个方面进行对比赏析。  相似文献   

20.
闫莉 《英语广场》2020,(7):28-30
本文以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为指导,对《荷塘月色》的3个译文:朱纯深译、葛浩文译以及杨宪益和戴乃迭译进行了对比研究。本文会借助AntConc语料分析软件,探讨3个译文是如何通过-ing、押韵(头韵、尾韵和谐元韵)、平行结构、短句和修辞的使用来复现原文的"音美、形美和意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