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感恩教育置于文化视野及背景下进行研究,指出感恩是中国几千年优良传统的伦理基础,感恩文化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感恩教育就是弘扬感恩文化的需要;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反思了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表现与根源,以学院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为例,总结了感恩教育实践的宝贵经验和成效,并就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提出了可行的思路和方法,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外教育界对感恩教育已经高度重视,我国国内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少关于感恩教育的研究,但从总体上来看,感恩教育的现状远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高职高专院校中的软件学院表现的更为明显,而且结合高职院校软件学院学生的实际进行感恩教育和实践的研究更少。  相似文献   

3.
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把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作为培养人的重要载体,初步形成了校园文化景观的育人体系,较好地实现了大学校园文化中景观文化的思想教育价值、生态教育价值和审美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4.
文化育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思想,人才培养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营造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氛围。文章具体论述了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在学院文化特色的建设过程中,对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即引领、激励、教育和陶冶作用,并对文化育人工作如何实践并走向深入进行了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教育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优势.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孝文化资源丰富的孝感,文章从弘扬孝文化,创新高职德育工作入手,构建以"感恩、责任、忠诚、奉献"为培养目标,以感恩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职业精神与创业精神教育和德育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培育和深化大学生感恩意识,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大学生身心特点,基于传统文化的视野,通过分析传统文化观念淡薄掣肘大学生感恩意识培育的现状,探寻大学生感恩意识培育的传统文化理论基础,构建行之有效的感恩意识培育方法、感恩行为养成路径、感恩激励评价体系.形成感恩教育的合力效应,营造大学生感恩意识自省、感恩实践自觉、感恩文化传播的良好氛围,对高校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引导大学生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7.
高校二级学院的文化建设已成为学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一个从数量向质量转型的学院来讲,需要寻找精神力量,追寻灵魂指引,文化建设是应有之义.学院文化建设要从三方面充分认识,从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方面开展建设,通过凝练学院精神、构建文化建设品牌、开展愿景教育等多种手段形成学院文化.学院文化的建设的目标是要为教师提供一个爱业、敬业、创业的平台,为学生创造一个幸福、快乐成长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8.
高校二级学院的文化建设已成为学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一个从数量向质量转型的学院来讲,需要寻找精神力量,追寻灵魂指引,文化建设是应有之义。学院文化建设要从三方面充分认识,从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方面开展建设,通过凝练学院精神、构建文化建设品牌、开展愿景教育等多种手段形成学院文化。学院文化的建设的目标是要为教师提供一个爱业、敬业、创业的平台,为学生创造一个幸福、快乐成长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发展迅猛,文化也是丰富多彩,高职学院思想政治需要对教育不断创新和改革。我们不仅要坚持经济自信,还要有文化自信,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这对高职学院的学生的成长来说有很大的意义,所以我们应该就坚持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基础任务的同时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为高职学院思政课教学的应用拓宽道路。文章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学院思政课的必要性出发,随后分析我国高职学院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问题,并提出一系列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强化思政课教育的途径,希望给同仁们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感恩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尽管感恩教育的研究与实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其根源在于没能形成一个有效、完善、底蕴深厚的感恩文化,使得感恩教育缺乏长效机制,基于此,本文拟从文化视角探讨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和深化感恩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学院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院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是学院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本文从学院文化的基本内涵出发,明确学院文化建设的意义,从加强顶层设计、拓展物质文化、弘扬精神文化、构建制度文化、培育行为文化和丰富网络文化等角度,对学院文化建设实践途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庄莹 《文教资料》2014,(9):80-81
大学与都市文化空间的形成具有密切关联,厚重的学术氛围、远离战争和政治中心、地理的边缘性等,共同构成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立青岛/山东大学相对稳定与自由的文化空间,成为一个涵容学院空间、教育、都市和艺术的文化场域.在转变的中国,学院空间这一教育“乌托邦”,成为研究三十年代山东文化生态的一条生动线索.  相似文献   

13.
学院文化是基于某个学科或专业在特定的学院范围内集中体现出来的特征性文化,它相比校园文化具有学科性、局域性、开放性、超前性特点。学院文化可作精神性表达和外在表达。在学院文化管理上应树立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和跨文化管理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刘素芳 《考试周刊》2011,(38):195-196
学生公寓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宿舍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促进了学生的教育成长。  相似文献   

15.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依据地处黄冈革命老区的地域特点和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在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努力促使老区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这三种元素有机融合,锻造全新文化品牌。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荣获湖北省高校2010年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同时在推进国家骨干院校建设中对其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也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十几年办学实践中,学校积累了丰富的感恩教育方面的经验,并由此衍生为学校感恩文化.本文将探讨学校感恩文化的内涵及形成机制,以不断丰富和完善学校感恩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课程理念的更新,课程已从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努力开发本土文化资源,丰富教育教学生活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九江是个自然资源、文化资源都异常丰厚的地域。九江学院是九江地区唯一的综合性本科院校,学院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在合理开发利用当地艺术文化资源以补充教学课程资源等方面做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具体体现在:一是如何把本土文化溶汇到美术课程资源中,补充和完善现有的教材体系,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真正发挥教育的宣扬、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功能;二是如何促使文化和教育互相促进、相得益彰,达到"以优秀文化武装教育、以先进教育传承优秀文化"的目的。本土文化资源融进教学,对于民族艺术的传承保护、素质教育改革的顺利推进以及地方学校和教师形成特色教学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感恩教育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这个优良传统正逐渐被当代大学生淡忘.当前,我们应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感恩传统,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感恩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体现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感恩的优良传统有利于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有恩必报,施恩勿念"的报恩理念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观;明确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恩内容有利于大学生感恩行动的开展,从而教育、帮助大学生以积极的感恩行动回报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恩情.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河池区域民族文化底蕴丰厚,是促进职业教育特色发展的沃土和源泉。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是河池市唯一的一所高等职业院校,多年来深入发掘河池区域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将其融入高职教育,采取民族文化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创新高职教育工作机制等一系列的举措,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周宇  孙晨  郭银辉  马众 《文教资料》2010,(28):87-88
精神文化是大学学院文化的核心,对精神文化建设进行研究,对于营造良好氛围,增强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学院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大学学院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学院文化中精神文化的内涵和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学院进行精神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最后论述了精神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