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党的十八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为切入点,对毕节试验区的政治文化建设进行思考。提出建设政治文化理论品牌的概念及策略:整合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整合毕节试验区红色文化、整合毕节试验区"同心"文化,以期共同推进政治文化理论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2.
毕节试验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政策已经实施了25年,但就其发展历程而言,仍然受到当地保守思想的牵制和阻碍.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1]这是《国务院关于同意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的函》和《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2013-2020》出台的关于毕节试验区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依据.毕节试验区行政体制改革同样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选择,是政治体制改革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过程,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毕节试验区全面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的角度看,和谐文化建设是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了精辟概括和提炼,成为毕节试验区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和灵魂。当前,在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都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毕节试验区和谐文化建设,应在加强宣传、着力处理好相关关系、注重制度建设以及构筑引领平台等几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的角度看,和谐文化建设是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了精辟概括和提炼,成为毕节试验区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和灵魂。当前,在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都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毕节试验区和谐文化建设,应在加强宣传、着力处理好相关关系、注重制度建设以及构筑引领平台等几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5.
毕节试验区的特色文化资源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开发价值。通过市场细分策略、跨文化营销策略、有效广告策略和品牌建设策略等,可对毕节试验区特色文化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毕节试验区是1988年在胡锦涛同志的倡导下成立的.当前,毕节试验区职业教育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发展毕节试验区职业教育,应当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其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口等资源,抓住经济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整合现有的职业教育资源,挖掘潜力,走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对毕节试验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诸多条件的分析,不能也不应该忽视文化与心理条件的作用。基于此,我们可以把毕节试验区的跨越式发展也看成是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和思想的改变过程,即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贫困文化的改造过程。  相似文献   

8.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地处毕节革命老区,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紧紧依托毕节试验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活动,发掘和运用红色文化的价值,提升新建地方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助推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开掘运用红色文化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毕节方言地名词具有丰富的历史层次。探寻毕节方言地名词的历史层次,可以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进行比较和分析。毕节方言地名词的来源是多元化的,其文化内涵是丰富的,涵盖秦汉、明清至现代的漫长历史,有其独特的历史、地理和民族特色,是毕节试验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0.
文化襄阳是"四个襄阳"的灵魂所在,要搞好文化襄阳建设,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区是一个很好的抓手;襄城区旅游文化资源优势明显,建设基础较好,是创建试验区的首选,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创新建设思路,整合、开发文化资源,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