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寻根》2017,(3)
<正>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有一种石神信仰,即民众对体形巨大的山体岩石的崇拜。如羌族有白石崇拜,仡佬族有巨石崇拜,壮族有逢年过节向石神烧香致祭的习俗,白族民间则流传有"白岩天子"的神话。石神信仰源于山体崇拜,正如乌丙安先生所指出:"首先是人们敬奉那些奇异的巨大  相似文献   

2.
关羽现象与儒、释、道三教蔡东洲"关羽现象"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以关羽信仰和关羽崇拜为内容特征的文化现象。关羽本为蜀汉政权一位功过参半的大将,自唐朝起关羽开始被神化,至元代已成为"宇祠遍九区"的尊神①,形成了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信仰和崇拜。明清时代...  相似文献   

3.
李鹏 《寻根》2011,(1):4-8
一、祠山大帝与祠山信仰祠山大帝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冶水神,祠山信仰是以崇拜和祭祀祠山大帝为中心的民俗信仰活动。其流传地区主要在皖东南、苏南、浙北一带。  相似文献   

4.
中国乌龟民俗信仰的浮沉宣炳善乌龟,在现代的语言中,大多是不光彩的,“缩头乌龟”、“龟儿子”之类都是骂人的话。但在明代以前乌龟一直是很神圣的灵物,受到人们的崇拜。探寻乌龟民俗信仰的变化是一个饶有趣味的历史文化现象。乌龟引起古代人的崇拜首先因其长寿。《史...  相似文献   

5.
闽王信仰也就是对以王审知为主的固始籍入闽群体的信仰,是流行于福建、台湾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民间信仰。学界已有的相关成果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的研究,一是对王审知等人的入闽、开闽史实的复原性研究;二是将闽王信仰作为民间信仰的一部分而进行的宗教信仰性评析。以闽王信仰为直接研究对象的论文主要有:郑剑顺、冯志华的《闽王王审知的民间崇拜》,杨浩存的《略议闽王信仰的现实意义》,周建昌的《试论王审知的神化》,吴诗池、李秀治的《从“南陈北薛”悬案谈起——兼谈薛岭龙源宫祀王审知之谜》(均载何乃川主编,厦门薛岭龙源宫管理委员会、厦门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编:《厦门龙源宫开闽王信仰研究文集》,香港:中国文化出版社,2008年),在视角上,没有过多地探讨闽王信仰在文化认同方面的内涵和意义。本文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对闽王信仰进行阐述,以探求其在豫闽台三地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凉山彝族的宗教信仰属原始宗教的范畴。其信仰主要有灵魂崇拜、祖先崇拜、灵物崇拜,等等。宗教的主持者有毕摩和苏尼两种。宗教活动包括占卜、祭祀和巫术等。  相似文献   

7.
唐五代是巴蜀地区民间信仰的大发展时期,民间信仰崇拜的神祇大致可分为先贤、自然、创世神及其他共四类.神祗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这主要是因为巴蜀"重淫祀"的民俗文化氛围,神祗祭祀与经济活动及教化相关,所崇拜的先贤大都活动于经济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8.
唐五代是巴蜀地区民间信仰的大发展时期,民间信仰崇拜的神祗大致可分为先贤、自然、创世神及其他共四类。神祗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这主要是因为巴蜀“重淫祀”的民俗文化氛围,神祗祭祀与经济活动及教化相关,所崇拜的先贤大都活动于经济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9.
史瑜君 《寻根》2023,(1):34-37
<正>一民间信仰,是民众自发地对某种超自然力量产生的一套崇拜观念、行为和相应的仪式,其观念、仪式等与民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苗族分布区域十分广泛,不同地区的苗族民间信仰不尽相同。在多民族长期交往的历史过程中,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禾库苗族形成了复合多元且极具特色的地方民间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10.
成吉思汗八白宫从建立那天起,就有了祭祀仪式。祭祀仪式,来源于萨满教。信仰萨满教的古代蒙古人崇拜苍天、崇拜天体、崇拜祖先,常常举行祭天、祭祖仪式。成吉思汗当年用九十九匹白骒马乳汁祭天,也是来自蒙古族所信仰的萨满教习俗。基于原始萨满教的成吉思汗祭奠,具有诸多的祭文、祭词、祝词、祭歌等。这些祭词,以诗歌为文体,并以口头文学形式一代代相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水准。成吉思汗祭奠词,在近八百年的历史变迁中,不断进行修订,不断增加新的内容,使祭奠词从内容到形式不断丰富和完善,成为蒙古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守护成吉思汗八白宫的…  相似文献   

11.
泰山与民俗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神山、圣山,民俗民风丰富多彩,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泰山民俗以泰山文化为主导,以信仰民俗为主线,社会民俗、经济民俗和旅游竞技民俗交织融汇,构成一道独特的泰山风景。就泰山民俗文化而言,大汶口文化的流风余韵、东夷殷商文化的交融、齐鲁文化的传承,在泰山地区演绎流变,终于形成泰山民俗的基因。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使泰山民俗具有了神秘莫测的特点。礼俗杂糅的山石崇拜山石崇拜是泰山民俗中历史最悠久的信仰民俗之一。最早的泰山崇拜者是生存于泰山地区的泰山儿女,而“大汶口人”不仅是当时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且是泰…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幽冥世界及鬼神信仰源流甚古,它起源于中国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灵魂崇拜、祖先崇拜,天神地只人鬼成为冥界鬼神的主要来源。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宗教的繁盛时期,中国本土的道教尚未成熟,佛教刚刚传入,社会充满着浓厚的原始信仰与祖先崇拜,人们所崇拜祭祀的神鬼多种多样,无所不在,构成了一幅瑰丽多彩的画面。同时,随着人们精神需要的增加,大量新的地方神、民间神也被塑造出来,与原有的神灵一起,构成了庙宇林立、庞杂而无不包的三界鬼神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多元价值的冲击,道德问题和道德信仰已经引起社会和学界的热议。传统道德信仰受到"文革"后期对神圣化的解构和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对物的崇拜的遮蔽的严重冲击。在这样的转型时期,道德教育却是后知后觉、缺乏正确的应对。其原因在于理论上未能给予人们形而上的回应,没有对人的终极关怀予以足够的重视:人为什么要过道德的生活?人为什么要信仰道德?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当下道德信仰建构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吴棠 《大理文化》2006,(4):57-59
“本主”崇拜是白族独特的民间宗教信仰。“本主”即“本境之主”,是本地区、本村寨的保护神。“本主”信仰形成的历史已十分久远,经历了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偶像崇拜几个阶段。其间曾受到佛教、道教、儒学的渗透和影响,在社会变革时期也曾受到政治干预和外力的冲击,但作为民间宗教信仰“,本主”崇拜已经融于白族的血液和精神之中,与“本主”有关的传统习俗、信念和行为,一直绵延不断地保持下来。  相似文献   

15.
哪吒,是中国和世界华人圈中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在祖国大陆和台湾省、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一带都有众多的信仰和崇拜。人们尊崇这位少年神圣,除了他疾恶如仇、除暴安良的善举,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符合了广大群众的心愿这一社会因素外,从人科学的角度考察,应当认为,这还同人类久远的水崇拜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正位于晋南地区黄河、汾河交汇处的后土祠,是一处具有悠久历史的祠庙,方志中记载"其祠庄严宏巨,为海内祠庙之冠"。当地的后土崇拜由来已久,金以前盛行国家祭祀,金元两朝改为皇帝派官员祭祀,明清时代"沦为"民间信仰,文化内涵丰富而厚重。本文拟以后土崇拜的渊源、祭祀沿革为主线,探究后土祭祀由皇家主持转为官方推行并最终成为民间信仰的变化过程及其缘由。  相似文献   

17.
龙山 《寻根》2013,(5):74-79
石刻文字和图像,是古老而独特的一种文化承载和表达方式。这种从远古时期由先民们的自然崇拜而衍传下来的岩石文化,至今已数千年,它以特别的水恒性和精神魅力,传达着人类的信仰和对未来美好人生的向往。从岩石崇拜的形式和地域看,青藏高原藏民族的岩石崇拜尤独具特色,譬如藏人的各种石饰、玛尼堆和石经等。今天,就石经而言,无论我们来到青藏高原哪个地方,都会很容易地见到  相似文献   

18.
顾霞 《大理文化》2007,(2):60-61
被称为“云南福星”的南诏大理国时期的阿嵯耶观音,是唐宋时期云南地方政权大理地区最典型的佛教造像之一,为大理本土上崇拜的阿吒力教派供奉的主要神祇,白族最崇拜的信仰偶像,也是自古以来大理皇家的主尊观音。  相似文献   

19.
门神,指护门之神,是我国民间信仰的神祗之一。在我国,门神信仰源远流长,自周代起就有了“祀门”的记载。千百年来,门神威风凛凛地立于千家万户的大门之上,接受着上自帝王,下至百姓的祭祀与崇拜。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远古的女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远古的女神宋兆麟女神崇拜是原始社会的重要信仰,女神信仰是寻找和辨认人类始祖的标识。女神的发现,是从西方开端的。最早可追溯到本世纪初期,1908年在奥地利维伦多府出土了圆雕的女性裸体像。后来又发现了多处,如法国罗塞尔出土的浮雕手持角杯女性裸体像,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