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凡 《辅导员》2013,(13):24-25
毕业了,骊歌又一次唱响,我们就要和母校依依惜别。毕业就像人生的车站,送完了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我们又踏上了新的旅程。把对母校的记忆放进我们心中发酵,让它们随着时间的流逝,酿成醇香的美酒,留待重逢的时刻再去品味。唱一首骊歌,各自珍重!  相似文献   

2.
<正>毕业了,骊歌又一次唱响,我们就要和母校依依惜别。毕业就像人生的车站,送完了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我们又踏上了新的旅程。把对母校的记忆放进我们心中发酵,让它们随着时间的流逝,酿成醇香的美酒,留待重逢的时刻再去品味。唱一首骊歌,各自珍重!  相似文献   

3.
《成长》2005,(6):40-42
骊歌响起,6月渐近。头顶学士帽,鲜红的流苏从左边拨到右连,我们毕业了。又是校园内拥抱道别的季节,爱情也到了最受考验的时刻。毕业的我们,爱情该如何毕业?  相似文献   

4.
母校,是学子成长的摇篮,我们在这里汲取、学习,在这里尝试经历,在这里失误犯错,在这里蜕变成长……每一名学子的心中,都有着对母校丰富而独特的感受,有感激母校对自己的引导之爱培育之恩,有眷恋母校的难舍之情,有对母校的殷殷期盼,也有对母校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毕业了,又有许多学子要离开自己的母校,临别之际,你想对母校说点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毕业     
七月,一天天的临近了,又到了毕业班师生挥手道别的时候。这六年里,大家一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一起感受人生的真、善、美。回顾朝夕相处的日日夜夜,有感伤更有留恋;展望未来的岁月,有憧憬也有祝福。毕业时分,你想说些什么?丁远离开母校当然会使我们伤感,但离别后的重逢一定会使我们兴奋不已!再见了,母校!赵扬快要毕业了,我衷心祝福老师身体健康,平平安安。金邵杰虽然我将告别母校,走向中学,可我还忘不了在小学的美好回忆。真舍不得和同学分开,真希望我们上中学时,也能在一起。王歆我们即将离开母校,让我们珍惜现在小学时代的分分秒秒吧!…  相似文献   

6.
每一个六月,都有一场被命名为“毕业”的成长典礼。 每一场毕业,都有一段难忘的骊歌在这个盛夏里传唱。 让我们见证以下四位同学的毕业感怀,因为成长的共鸣,需要我们铭记在心,因为未来的前行,需要我们的一路祝福!看,Enjoy姐将点歌台都搬到这里来啦!  相似文献   

7.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没有骊歌,没有华丽的谢幕,没有仪式般骤然泪下的正式告别,我们就这样毕业了……  相似文献   

8.
教师节的那个周五,是我毕业之后第一次回到母校。没有事先的约定,但在那一天却看到了无数熟悉的身影。大家相伴着走进母校,我想这应该就是一种默契吧!啊,终于又回到了这里,母校里的一切都是那么亲切。  相似文献   

9.
高三的每一滴泪,每一丝笑。都珍贵无比,因为那是唱给毕业的骊歌。  相似文献   

10.
<正>亲爱的母校:您可知道?愈是逼近毕业之日,我对您的眷恋愈是浓郁。纵使毕业前繁重的学业压得我迫不及待要变成破茧之蝶,要光鲜,要自由,但我又清晰明白那便意味着与您的伤离别。您可知道?我想高飞!想努力高飞!心中却又平添了对您的难舍难分。六年了!是啊!亲爱的母校,在这漫长又短暂的六年中,花开花谢,叶繁叶枯。您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毕业"桃子",又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小弟弟小妹妹。是您,伴着我褪去了初入学时的稚嫩,长成了一  相似文献   

11.
我到母校看老师陈中我是新疆91级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94年毕业。上学三年期间,我心中的一个心愿,就是到北京看看培育我的母校──中国人民大学,在校门口留个影。毕业之后,我又增加了一个心愿,就是到母校去,还要看看教育我的人大老师们,向他们说一声感谢,道一...  相似文献   

12.
韩刚 《英语沙龙》2014,(7):58-59
又到了炎炎夏日,毕业、暑假依旧是这段日子的主旋律。谈到毕业,学位帽和学士服,欢笑与泪水。这些都是毕业的代名词。又一批毕业生告别母校了。但毕业远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更是回首过去展望未来的时刻。学习翻译的过程也同样如此——这条路注定充满荆棘,但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在翻译道路上提升自己,何尝不是一种幸福?本期,我们继续学习英译汉第三大技巧——中文“形散神不散”。  相似文献   

13.
对于很多人而言,母校是一个象征,是一种氛围,更是一种情愫。母校的老师教给我们知识,指明人生前进的方向;母校的同学曾和我们共同为梦想而努力奋斗,留下无数美好的回忆;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曾见证我们的成长。母校是每个人年少时最忠实的见证者、参与者和陪伴者,所以即使在毕业多年之后,许多人也依旧会对自己的母校怀有一份最真挚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1950年9月我考入北京地质学院前身清华大学地质系学习,1952年院系调整时,入北京地质学院地质系,1953年毕业后到甘肃白银厂地质部641队工作,一年后又考入母校读岩石学研究生,1956年研究生毕业,留校工作。1958年因工作需要调离母校到成都地质学院。作为地质科技工作者,我是在母校的抚育下逐渐成长成熟起来的。我在校读书时,几位老师对我的一生有很深刻的影响。其中,池际尚教授是我的恩师。池际尚教授是我们同学中非常敬佩的一位老师,她于1950年与涂光炽教授一起从美国回来,我们系顿觉增加了许多生气和活力。她给我们带来许多新的东西,开阔了我…  相似文献   

15.
怀念,感恩     
张爱玲说:"玫瑰花瓣即使落了,仍是活鲜鲜的,依然有一种脂的质感,缎的光泽和温暖."是的,我们对母校的怀念、敬重之心,正如这些深情满满的花瓣,虽然我们即将毕业,即将离开母校,但在母校就读时充实的生活、温馨的人文环境,母校给予我们的智慧、精神财富却永远铭记在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16.
明天,我们即将毕业, 怀着对母校对老师的眷恋, 怀着远大的理想, 我们奔赴未来。 感谢母校—— 丰富多彩的活动, 放飞了我们的心灵, 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相似文献   

17.
怀念,感恩     
张爱玲说:“玫瑰花瓣即使落了,仍是活鲜鲜的,依然有一种脂的质感,缎的光泽和温暖.“是的,我们对母校的怀念、敬重之心,正如这些深情满满的花瓣,虽然我们即将毕业,即将离开母校,但在母校就读时充实的生活、温馨的人文环境,母校给予我们的智慧、精神财富却永远铭记在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18.
我念的大学,前身是一所军事类院校,在我考进去的时候,它已经被改制成一所部属的综合类大学。但是学生管理的模式,仍然沿袭着军事院校的传统,规范管理的观念深入人心。我毕业后工作的院校正是母校下属的民办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里不少人都和我一样是从母校毕业的,因此我们开展工作的理念和方式,居多且不可避免地参照了母校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又是一年丰收季,又是一届毕业时。在毕业生毕业临近之际,赣南医学院创新形式和方法开展毕业生感恩教育。一段留言感恩母校。赣南医学院学工处设立了公共电子邮箱,组织毕业生为母校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以实际行动回报母校的培育之恩。基础医学院2007级钟凤莲同学建言说:"进校至今,感受到母校的快速发展,但我觉得母校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教学  相似文献   

20.
毕业前夕,每个同学都在思索:离别时给母校留下点什么?作为班主任,我也在思索:白纸上怎样写出最新最美丽的文字?——我因势利导命出这样一道题:留下一颗爱心给母校。同学们也欣然命笔,写出了花团锦簇般的好篇章——1“我们爱母校,爱母校青春长在,爱母校繁花似锦,爱母校硕果累累。”于是,同学们行动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