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伤寒论》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集理法方药、辨证论治为一体的奠基之作,其理论性及临床性皆为中医学者所推崇。笔者在本科带教的过程中,就《伤寒论》的教学体会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树立专业信心,培养学习兴趣;精析条文,加强辩证思维训练;研读文献,背诵条文;灵活教学,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患有皮肤病的患者行以《伤寒论》方所获得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在2015年3月到2016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当中择取60名,对其行以《伤寒论》方,观察其治疗效果,并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60名患者均有显著好转,整体有效率达到95%以上。结论:在临床当中,针对患有皮肤病的患者行以《伤寒论》方,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进行更加广泛的临床推广以及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雷火灸对含铂类药物化疗所导致的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月期间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使用含铂类药物化疗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使用香砂六君子汤为主的中药汤剂和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加用雷火灸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在化疗之后有关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化疗之后,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的概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P0.05)。结论:给予患者使用含铂类药物进行化疗的同时,给予患者使用雷火灸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组方少而精,是中医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具有异病同治的效果。近几年,小柴胡汤剂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方面取得较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几千年前,人类便开始有目的地寻找防治疾病的药物和方法,所谓“神农尝百草”“药食同源”,就是当时古人探究草药的真实写照。而在我国发现的数以千计的传统中药材中,姜黄便是其中之一。在我国的医学古籍上,对姜黄曾有明确的记载。《本草纲目》曾言:姜黄兼入脾胃,兼治气。除此之外,《药性切用》曾这样形容姜黄:“味苦辛温,色黄入脾,兼入肝经,破气散血,烈于郁金。”  相似文献   

6.
主要从证治分型、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等方面对中医药辨证治疗高原功能性低血压病作一综述,指出本病以虚证多见,脾、肾亏损是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多无临床症状,中医古代无此病名,多归属于中医"黄疸""胁痛""积聚"等范畴。《内经》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脾肾亏虚、邪伏内郁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状态的主要病机。《金匮要略》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提出治肝补脾,防止传变的原则。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治疗上宜采用补肾健脾法。  相似文献   

8.
眼属于五官之一,主司视觉,有着视物、辨形、察色之功,通过经络与五脏六腑皆有所联系。《灵枢·经脉》中云:"肝足厥阴之脉……连目系"。十二经脉中,唯有肝脉以本经上连目系,且目为肝之外候,肝开窍于目,故肝与目的关系更为密切;肝主藏血,且《素问·五脏生成》中云:"肝受血能视",故肝之视物,与肝之藏血功能密切相关;《灵枢·脉度》中云:"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亦",肝之调畅气机,气机的推动作用对于肝之辨形察色有着密切的关系。逍遥散为眼科常用方剂之一,其首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着疏肝理气、活血通络的作用,原本为治疗肝郁脾弱血虚之妇人疾病,但患眼疾患者中,大多亦为肝郁血虚之证,并且明代王肯堂、张景岳分别在《证治准绳》及《景岳全书》中都有着逍遥散治疗目疾的记载。笔者在眼科临床中,辩证的选用逍遥散加减方治疗诸多眼科疾病,均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先进行如下报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结直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连年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本课题通过辩证论治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与发展现状,总结其特点,为结直肠癌的诊治与康复提出新的理论与诊疗指导。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归纳总结、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辨证论治中各种不同结直肠癌证型的具体诊疗方式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辨证论治主张以人为整体作为治疗对象,注重宏观调理,对治疗和康复期的结直肠癌患者有着独特的治疗效果,但具有起效慢,疗程长的特点。结论:辨证论治在诊治手段与方法上的独特优势可以为结直肠癌诊疗提供更广阔的思路,更丰富的方法,进一步提升结直肠癌患者的诊治疗效。  相似文献   

10.
《科学生活》2011,(7):76-77
王大妈患高血压30多年,服过多种降压药,但效果始终不理想。她听病友说寿比山(吲哒帕胺)降压效果好,就到药店买了服用,发现血压降到正常,便坚持服用这种药。但半年后,王大妈开始厌食、腹胀,一年后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不得不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11.
<正>失眠在社区中老年人群中尤为多见。据笔者观察,这类患者主要表现为早醒、不易入睡、多梦或浅睡眠,严重者甚至彻夜不眠。一、经典著作对失眠的描述以及病因病机的分析中医学对失眠的记载,较早的有《难经》中提到的“不寐”、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阴阳十一脉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中提到的“不卧”、《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不得卧”“卧不安”“目不暝”、《伤寒论》中提到的“不得眠”“卧起不安”等。目前,认为《外台秘要》是最早出现“失眠”描述的医书之一。《黄帝内经》确立的“阳不入阴”理论为该病的基本病机。《景岳全书》认为该病病机与“邪正”相争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论述对皮肤病行从瘀论治的方法以及体会。方法:以辨证论治为依据,通过清热化瘀、祛湿化瘀、温阳化瘀、益气化瘀、养血化瘀、散寒化瘀等方法治疗皮肤病。结果:经过辨证论治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结论:针对皮肤病,从瘀论治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对溃疡病人在饮食上的习惯,有许多不科学的认识,主要误区有以下几点。少食多餐:这曾被奉为一条重要的饮食原则。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推翻了这一说法。据英国《柳叶刀》杂志的一份报告,英国皇家医学院的消化科专家曾做过有关动物试验。他们挑选经内窥镜证实患溃疡病的小白鼠20只,分成两组,每组10只。第一组饮食规律为每日3餐;第二组为少食多餐,每日8餐。两个月后检查发现:第一组溃疡消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论述对皮肤病行从瘀论治的方法以及体会。方法:以辨证论治为依据,通过清热化瘀、祛湿化瘀、温阳化瘀、益气化瘀、养血化瘀、散寒化瘀等方法治疗皮肤病。结果:经过辨证论治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结论:针对皮肤病,从瘀论治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生姜泻心汤加减联合针灸防治恶性肿瘤化疗后呕吐反应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经验。方法:选择68例恶性肿瘤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予生姜泻心汤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应用昂丹司琼治疗。结果:观察组Ⅲ~Ⅳ度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1.18%,而对照组发生率为70.5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姜泻心汤联合针灸疗法可有效防治化疗后呕吐反应。  相似文献   

16.
春日话唇疾     
口是食物摄入的门户,为脾之外窍,脾胃功能调和,则口食知味,唾液分泌正常。《灵枢·脉度》:"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口也是气体出入的门户之一,亦有助肺行呼吸的作用。口腔  相似文献   

17.
老百姓所谓的"胃病"涵盖医学诸多病种,其治疗可选的中成药非常多,临床用药也比较乱,笔者初步统计153种治胃病的中成药,以例举的方式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可以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OTC),传统中成药和现代中成药、中药提取物制剂、中西药混合制剂,按功效分等;指出了使用时要辨证论治、辨证与辨病对症相结合、掌握方法等三个原则;列举分析了临床按病因使用、按西医病理用药、按中医病机和药物功效使用的三个方法,并要注意用药时机和疗程;分析指出了当今临床使用时不辨证、不注意药物之间相互关系等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18.
罗婷  范郁山  代波 《大众科技》2021,23(1):68-70,111
右归丸出自《景岳全书》,具有温补肾阳、填精补血之效,可用于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证.目前,该方已用于妇科、骨科、男科、内分泌、周围血管、消化系统、心脑血管、肾脏系统、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中.已有研究显示,该方对于改善肾阳不足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指标等有明显优势,文章通过总结近年来其临床应用现状,为其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脏腑辨证是《中医诊断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文章采用证素辨证思维对脏腑辨证中的"病位"、"病性""定量"、"验证"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受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临床及病理研究报道证实,中医药可以逆转或阻断胃癌癌前病变,使中药预防胃癌成为可能。文章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实验模型研究、中医药治疗机制的研究以及分子水平研究方面论述了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