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沙庆仁 《广东教育》2006,(12):31-32
初为人师,对于教参,我是虔诚的崇拜者、忠实的执行者。每一次备课,我总是依据教参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构思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不敢越雷池半步。就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我仰视着教参,紧随着教参。这段时期,教参的确让我能够住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情况下,也能像模像样地实施教学,不至于手足无措,不至于偏离基本的教学目标、要求;也能让自己的教学成绩和其他教师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2.
刘俊艳 《双语学习》2007,(12M):145-145
语文是母语教育教学。一直以来被放在重要学科的位置上,倍受关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施语文创新教学,让我们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呢?我想,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面临的挑战。多年的教学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学无定法,教也无定法。讲台上的磨砺和新课程理念的洗礼,促使我把语文教学的追求索定在这八个字上“着眼目标,求真务实”。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3.
反思性教学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性教学 (reflective teaching),又称反思性实践 (reflective practice),是指一种回忆、思考、评价教学经验的活动或活动过程。   一、反思性教学的过程   根据 Osteman的教学理论,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1确定内容。教师通过对实际教学的回忆,提出问题:我是如何收集关于自己教学情况的材料的;我对教与学的看法是什么;我是如何向学生传达教学目的的;我的课程具有什么样的形式和结构;我利用什么样的计划和决策;在课堂内我进行何种教学活动及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我是如何调整语言来适应教与学;我的学生…  相似文献   

4.
怎样进行教学反思?何时进行教学反思?笔者认为,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就一节课而言,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不应只是课后才做的事。  相似文献   

5.
初次教一年级,我将和刚入学的孩子们一起学习汉语拼音。面对枯燥、抽象的拼音字母。我的教学语言显得苍白无力。课堂上教学氛围平淡如水,我的心里总缺乏一种教学的激情。新课标如一缕阳光,拨开了我眼前的迷雾.新课标指出:“将多种活动融入拼音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啊,为什么我不能将故事、游戏等孩子们感兴趣的东西和拼音教学结合起来呢?  相似文献   

6.
高三地理教学给我最大的一个印象是:大容量,讲练讲。这也许是高三几乎所有学科教学的一个共性,我记得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一次我在高一上公开课,下课后一同事说,刚从高三下来的老师都有一个毛病:滔滔不绝,满堂灌。高三地理教学同其他年级的地理教学有其相同之处,但也有着许多独特之处。所谓相同,即高三地理教学终究也是地理教学,其教学规律肯定寓于地理教学总规律之中。不同之处,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在课堂上达成有效教学,是我在工作中一直探索和追求的方向。怎样在课堂上使教学过程行之有效,我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面对新课改,我也曾和许多老师一样,有谈“虎”色变之感,特别是我们这些还未进入课改的年级,使用的仍是九年义务教材,怎样运用新理念来指导教学,曾使我一度陷入彷徨之中。参加了省骨干教师培训后,我开始尝试用新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下面是我用课改理念指导“化简比”一课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9.
二、反思性教学操作的问题链 既然反思性教学是具有反思性质的教学实践而不是一种教学的方法,那么,其操作问题并不是一个反思性教学模式问题,而是一个教学反思的操作思路问题。我们认为,无论反思是发生在教学过程之前、之中还是之后,无论是对教学目标的反思还是对教学手段的反思,都存在着一个内在的教学反思的逻辑。本主要关注教学行动的反思操作,以此为例,说明’一个教学反思逻辑的客观存在。我们发现教学行动反思逻辑的展开,就是一个问题链:“我做了什么——我的做有效吗——我的做自身合理吗——我还能怎样做。”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现从事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刚工作时,我发现我的学生在上课时,总足不能认真听讲.交头接耳.做小动作……我批评教育他们,都收效甚微。后来,在一次教学中,我联系生活实际,精心创没了教学情境,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观的教学形式,意外地发现课堂气氛格外活跃,教学效果也非常好。我开始意识到只有把知识赋予某种情境中。使学生置身于浓烈的情境氛围中,才能让学生保持长久注意力,化枯燥为有趣,化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已经六年了。在这六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给教学工作带来的问题,并寻找过很多解决的办法,我认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分层次教学。  相似文献   

12.
赖家盛 《现代教育》2003,(10):55-56
我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一堂课教学试验中,采用了探究程序进行教学试验。我选择多边形的内角和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过程是:  相似文献   

13.
我从事中学历史学科教学已多年,深知创造好的教学气氛的重要性。有了好的教学气氛,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事倍功半。那么,如何创造好的教学气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识字教学成为老师们谈论最多的一个话题。2005年8月,我开始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进行课改实验。在实践新教材的过程中,我时常困惑,时常迷茫。在反思中,我进行着我的教学。也许从那时起,我才真正成为一名反思型的教师,用探究的目光审视我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5.
我曾经在美术教学的课堂上做了许多尝试性的探索,经历过成功,也经历过失败,其中的汗水和遗憾使我在教坛上不断地成熟。2001年教育部制订了《美术课程标准》,拉开了新课程改革的大幕,也为我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深刻的理论基础。在《课标》精神的指导下,我在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和教学实践等方面更进一步地完善了自己。《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教学案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现在提出来略作粗浅的分析,望诸方同行、专家教正。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和实施,许多教师都认识到本次课程改革不单是教材内容上的修改,更重要的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转变。最近我有幸听了教育名家黄爱华和夏青峰两位老师的数学课,他们朴质、扎实的课堂教学风格让我深受启发,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读了两篇教学反思。一篇是在活动中进行识字教学的体会。从对教学过程的描述看,整堂课热热闹闹,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学生上课仿若在做游戏。读完反思不免让我产生这样的疑问:教师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应该的,可是整堂课学生没有一点儿安静下来思考和练习的时间,这样的识字教学能有好的效果吗?  相似文献   

18.
笔者虽然一直承担毕业班教学工作,但仍然在努力尝试实践新课程,努力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本届毕业班是第一届新课程毕业班,刚刚全面接触新课程的我,既兴奋又带点恐惧。如何才能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怎样的教学才能配得上“新课程”?……这些是我常常在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刚 《异步教学研究》2001,(2):22-24,26
1995年7月,我随英山县教委赴广东梅县参加第十届全国异步教学研讨会至今,与湖北大学黎世法教授创立的异步教学结缘已有六个年头了,作为英山县初中政治课教师队伍中年轻的一员。从1992年起,开始探索初中政治课现代教学方法,也已有九个年头,其中有收获,也有困惑,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和实效,我曾经对所有接触过后 诸子百法,兼蛋并蓄,博采众长,做了大量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始终不能形成融课堂教学目标、结构和内容统一的方法载体,时间就是老师,现在,回过头来重新认识异步教学,我认为,异步教学是推进初中政治课教学结构改革的一条有效手段和科学方法,只有坚持实施异步教学,才能积极推进初中政治课的教学改革深入持续健康地开展。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门非高考类学科。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如何开展好信息技术教学是我学习和探讨的中心。在我的五年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应综合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