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建华 《职业圈》2011,(25):24-25
刘邦,字季,今江苏丰县人,生活期间在公元前256年一前195年。平民出身,曾担任泗水亭长,起兵于沛。秦亡后被封为汉王。后于楚汉战争中打败西楚霸王项羽,成为汉朝开国皇帝,庙号为高祖,刘邦对汉民族的统一强大和汉文化的保护弘扬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刘邦的耳朵     
刘邦能得天下,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他的“耳朵”。也就是说刘邦能“听”得进去。只要你说得有理有据,哪怕原来对此人非常反感,他也会改变态度,虚心请教,做到听而能用,言听计从。  相似文献   

3.
汉高祖刘邦弥留之际,吕后在侧,问身后之事,刘邦钦点了曹参、王陵、陈平和周勃四人为“顾命大臣”,对于周勃更是委以重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以太尉。”此后的历史发展证明了汉高祖的英明。在周勃的主持下,汉室旧臣铲除了吕氏王侯对刘汉皇权的威胁,力挽狂澜。  相似文献   

4.
叶建华 《职业圈》2012,(10):22-23
汉文帝,称刘恒,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母亲为薄氏。公元前196年,刘邦打败陈稀叛军,平定代地,刘恒被立为代王。吕后去世,朝廷文臣武将合力诛灭诸吕,迎立刘恒为皇帝,称为汉文帝。汉文帝以仁政、孝道著称,与儿子汉景帝刘启共创了“文景盛世”。  相似文献   

5.
汉文帝,称刘恒,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母亲为薄氏。公元前196年,刘邦打败陈稀叛军,平定代地,刘恒被立为代王。吕后去世,朝廷文臣武将合力诛灭诸吕,迎立刘恒为皇帝,称为汉文帝。汉文帝以仁政、孝道著称,与儿子汉景帝刘启共创了“文景盛世”。  相似文献   

6.
叶建华 《职业圈》2011,(1):40-41
项羽其人项羽,又名项籍,秦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人。生于公元前232年,卒于公元前202年。秦末时被楚怀王熊心封为鲁公,在前207年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统率楚军破釜沉舟,大破秦军,成为秦朝覆灭的转折点。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后在楚汉战争中为汉高祖刘邦所败,  相似文献   

7.
逸名 《文化博览》2007,(4):38-39
从一个乡长做到皇帝,刘邦连升二十八级。刘邦在推翻秦帝国的革命运动中,第一不是元老,匹夫首倡的是东涉,也就是陈胜,是他和吴广揭竿而起;第二没有身份背景,刘邦不是六国的贵族,出身不如项羽之流;第三实力也不强,刚开始百八十人,本来想混个师长旅长也就算了,没想到先封王,后称帝。项羽比他志向远大,但事情没做成;刘邦没那么大的抱负,却做上了皇帝。为什么?  相似文献   

8.
“龙”是中国人想象出来的也是中国人崇拜的一种神奇的动物。传说中的龙,是形体大小可以自由变化(小可以藏身于芥子之内,大可以头如巨瓮),生活于深水中,遨游于太空,行动伴有风雷,能兴云布雨的神兽。 由于“龙”是这样的神奇并令人敬畏,历代皇帝为了使百姓对他敬畏崇拜,便自称为“真龙天子”,是“龙”的化身。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在做皇帝前曾乘醉用剑斩断了一条拦路的白蛇,后来一个老妇人对人哭诉说她的儿子“白帝子”为“赤帝子”所杀,说完后突然不见。笔者想这些都是刘邦等人编造出来的故事,用以宣传刘邦就是“赤帝子”,是“龙”转世的,将来一定做皇帝。 皇帝既然是“龙”转世的,皇帝的“脸”便是“龙颜”,身体便是“龙体”,旧小说中常有“龙颜大怒”、“龙体欠安”的说法。皇帝的子孙便是龙子龙孙。 现在有一种说法,说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我不敢苟同。我辈乃一介草民,女娲氏做的泥人罢了。《水浒传》中公孙胜绰号入云龙、李俊绰号混江龙;他们都是绿林好汉,可以有那样的绰号。但绰号毕竟是绰号,不是“真”的。皇帝的后裔,龙子龙孙,才是龙的传人哩。  相似文献   

9.
刘邦晚年曾坚定地想易太子,这不仅是宠幸戚姬的表现,更是对未来国家发展规划的布局和规划。刘邦易太子是汉初政局最大的事件之一,影响颇深。笔者基于汉初的历史文献,整理和分析史料,解构汉初政局的各方势力,从而就刘邦易太子的动力,以及最终失败的原因给出合理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叔孙通,又名叔孙何,鲁地薛邑。西汉初期儒家学者,协助汉高祖制订汉朝的宫廷礼仪。 秦朝时叔孙通曾以文章博学被征召,因其察颜菩辩而得到秦二世厚待。陈胜、吴广起义后,叔孙通离开都城,到薛地归从项梁。项梁在定陶战败后,叔孙通又投归了楚怀王熊心。楚怀王被立为义帝,迁徙到长沙,叔孙通被留下来事奉项羽。汉二年,刘邦进攻彭城,叔孙通便投降了汉王。  相似文献   

11.
叶建华 《职业圈》2012,(19):30-31
叔孙通,又名叔孙何,鲁地薛邑。西汉初期儒家学者,协助汉高祖制订汉朝的宫廷礼仪。 秦朝时叔孙通曾以文章博学被征召,因其察颜菩辩而得到秦二世厚待。陈胜、吴广起义后,叔孙通离开都城,到薛地归从项梁。项梁在定陶战败后,叔孙通又投归了楚怀王熊心。楚怀王被立为义帝,迁徙到长沙,叔孙通被留下来事奉项羽。汉二年,刘邦进攻彭城,叔孙通便投降了汉王。  相似文献   

12.
刘伶,与刘邦,李后主,刘禹锡等人一样,是个不会生锈的名字。只是别人的身份证都有详细的出生年月,而他却生焉不详、死焉不详。有人说他与阮籍年龄相仿。这厮身材短小,容貌丑陋,沉默寡言(既如此名字还叫什么伶牙俐齿的"伶"),不善交游,做过小官,曾为建威参军。可能是受老庄影响太深了,有一天,晋武帝司马炎问他一些治国方略,他大谈"无为而治",说什么天下本来是好好的,就因你们这些人不会管理才管坏了的。他这么一"无为"不要紧,晋武帝认为他无用。刘伶先生的官运也就到此为止。  相似文献   

13.
叶春生 《文化学刊》2012,(1):116-119
广东肇庆有个七星岩,肇东还有个星湖;广西桂林也有个七星岩,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广州还有个七星岗,南国醒狮中有种七星狮,兵器中有七星剑,月饼有七星伴月,药茶中有种七星茶等等。坊间还流传有:"脚踏三粒星,能管一千兵;脚踏七粒星,能管天下太平令。"据说汉高祖刘邦就是脚踏七粒星的伟人(即脚掌下有七颗痣)。人们何以这么尊崇"七星"?这与古代占星术有关。文章从古人的星宿崇拜与"天人合一"思想、自然景物实证以及传说对信仰的支撑等3各方面对七星文化的这一神秘现象进行深入阐释。  相似文献   

14.
当上了国王,快乐无极,但乐是快的,快才能乐,有些事必须快必须趁热,所以汉高祖刘邦急煎煎摆起仪仗赶奔老家,把昔日偷鸡摸狗道儿上混的兄弟们请了来暴撮一顿,他当然不是为了吃饭,他要看看当年的兄弟们惶恐卑下的脸,他认为这很快乐。刘皇帝固一世之枭雄,酒喝高了,唱一曲《大风歌》慷慨悲凉,于大俗中见出了格调。相比之下,春秋时齐国有位国君,谥号懿公的,登了基也是快哉乐哉,办的事却很不靠谱:把吵过架的对头从坟里刨出来"断  相似文献   

15.
《春秋》哀公十四年记载"西狩获麟",《公羊传》注释"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认为麟的出现预示王者将至天下。沿袭这个说法,西汉公羊家董仲舒把《春秋》视作"新王",用来建构他的公羊学说。之后王莽纂汉,"符命说"、"五行学说"和"谶纬注经"大行其道,东汉光武帝刘秀顺时起兵称帝,自居汉家火德,为了巩固其帝位的认受性,于是儒生解释"获麟"是预示赤帝当"新王",基于汉代是赤帝之后,刘秀则是天命所归。东汉时,何休为了重获汉帝欢心,重振《公羊传》地位,故综合图谶,注释《公羊》,令"新王"的身分由赤帝转变为汉高祖刘邦。时移势易,异地更迭,朝鲜经儒漠视《公羊传》价值,对于汉代公羊家沾染谶语图说,更严加责备,"新王"在朝鲜半岛中彻底消解。随着朝鲜文人共同发掘及体认"获麟"的文学意义,"怀才不遇"的主题渐次呈现在朝鲜诗歌创作中,而"新王"的形象也被"圣贤"所取代。  相似文献   

16.
《职业圈》2010,(2):224-224
包芸,女,1960年3月生。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当年考入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学习空气动力学专业。1981年毕业后考上研究生,从师国内著名学者罗时均教授,1988年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受聘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讲师。1989年7月去美国南加州大学宇航工程系作博士后,在美国三年,1992年回国,同年受聘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副教授。1999年调入中山大学力学系。2006年被聘为教授。  相似文献   

17.
徐烈简介     
《职业圈》2010,(23):12-12
男,1942年10月生,浙江建德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6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留校任校。1979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其中1989-1990年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进修。  相似文献   

18.
范敬宜的名字新闻界如雷贯耳,现在早已越出新闻界而成为文化名人了。1931年,他生于苏州吴县,为北宋大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之二十八世孙。他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上海圣约翰大学。1951年分配到东北从事新闻工作。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农村蹉跎20年。平反后,回辽宁日报工作,后出任国家外文局局长。1986年-1993年任经济日报总编,1993—1998年任人民日报总编,同时出任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并被聘为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19.
谢尔盖·卢贾宁,1956年7月出生,1977年毕业于伊尔库茨克国立师范大学,此后又毕业于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1年担任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俄中研究中心副主任,2004年至2007年任俄议会上院国际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助理。  相似文献   

20.
12年前的1999年,她第一次入选国家队。12年后的2011年,她已出战三届奥运会,站上最高领奖台;征战三届亚运会,实现三连冠。12年的历练,时光在流逝,不变的是她的炽热情怀。周苏红,从江南水乡走出的奇女子,中国女排最红的那一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