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在对扩大西北地区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重要意义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西北地区民族高等教育规模扩展的瓶颈因素,并结合西北地区民族高等教育的实际,提出了扩大西北地区民族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有效途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对西北地区高等教育地域性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论述西北地区高等教育质量的三重属性--适应性、多样性和发展性,分析西北地区高等教育现状,提出促进西北地区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西北地区高等教育自1999年以来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学校数量增加,招生数大幅增长,生师比提高,校均规模扩大等,使西北地区高等教育的规模效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西北地区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数量的增加,而非质量的提高,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阻碍了西北地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实现西北地区高等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全面协调发展就成为一个很迫切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西北地区近十年来高等教育规模有了较大的发展,高校数量与类型日趋丰富,学生数量明显扩大,办学效益与师资结构有所改善。但由于历史、经济、区位及高等教身的原因,仍存在一些问题。分析了这一地区高等教育规模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5.
西北地区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机遇与挑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高等教育是西北地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影响该地区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最终实现给西北地区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开启了新的起点,各类高层次人才专门人才的大量需求和国外高等教育全方位涌入的竞争,使西北地区民族高等教育的大力发展既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6.
西北地区高校的高教研究机构,由于领导重视不够,缺少"重视教育研究"文化氛围,加之自身发展意识不强,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等原因,存在着建设滞后的问题.作者对这些问题的表现及其不良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从国家高等教育有关部门、西北地区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机关和高等学校以及高教研究机构自身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西北高校高教研究机构建设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水平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不同时期高等教育资源的流动。文章通过对我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水平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探讨发现,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呈多中心结构分布,主要可分为国家高等教育中心、国家高等教育次中心、区域高等教育中心、省域高等教育中心和地方高等教育中心五个等级;在样本期内,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整体向西南、西北地区扩散,其中高等教育主体性资源主要向西南地区的省域及以上中心城市扩散,成果资源以华东地区为核心,向西南、西北地区的国家次中心城市扩散,品牌资源空间差异变化较小,路径依赖特征明显;此外,东北、华南、西南和西北地区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格局仍处于初级的中心城市极化阶段,要素的外溢效应不明显,一体化的高等教育资源集聚体系尚未形成,属于典型的"寡头型"集聚方式。  相似文献   

8.
西北地区人力资本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区域经济发展中地区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关联性这一前提,在地区间教育发展的差异性分析中揭示西北地区人力资本投资──教育的具体现状,即人口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的层次偏低;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低,素质低下;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劳动力的文化素质结构处于“体力主导型”阶段;义务教育发展滞后;高等教育落后。了解和掌握这种状况,便于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为西北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找到新的突破口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反思我国高等教育的外部质量保障机制的基础上,从政策、法律和中介组织等方面提出建立符合西北地区高等教育的外部质量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西北地区民族高校在发展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培养民族人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对我国西北地区6所民族高校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西北地区民族高校稳定的基本态势.笔者认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西北地区民族高校仍将是稳定的,稳定是主流,不稳定是支流;稳定具有不平衡性;不稳定的扩散面广、联动性强;影响稳定的因素已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不稳定事件的类型有所转移.因此,各高校应建立确保学校稳定的工作体系与机制.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等农业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通过对甘肃省兰州农业学校的案例研究,分析甘肃省中等农业职业教育缓慢发展的内外部因素,探讨了应对措施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2.
西北高校健康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西北36所高校健康教育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发现,西北高校健康教育发展现状令人担忧。分析了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提出高校开展和发展健康教育的对策,为高校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参与。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教育投资不断增加、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多,教育体系逐渐完善,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现代教育的发展中,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等各自取得了独特而显著的成效,为民族教育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根据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现状,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未来10年中,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将会有一个更加科学有效、富有特色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analyzes recent household survey data from Gansu, a less developed province in Northwest China, to examine school attainment in a poor rural area of China. Censored ordered probit regressions are used to estimate the determinants of years of schooling. Child nutritional status, as measured by height-for-age Z-scores, and household income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completed years of schooling. Mothers’ education and attitudes toward children's education also have strong effects. Children of mothers with 6 years of primary education will go to school 1.4 years longer than their counterparts whose mothers who have no education. Science labs in lower secondary schools appear to have positive impacts; providing a science lab is estimated to extend years of schooling by 1.8 years. Finally, teachers’ experience in lower secondary schools also has a strong positive impact on school attainment.  相似文献   

15.
分析国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应学习借鉴国外先进职教理念,办出自己的特色,推进我国高职教育更快、更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民办高等教育筹资困境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恢复以来,逐渐发展壮大,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增加了高等教育供给.与此同时,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也面临着生存性、发展性短缺,制约着民办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本文从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筹资现状入手,分析民办高等教育筹资的困境,并重点从政府和民办高校的角度提出了解决困境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7.
美国高职旅游教育在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发展之后形成了比较完善又独具特色的培养模式,而我国高职旅游教育在许多方面还有待提高。本文尝试与美国高职旅游教育人才培养作一比较,分析差异存在的原因,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以求我国高职旅游教育的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8.
民国初期西北少数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发扬了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风俗习惯、派遣留学等方面均有表现,可以说民国初期西北少数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为西北民众构建了民主革命的方向,虽然这种影响对西北少数民族各族文化而言微不足道,但这种潜移默化的冲击最终在抗日爱国战争中得到认可.  相似文献   

19.
“双元制”作为德国职业学院的一种教育模式,促进了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深深扎根于德国社会的土壤之中。本文基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不足,通过分析“双元制”的基本特点,探讨其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以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