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敏 《传媒》2007,(9):45-46
学术与电视媒介的结合,会产生什么样的图景,会有怎样的传播效果?看看时下的"电视讲坛"热就可管窥其中一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从"品三国"到"读论语",从易中天到于丹,每一个专题,每一个主讲学者,都会掀起一股"文化热浪";也有虽不"热"但形成特定受众群的,如凤凰卫视的《世纪大讲堂》;再加上其他各台陆续涌现出的各类"电视讲坛",建构起了一幅全新的电视学术生态图景.  相似文献   

2.
学术与电视媒介的结合,会有怎样的传播效果?看看时下的“电视讲坛”热就可管窥其一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从“品三国”到“读论语”.从易中天到于丹。每一个专题,每一个主讲学者.都会掀起一股“文化热浪”:建构起了一幅全新的电视学术生态图景。  相似文献   

3.
《报林求索》2012,(12):28-28
<正>在电视从业人员感叹一个型号生产几年、卖几年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的同时,也让人不禁要问上一句:电视还能变啥样?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平面到2D再到3D,从"看电视"到"用电视"再到"玩电视"……日新月异的电视技术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在电视从业人员感叹一个型号生产几年、卖几年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的同时,也让人不禁要问上一句:电视还能变啥样?  相似文献   

4.
电视语态 我国学者孙玉胜最早提出"电视语态"概念,他在<十年:从改变电视语态开始>中写道:要降低电视媒体说话的口气,尝试一种新的语态,也就是新的叙述方式.①在电视中,每一幅画面,每一句解说,每一个现场声,主持人的衣着、表情、举止,甚至演播室的每一件物品等都表现出新闻语态.  相似文献   

5.
每到周五的下午2时,一辆电视转播车和一辆微波发射车就会停在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那狭窄的院内; 每到这时,沈阳2704044和3909406两部热线电话就记得不可开交; 每到这时,一些沈阳观众必定雷打不动地看电视…… 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充满魅力的电视新栏目——《法庭传真》。 1995年春,沈阳电视台副台长白明路到南京出差,听说南京电视台搞过法庭审  相似文献   

6.
电视导播的素质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导播从字面解释就是"组织和指导电视节目的播出"。在电视台的每一位导演,同时又能够从事导播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电视导演和电视导  相似文献   

7.
刘霞 《今传媒》2012,(12):106-107
近年来,随着网络电视,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新电视形式的迅速发展,电视正从单一的传输渠道、收视时间、收看方式等方面解放出来。电视节目通过多种渠道和端口到达你我眼中,并以其越来越先进的性能和质量,以及覆盖等层面,征服和改变着受众接受方式。从"你播我看"到"我点我看",从纯节目形态到全节目形态,从单纯依赖广告到多元化盈利模式,新电视的出现使得传播渠道日益增多,观众将更加分散,新电视市场将呈现出日益细分的趋势。近期互联网电视的变革、数字电视市场的起伏、手机电视在不温不火中期待突破、标准的难产使得移动电视面临的困局,这些现状都表明新电视的发展会有低谷,却挡不住春天的来临。  相似文献   

8.
从"好看"到"有用",从"小民生"到"大民生",从"市井新闻"到"公共新闻",电视民生新闻经历了长足发展的二十年,确定了"内容为王"的制作理念,然而电视有声画一体、形象生动、冲击力强、传播内容丰富的特点,作为一档民生新闻节目,应当充分利用电视的特点在视觉听觉上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吸引观众,传播新闻内容。  相似文献   

9.
配音解说是电视专题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配音解说与画面结合得当,能起到"画龙点睛"和"锦上添花"的作用,使音像浑然一体、相辅相成,达到更好的欣赏效果。因此,我们说解说是一门艺术,配音解说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每一部作品的整体质量。从专题片稿本到电视专题片的解说,决不仅仅是把僵死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而是一种再创造。在这里,它集中体现了播音员的业务水平、播音素质、理解稿本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我国的电视平民化浪潮是一场从表达方式到话语形态,从报道角度到内容题材,从表征形态,到内在特征的巨大革命;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电视媒体制作中的平民化不仅体现在内容题材上,也体现在节目的表现形态上.但是,"平民化"必须防止的不良倾向:首先,一味的追求平民化,导致出现庸俗化的倾向,忽视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媒体在追求平民化之际,也易造成"商业化"倾向.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时政会议新闻都是地方电视台、特别是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重头戏"。随着电视媒体改进文风的力度不断加大,从中央到地方,时政会议新闻的数量、时长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缩减,质量却有了显著提升,会议新闻的形式和内容也有了多种创新。对于电视摄像记者而言,拍好每一条会议新闻,这既是一门必修课,也是摄像基本功的重要体现,作为一名从事摄像整整20年的电视新闻工作者,笔者有如下几点浅薄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陈栋 《传媒》2004,(12):24-26
2004年,中国广电业的改革进入了更加向纵深发展的一年,从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到广电总局"建立公共服务体系"的提出,从央视大变脸到地方电视走特色化道路的趋向,从数字电视的"借壳上市"到民营电视节目的大势生产,从境外电视的加强渗透到国产电影的乍现春光,这一切都证实着传媒整合所产生的伟力,也见证着一个新传媒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电视的声音信息存在一定的"简化""不宜听"及"指代"现象,这导致了电视的双符号传播不能随意剥离,否则其单一符号影响力会小于理论数值。这一现象是由电视功能中与生俱来的声画互补特性所决定的。这一结论从理论上否定了"听电视"的可行性,也否定了电视节目能随意用于广播,对今后的广播与电视业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符号学角度论电视经济新闻语态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以符号学分析电视新闻语态:一种创新角度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符号学分析被誉为人文社会科学的"数学工具"。美国学者伯格认为,电视表现中的每个因素都体现了符号关系。在电视中,每一幅画面,每一句解说,每一个现场声,主持人的衣着、表情、举止,甚至演播室的每  相似文献   

15.
哲学家奥卡姆有一句话"剃刀也是一种哲学".关键是坚持,普通的事物也会产生观念.电视发展这么多年,学者对它研究的脚步从没有停止过,先后提出了"电视本体论",.电视与大众文化","视觉文化"等理论.  相似文献   

16.
刘辉 《青年记者》2002,(10):37-38
电视制片人制这一运作方式如今已随着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而生机勃勃。它以独特的运作方式和价值取向进入了电视市场,从价值观念到行为方式都在进行着实践和探索。制片人应具备什么素质电视制片人是电视节目生活过程中的主要决策者。电视节目制作的每一个环节,从确定选题到后期制作都是制片人在策划与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择什么样的人来当制片人,已成为各级电视台首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何佳 《视听》2016,(12):79-80
2014至2015年,随着视频网站自制内容井喷期的到来,传统卫视和视频网站的内容供销关系也悄然改变,视频网站已逐渐从电视内容的"搬运工",转变为现象级电视节目的"神助攻",再到如今成为电视内容的"输血者"。优质的网络自制内容反输电视平台的现象将会愈发普遍,并成为2016年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全媒体"一直是传媒界探讨的热点话题。从最开始,新华社记者一边写稿一边拍照一边出镜的"草根"全媒体,到十八大上,网媒记者头戴高清视频设备,一手持相机,一手发微博,蹲下打开笔记本就发稿的"现代"全媒体;从过去只能在《湖北日报》上看文字图片,到现在拿起手机扫二维码看视频;从以前大段时间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到如今碎片化时间,使用移动终端获取资讯,分享互动。技术手段的发展,让全媒体报道手段日趋多样、报道内容日益多元、媒体界限愈发模糊。传统的报纸、电视和电台属性,在网络媒体形态下融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的地面主频道,从1960年开播至今,福建电视"公益、爱心、帮忙、服务"是我们的定位,"大家帮大家,我们有一套"是我们的口号。两大民生服务通栏带搭建帮忙平台,《帮帮团》每天一小时直播,为百姓排忧解难;《健康每一天》普及中医养生,传递健康理念。电视脱口秀《郁莉开讲》与美食文化节目《舌尖之福》、艺文访谈栏目《纪  相似文献   

20.
后电视语境是相对于传统电视语境而言的概念。新的技术催生新的媒介环境和文化,几年前大家还对"云计算"知之甚少,而近期江苏在全国率先实现三网融合"云媒体电视";随着三星等智能电视的出现,安卓系统也不再是专属于手机媒体了。电视正在一个有别于传统电视的科技、文化、经济的媒介生态环境下转型,未来电视媒体不但在制作方式上,而且在传播渠道上以及播出平台上都有别于传统电视。"大小视频"时代下的"双屏"策略电视从最初的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平面到立体,科技的发展不仅将电视的屏幕变大,更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