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在保持选手的跳高综合技术的前提下,提高跳高运动员的快速助跑能力是获得最佳跳高成绩的发展趋势。但是,如何利用背越式跳高的弧线助跑方式取得快速助跑能力,却是一大难题。特别是在助跑的未段弧线的助跑步数和弧度的掌握上,争论颇多,统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背越式跳高的助跑技术是背越式跳高的关键技术之一,弧线助跑技术的好坏、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成绩的提高。背越式跳高助跑技术的关键因素是助跑速度和弧形助跑路线。  相似文献   

3.
前言弧线助跑是背越式跳高的重要技术特点之一,弧线助跑技术的优劣对背越式跳高成绩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国内外学者对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问题进行了许多研究,特别是关于最优助跑弧线的研究,更引起专家们的关注。然而,有关弧线助跑技术的控制训练问题的研究尚未见到。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技术训练是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按照控制论的观点,可把训练过程看作一个系统,该系统是由教练员、运动员、知  相似文献   

4.
背越式跳高的助跑技术是背越 式跳高的关键技术之一,弧线助跑技术的好坏、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成绩的提高。背越式跳高助跑技术的关键因素是助跑速度和弧形助跑路线。 一、选用合理的弧形助跑 路线很重要 大多数优秀运动员采用“丁”形助跑路线,这种助跑路线是由直线助跑转入到最后四步的弧线助跑,优点是能够充分发挥速度,并且由直线转入弧线时能很自然地连贯起来,有助于保持和继续加快助跑速度,尤其倒数第二步能够充分利用弧线的特点,使身  相似文献   

5.
在高校跳高教学训练课中,背越式跳高越来越引起运动员的兴趣,实践证明,背越式跳高是一种优越的姿势,成绩的提高比较显著。弧线助跑是背越式跳高的重要技术,一条适宜的助跑弧线不仅有利于发挥速度,还有利于获得最佳起跳效果。 近年来,国内外虽有一些探讨助跑弧线方面的研究,但对象都是一些高水平运动员,而对初、中级的运动员分析却寥寥无几,经过多年在教学训练中实践研究,我摸索出一种行之  相似文献   

6.
弧线助跑在背越式跳高中的作用及练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相关资料与理论,对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弧线助跑对背越式跳高的积极作用。同时提出了弧线助跑练习的方法与要求。对正确理解背越式跳高技术,掌握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和训练重点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技术的教学方法与训练手段,旨在为提高运动员的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背越式助跑速度突飞猛进提高的当今,使人体在弧线助跑过程中,获得一个既合理又适宜的内倾角度。从而加大腾起角,加快助跑速度,获得良好的起跳效果,以达到更理想的跳高成绩尤为重要。运用生物力学理论,对弧线助跑人体内倾角及其动作特点与助跑速度和圆弧半径等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找出相关因素的内在联系,避免实践中片面地去追求内倾和加速。  相似文献   

9.
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技术改进的有效途径及相关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弧线助跑是背越式跳高完整技术中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其环节技术及技术细节的改进完善, 对提高起跳效果进而提高运动成绩作用显而易见和不容忽视。笔者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教学实验, 分析与探讨, 提出了一些改进完善弧线助跑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背越式跳高快速弧线助跑起跳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进一步研究背越式跳高起跳理论,对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过程进行分析,揭示背越式跳高的优越性在于充分发挥和利用助跑速度提高起跳效果,其实质是弧线助跑起跳为背越式跳高身体重心运动方向的提早转变和垂直速度的累积创造了有利条件。背越式跳高起跳是“两步”起跳  相似文献   

11.
背越式跳高不同弧线助跑及其生物力学效应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一、前言弧线助跑是背越式跳高的重要技术环节。合理正确的助跑弧线,不仅能最有效地发挥助跑速度,还可以利用适宜的跑速和身体内倾角度获得最佳的起跳效果,因此,对于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的重要性,早在这种姿势刚被采用时,就被人们所重视,尽管当时助跑弧线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人们一致认为采用弧线助跑是背越式跳高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到目前为止,背越式跳高助跑弧线的类型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已基本趋于一致,那种等半径弧或近于直线式以及全螺旋线式的助跑方法早已被淘汰,而代之于“J”型助跑弧线。人们一致认为  相似文献   

12.
笔者通过对体院学生背越式跳高常见错误动作类型及其产生原因的调查分析 ,根据小弧线助跑的生物力学原理与动作技能学习的类属同化理论 ,提出了背越式跳高的“小弧线教学法”及其应用原则。认为小弧线助跑可以使身体获得较大的内倾 ,可帮助初学者较好地体会和掌握助跑的节奏与起跳过杆技术 ,从而有利于提高背越式跳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背越式跳高以其技术简单、实效和趣味性,吸引了青少年的兴趣,使其成为学校体育的主要教材内容。但在教学中往往容易被忽视却又十分重要的是背越式跳高的弧线助跑。一、弧线助跑的作用弧线助跑在背越式跳高整体技术中并非是最重要的技术环节,但对于成功地过杆却是举足轻重的。不少教练员认为:成功地助跑意味着成功的试跳。  相似文献   

14.
顾玉祥 《中华武术》2006,(11):23-24
背越式跳高一般采用“J”的弧线助跑技术,助跑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必要的水平速度,并为提高起跳效果和顺利地越过横杆创造条件。可以说成功的起跳是背越式跳高的关键。相比较跳远项目的助跑,背越式跳高的助跑就难多了,在短短的8~12步助跑中有方向的变化、路线的变化、速度的变化、重心的变化等等,所以初学者很难把握,有以下常见的错误:  相似文献   

15.
关于影响背越式跳高成 绩的几个大因素如助跑、起跳、过杆动作等,许多专家学者都有大量论著,而头在背越式跳高中的作用却很少有人提起。一、在助跑中的作用 背越式跳高采用弧形助跑路线。运动员一般采用12~16步助跑,距离较长。前段直线助跑中,若头后仰,则易产生“挺胸”跑的错误,这样影响助跑速度;若头过“低”,就产生“低头含胸”“坐着跑”等错误,髓部不能积极前移,达不到最佳跑速。在弧线助跑中,由于人体要克服离心力作用,身体必须向内倾斜。若头在弧线助跑时,“左倾”“右倾”“后仰”等都会破坏弧线助跑产生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16.
张鹏的跳高业余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鹏(山东师大95 级中文系本科生)1998 年8 月以2.08 米的成绩获得了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男子甲组跳高第二名(与第一名成绩相等),比原来最好成绩提高了7 厘米。回顾、总结他的训练成功之处在于:根据背越式跳高的技术特点,针对他在专项技术、专项素质等方面的不足,重点发展助跑速度、提高快速力量,以摆动为突破口改进起跳技术,强调快速助跑与起跳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背越式跳高采用的是弧线助跑,即在弧线助跑的延长线上放脚完成起跳动作,使人体腾起后形成一处向上、向前的切线抛物线运动轨迹,上身背对横杆完成背弓的过杆动作。较合理利用起跳后人体所获得的有限高度完成好背弓过杆动作,则成为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而掌握好背弓动作,又与准确的弧线助跑适宜起跳点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运动生物力学理论认为:背越式跳高采用弧线助跑能使运动员的身体自然倾向圆心,这不仅有助于运动员在最后几步降低重心,而且也为运动员提供腾空绕横杆旋转的动力。由于身体内倾助跑并在起跳阶段转为垂直,这样就会使运动员在起跳结束时产生离心力,而不需要任何附加用力便能使运动员转动过杆,因而这种助跑将更有助于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以此我们认为弧线助跑在跳高中比直线助跑更为  相似文献   

19.
在背越式跳高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技术教学为游戏练习,把课内练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快速掌握背越式跳高技术的重要环节。本人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一、跑圆圈接力游戏。体会离心运动的感觉背越式跳高的最大特点是弧线助跑,弧线助跑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起跳和过杆技术动作的发挥。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许多学生不了解或不重视弧线助跑,以致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针对这一技术环节,我在教学中布置了跑圆圈接力游戏(如  相似文献   

20.
背越式跳高助跑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越式跳高的助跑是跳高技术的一个关键环节,助跑的成功与否又主要取决于助跑的弧线和速度,本文从生物力学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