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时评是什么? 2006年7月,河北《燕赵晚报》全面改版,《今日时评》专版应运而生。作为一家主流媒体变革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新闻事件”,实在并不值得我们骄傲与自豪。因为,这时候,全国各种媒体上的时评已是盛况空前,如《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南方周末》的“方舟时评”、《南方都市报》的时评专版等。据统计,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中心城市的报纸,都辟有时评专版或时评专栏。[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时评在媒体中热起来,这主要缘于媒体资源过度丰富,信息量激增,其次也缘于国外媒体的影响。作为媒体而言,自然希望在一片喧哗中建立自己的个性声音;作为读者,也希望在价值观混乱、信息繁杂里听到高屋建瓴的见解。需要酿成了现实:从南到北的媒体都在打“时评牌”。仅就报纸来说,2002年,始有浙江《青年时报》等报纸试水时评版,而今已有一批时评版颇具影响:《南方周末》时评版、《中国青年报》时评版、《齐鲁晚报》时评版、《经济观察报》时评版等。一些新报纸问世便把时评作为了重头戏,像《新京报》每天有1~2个时评版,做得有声有色。新闻理论家认为媒体已经进入“观点的时代”,把评论称为新闻的灵魂和媒体的旗帜。而且现实中,一些媒体调查中证实:  相似文献   

3.
尹焕霞在2008年第2期《新闻知识》发表《新时期时评运作中的五种意识》一文,指出:随着民主的发展,国家舆论政策的适当调整,媒体市场化走向的需要使时评重新焕发了生机,一时之间时评风生水起,各类媒体齐头并进开发言论市场,时评已成为中国媒体竞争的一个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韦祖伟 《新闻窗》2008,(6):43-44
当前,时评正成为各种媒体树立社会公器形象、争夺读者的有力武器。一些传统严肃大报开设有时评专栏,如《人民日报》的“人民时评”;开设有时评专版,如《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走大众化、市场化路线的都市报更把时评当作步入主流媒体行列的重要手段,纷纷创办时评专版或专栏,如《南方都市报》多的时候每天就有三个时评版,包括“社评”、“个论”(“众议”、“专栏”)等。不仅如此,时评版在众多报纸中的版序还比较靠前、位置相当醒目,深受读者欢迎。另外,几乎所有的综合性网站都开设了时评频道。时评影响范围的大大扩展,给时评作者提供了更多的表现舞台。  相似文献   

5.
有学者认为,当下中国的舆论生态处于一个“时评兴盛”的热言时代,我认同这种评价。我同时感到骄傲的是,学界和实务界基本达成共识。这一波的时评热或许从1999年《中国青年报》开创“青年话题”版开始。此后,时评越来越发展成一种民众袁迭、公民言说的实用文体。  相似文献   

6.
时评是当今媒体评论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文体,近年来活跃在各大媒体版面中,形成了第三次"时评热"现象。新时期的社会政治文明建设明确要求保障公民的话语权,积极扩大公民参与,及时反映公民诉求。因此,关于时评特别是都市报时评、公民话语权的研究引起学术界关注和探讨,但目前尚未有研究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探讨。以《华商报》为研究个案,选取《华商报》关于动车事故的系列评论,浅析都市报时评与公民话语权的关系,探讨都市报时评如何为公民言说搭建话语平台,并针对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7.
时评的历史与规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股“时评风”,遍吹中国各媒体,似有“泛滥”之势。仅从栏目的名称看,《中国青年报》有冰点时评、经济时评、教育时评;就连它的思想理论版,也新设了“思想时评”。《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先后开设了“热点时评”;《人民日报》的“人民网”有“人民时评”;千龙网有“千龙时评”;《文汇报》创办了“文汇时评”;《长江日报》2001年末创办了“今日时评”,而在此之前,《中国政协报》早有“今日时评”在前头,并已于2001年与《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一起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奖……另外,新出版的《经济观察报》还有“一周中国时评”。  相似文献   

8.
评论是新闻的衍生物,是新闻的进一步拓展与升华。当前,时评言论在都市类报纸上占据着重要位置,成为一面“媒体的旗帜”。各报纸纷纷开辟时评言论专版,不仅一方面抓时评言论稿件质量,另一方面也在时评言论的表现形式上探索出新。其中,集纳一定数量的新闻事件,并针对每条新闻事实逐一进行一句话式的概括点评,成为一种常见而极具特色的栏目形式。这类栏目一般随时评言论版固定每日刊出,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其公众评议性。譬如《西安晚报》的“快评天下”、《北京晚报》的“新闻点点评”、《每日新报》的“奇事齐评”、《海峡都市报》的“一句话时评”、《新快报》的“有网天天上”等等。  相似文献   

9.
从《冰点时评》看时评写作特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嘉  梁伟 《新闻记者》2003,(11):12-1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这句话来形容眼下的时评专栏,可谓再贴切不过了。大小报纸纷纷开辟以“时评”为名的评论专栏。其中办得较为出色、影响较大的包括:《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文汇报》的《文汇时评》、《南方周末》的《方舟时评》等。这些时评栏目深受欢迎,一改以往新闻评论少有读者问津的局面,从而发挥了新闻评论在反映和引导舆论方面应有的威力。如果要探讨这股时评热潮,我们就无法绕开《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专栏。《冰点时评》是这股时评热潮的开先河者,后来许多报纸的时评专栏大都以之为模本,从栏目…  相似文献   

10.
《扬子晚报》的“扬子时评”版是该报最有特色的部分。“扬子时评”刊登的新闻评论能够站在百姓的立场,关注社会热点,褒贬现实,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求。本文分析了《扬子晚报》如何从平民角度出发,发挥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职能,及政府与群众之间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1.
打造"思想的圆桌会议"--《南方都市报》时评版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评,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沉寂后,终于在2002年大举复兴。如果说《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和《青年话题》吹响了时评复兴的号角的话,那么《南方都市报》则以其大手笔打造的时评版身体力行地为时评的复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南方都市报》时评的分析,力图为时评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意义。《南方都市报》时评版的创办早在1998年11月初《冰点时评》问世,时评在《中国青年报》崭露头角时,就有人预言:中国媒体的竞争已经进入“观点时代”。且不论“观点时代”是否真的到来,但2002年时评的风生水起却是不争的事实。创办于1999年夏的…  相似文献   

12.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一股“时评风”遍吹中国各类媒体。当然.它并非自党报始。《中国青年报》1998年创办“冰点时评”,随后,《南方周末》开辟“视点”,《北京青年报》设有“每周评论”,《南方都市报》更是开风气之先,于2002年3月4日在全国首创时评版,并于2003年4月2日正式扩版.与国际惯例接轨,在社评版之外增设来论版。在《南方都市报》的带动下,各地晚报、都市类报纸以及各类新闻网站也群起效仿。出现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的时评热潮。  相似文献   

13.
时评在国内媒体中“发烧”已久。说实话,我对时评越来越不“感冒”,甚至有些讨厌有些时评家喋喋不休地“胡说八道”。今年2月6日,发表在《大众日报》一版上的时评《忘家,只为望家》,虽然只有700字,却新意盎然,让人眼睛一亮。  相似文献   

14.
刘嘉莹 《新闻世界》2014,(5):211-213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以《重庆晨报》2013年10月15日—11月15日的"今日时评"版为研究对象,按照评论内容、来源及倾向性对这些评论分别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出晨报评论内容丰富、平民化等特点,并对该报时评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楚丽 《新闻爱好者》2007,(12):64-64
自1998年11月初《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推出,时评在纸质媒体上大行其道、再度崛起不久,网络媒体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时评栏目,如人民网的《人民时评》、新华网的《新华时评》、千龙网的《千龙时评》、搜狐网的《在线时评》。一时间,时评异军再起,成为各大媒体的新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中央以及省、直辖市的党委机关报以及一些影响力较大的地方都市类报纸都有具有自己特色的新闻评论专栏,例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人民论坛”、“人民时评”,《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求实篇”,《文汇报》的“文汇时评”,《新民晚报》的“新民论坛”,《湖北日报》的“三楚放谈”等等。但是对于更多的地方报纸不仅缺少有特色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宿迁晚报》时评版面专栏的研究,分析《宿迁晚报》时评版面的特色,探索如何有效利用时评营造舆论场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8.
马少华 《新闻界》2002,(4):9-10
当主流媒体依然保持着年节、重大会议才偶一露面的社论规格的时候,一些走向市场化的报纸和新报纸上,则不声不响地出现了每天一篇、每期一篇的时评风格的“社评”栏目。比如:以挂“本报评论员”并真实署名的《北京青年报》每天二期的“今日社评”、《工人日报》每周五期评论版的以本报评论员真实署名的社评;发表在报纸头版、不署名的《21世纪经济报道》社评、《经济观察报》社评。与主流媒体的社论不同,这些“社评”,无一不是时评。比如《北京青年报》2002年1月9日二版的“今日社评”是《且看足协如何钓“大鱼”》,评的是当日一、二版…  相似文献   

19.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今,一种时尚在媒体出现,那就是以时评身份登场的新闻评论版面,其在媒体的发展态势,用诗人岑参的这一千古名句来形容,实在是恰如其分。应该说,新闻评论是媒体阐述立场观点、影响引导舆论的“旗舰”。近年来,时评作为一种新闻样式正风靡媒体。《新京报》、《广州日报》、《青岛早报》、《珠江晚报》……从南到北,由东到西,既有各级党报,也有都市报,全国众多媒体以各自的方式开办了时评类版块,且这些版块大都处于二、三版等十分重要的位置。令人鼓舞的是,时评类稿件也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关注,其影响力也愈…  相似文献   

20.
范敬英 《新闻窗》2007,(6):88-90
民众分享话语权首当其冲体现在时评中。自1998年《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之后,媒体上的时评版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蔚为壮观。网络媒体诞生后,时评更以其反应快、时效强、互动性强而备受民众亲睐。其中,人民网的“人民时评”、“强国论坛”,红网的“红辣椒”等都以其权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