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呐喊)自序》是鲁迅先生为良己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而写的一篇序言,该文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完美的艺术价值。正如课文的“自读提示”所言,该文是鲁迅“通过叙述自己的经历来反映思想发展的过程,并说明写作《呐喊》的缘由”的。那么如何来把握这两点呢?教参是按鲁迅‘将亲疾”到“应索稿”的经历—一人手的,我认为这还不是最佳途径。通观全文,能同时反映鲁迅的经历和思想发展的词有三个,它们是“(好)梦”、“寂寞”和“呐喊”;而《呐喊)的创作又与鲁迅的经历和思想发展直接相关。因此,我们不妨抓住这一重要信息,来换人…  相似文献   

2.
《自序》是鲁迅先生于1922年12月3日为自己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所作的序言,最初发表在1923年8月21日北京《晨报·文学旬刊》上。在《自序》中,鲁迅先生通过叙述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反映思想发展的过程、并说明写作《呐喊》的缘由、目的和经过,表达自己的社会观、文艺观和创作态度。  相似文献   

3.
“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这是鲁迅先生在“五四”革命运动高潮时期写的《〈呐喊〉自序》一文中的一句铭言。《呐喊》小说集和这篇《自序》的巨大历史意义,在于从创作的实践和理论上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现实主义的发展道路。《呐喊》收有作者“五四”时期作的十四篇短篇小说。是一九一八年春到一九二二年冬五年间写的。小说反映的思想内容,集中地表现了当时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众的心声,在形式上则以新颖独特的民族格式开创了一代文学的新风。《〈呐喊〉自序》,是作者就  相似文献   

4.
1922年12月,鲁迅在《呐喊》出版时为这部小说集写了一篇《自序》.这篇文章对于我们研究《呐喊》的思想和艺术,了解鲁迅早期思想和创作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本文就《自序》中作者表白的"听将令",联系收入《呐喊》的小说《药》和《明天》的有关内容分析了鲁迅的革命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5.
徐健《〈呐喊〉自序》是鲁迅第一部小说集《呐喊》的序言,写于1922年12月3日。但该序不仅是一篇导读《呐喊》的书序,也是一幅描绘鲁迅早期人生生活的画卷,更是一个解读鲁迅思想轨迹的最直接、最原味、最可靠的文本注解,从中可透视鲁迅人生的选择和思想的抉择。  相似文献   

6.
《呐喊·自序》在鲁迅的序文中是颇为重要的一篇,它记述《呐喊》创作的缘由,显示了作者思想发展的历程。因而,它不仅是一篇立意深刻、文思高远的文艺性散文,又是一篇研究鲁迅思想发展的重要资料。序文中有这样几句文字:  相似文献   

7.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是新文学最早的厚重的果实。其自序,通过叙述自己的经历来反映思想发展过程,并说明写作《呐喊》的缘由,从中可以看到鲁迅的社会观、文艺观和创作态度。序文选例典型,以一当十,议论则寓意深广。文章于平朴中掩映着奇崛,锋芒犀利而又不失蕴藉。我以为,本文内容上的最大特色是写出了那个时代典型的追梦的灵魂,而形式上的最大特点则是沉郁的语言风格。这篇序简直可以说是一首风格上与杜甫诗歌相近而更多了一点冷峻的“个人心灵的史诗”。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鲁迅先生为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所写的序言。“自序”既记叙了作者从十九世纪末到“五四”时期生活的经历,又表明了他思想演变的过程,还反映了作者的文艺观点;介绍《呐喊》的写作过程、成因等,内容繁富,再加上自身经历,思想发展、《呐喊》成因三者有相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呐喊〉自序》是鲁迅为自己第一部小说集《呐喊》所写的序文,蕴含丰富的信息,对于我们解读鲁迅具有重要的价值。文章采用细读文本的方式,注重探讨了“寂寞”与“听将令”这一鲁迅呐喊的缘由,父亲的病、国人的病、国家的病这一鲁迅呐喊的客体以及对回忆的抒写这一独特的鲁迅文学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学习鲁迅不能不学习《呐喊·自序》(下简称《自序》)。《自序》是横亘在鲁迅作品面前的一道槛,不能越过。遗憾的是,众多版本的教材都删去了这篇课文,仅在北京版选修教材中留存。一九二二年底,在北京的旧寓里,鲁迅编完了自己第一部小说,追述了自己走上文学创作的历程,在痛苦和寂寞中进行了严肃而冷静的反思,写下了这篇具有总结性的自序。  相似文献   

11.
一文学是生活的反映。如果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这一认识论的反映论不是从庸俗社会学的角度加以理解,那么,它对分析鲁迅作品的价值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忽视文学主体性特征的研究是片面的,但无视现实生活和历史内容对作家思想的影响和创作的制约,也是不全面的。不必说《故事新编》的后五篇比前三篇在思想性上有了怎样的进展,就鲁迅的几种主要文学作品来看,从《呐喊》中经《彷徨》、《野草》,再到《故事新编》,不难看出社会流向、时代脉动对作家创作的制约:由不甘心失望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寂寞而发出“寄希望于将来”的呐喊;由持重忧郁的呐喊而向革命退潮后现实投影下的内面世界倾听自己的心  相似文献   

12.
扬雄晚年作《自序》,班固采之以为《扬雄传》。扬雄《自序》的性质,颇有可议者。扬雄《自序》既非《法言》之序,亦非扬雄著作“三十八篇之总序”,而是扬雄在其著作不用于世的情况下,对自己立身行事与思想著述的总结,既“著篇之意”,并兼有“自叙风徽,传芳来叶”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题解《〈呐喊〉自序》是鲁迅为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所作的序言,写于一九二二年十二月,收在《鲁迅全集》第一卷.序是我国较早的文章体裁之一,梁萧统《文选》中就有序类。唐张守节《史记正义》说:“序,绪也.孙炎云,谓端绪也.孔子作《易序卦》,子夏作《诗序》,序之义其来尚矣。”(见宋裴骃《史记集解序》注)序是一部著作的首篇,有的评介全书的内容,有的说明写作意图,有的则两者兼而有之.评介一部著作内容的,如卜子夏的《诗序》、汉孔安国的《尚书序》;评介一篇文章的,如晋皇甫谧的《三都赋序》(晋左思作《三  相似文献   

14.
鲁迅很少谈自己的创作,仅有几篇文章,其中的一篇就是《呐喊·自序》。这篇文章被鲁迅研究大师钱理群先生誉为“解读鲁迅小说的一把钥匙”,“提供了一个窥视鲁迅内在世界的难得的机会,一条鲁迅精神发展的明晰线索”。在这篇文章中,鲁迅一开始就提到“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从文章内容的表层来看他不能忘却的回忆是童…  相似文献   

15.
苗金德 《现代语文》2009,(9):102-104
我们读《呐喊·自序》,往往流于对《呐喊》这部小说的认识和理解,其实,可以扩而广之,它有助于我们读懂鲁迅的人生走向和追溯他之所以成为一代伟人的本源。鲁迅成为一代伟人,在新文化运动前期就已初露端倪,这之后只是在垒高一个伟人的基座。因此笔者以为要认识鲁迅成为伟人的早期生活,《呐喊·自序》无疑是最好的范本,因为鲁迅本人已在有意无意地告诉我们,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走向伟人并终而成为伟人的。  相似文献   

16.
1924年4月8日,鲁迅从书肆上购得了日文版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没有人意识到这件事将给他的创作带来多大影响。也许鲁迅自己也并未觉得,所以回家后他将书往架上一搁就是五个多月,没有仔细阅读,也没有翻译出版。这期间,《呐喊》的销路继续看好,而《彷徨》正在一篇篇的创作中。他已被胡适誉为中国白话小说创作第一人;作为《新青年》的中坚,他的周围簇拥着许多有为的青年学生。但是,鲁迅并未感到怎样的欣慰,因为他的内心一片悲凉,心情异常苦闷。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的《自序》将“刑余之人”列入“奇人”、“忠臣死义之士”行列中,是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大胆肯定,是对自己人生价值的高扬,是“人”的独立意志的升华。《自序》可能受到《离骚》的启示。《汉书·叙传》、《论衡·自纪篇》、曹丕《自叙》皆模仿《自序》。《自序》不仅写了他如何“发愤著书”,而且全面、深刻地昭示了他“何以”要“为太史公书”。从现代传记中可以看到这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呐喊>自序》写于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三日,鲁迅先生在自序中回顾了自己从十九世纪末到“五四”时期的思想演变和探索革命道路的历程,说明了他第一本小说集《呐喊》产生的缘由和经过。《呐喊》共十四篇作品,在中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就收了七篇:《社戏》(初中二册)、《故乡》、《一件小事》(初中三册)、《孔乙己》(初中五册)、《药》(高中一册)、《阿Q正传》(高中三册)和《狂人日记》(高中四册)。学生在学习过上述作品的基础上,再学  相似文献   

19.
寻梦·圆梦解读《〈呐喊〉自序》童话读了《〈呐喊〉自序》,我们会觉得:在这里用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来形容鲁迅先生的心路历程是那么贴切、精当。可以说,直到开始《呐喊》的创作,鲁迅先生都在执著地寻梦——寻求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自强自立...  相似文献   

20.
《明天》和《祝福》是鲁迅小说中反映旧时代妇女悲剧命运的两个短篇。两篇创作的具体时间前后相隔仅四年。这短短四年时间,不仅是鲁迅极具思想苦闷、矛盾、彷徨的时期,也是鲁迅作为先觉者思想不断发展演变的重要阶段。 当民主与科学的改革浪潮荡涤中华大地之时,鲁迅作为勇敢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站在了时代的最前列。在新思想的感召下,他“听将令”,为革命的前驱“呐喊”助威,并以笔为“刀枪”,写就了“遵命文学”《呐喊》集。作为启蒙革命者的大手笔,《呐喊》集中于对封建思想势力的批判,侧重于对封建礼教吃人罪恶的揭露和对“国民性”问题的关注,并着重描写了被压迫者,特别是生活在封建社会底层的农民的悲惨生活和境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