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Base of the Pyramid (BoP) producers have limited opportunities to create and capture value due to various constraints, which keeps them trapped in the vicious cycle of poverty. The emerging literature on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s) in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of BoP producers focuses on ICT-enabled solutions to value capture. However, ICT-enabled solutions to create value at the BoP have received less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issues surrounding value creation for non-commodity BoP producers by employing a case study of four organisations in rural India. Our findings reveal two critical mechanisms for ICT-enabled value creation in a resource-constrained environment: awareness creation and repeated engagement. We find that ICT-enabled awareness creation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value-added, but this effect decreases as product complexity increases. We also find that ICT-mediated repeated engagement and value-added have an inverted U-shape relationship, with value-added increasing with complexity, but after a threshold, value-added declines with increase in complexity. Building on these findings, we use the lens of value co-creation and media richness perspective to contribute to theory, practice and policy by underscoring how awareness creation and repeated engagement act as key dimensions for value creation. We delineate how limitations in ICT infrastructure can be overcome in resource-constrained environments and explicate a conceptualisation of ICT-mediated joint value creation in general for spatially separated actors.  相似文献   

2.
白景坤  张雅  李思晗 《科学学研究》2020,38(12):2193-2201
平台型企业作为互联网经济时代典型的新组织形态,在促进组织间基于平台的知识活动和价值创造方面优势明显,但从知识治理视角探究平台型企业促进知识共享和价值共创的机制的研究较少。本文在平台情境下分析知识治理对价值共创的影响机制,并探究知识共享在知识治理和价值共创间的中介作用。通过对中国部分平台型企业及其用户的220份问卷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现,市场型和层级型知识治理对价值共创和知识共享具有积极的影响,社会型知识治理对价值共创和知识发共享的影响不显著;知识共享分别在市场型和层级型知识治理和价值共创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在社会型知识治理和价值共创关系中不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公安情报共享中的利益冲突问题已成为阻碍公安大数据战略实施的重要障碍。基于价值共创理论,剖析当前我国公安情报共享价值形成机理与利益冲突协调机制,能够为合理协调公安情报共享中的利益冲突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过程] 从主体共创价值视角,研究公安情报共享中的价值共创关系及价值实现过程,以价值共创全过程为视角认为投入、风险和收益构成了公安情报共享中的利益冲突诱因,将利益冲突诱因类型分为原发性诱因、突发性诱因、继发性诱因,并进一步探讨公安情报价值共创的共创筹备阶段、共创价值累积阶段、共创价值惠及阶段的利益冲突形成机制。[结果/结论] 综合运用规划和互动方式从投入保障、风险管理、收益协调3个方面构建公安情报共享价值共创利益冲突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平台经济崛起的背景下,互联网平台凭借所处生态系统中的枢纽地位、独特的信息数字技术及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向平台上经营的企业进行“赋能”,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从赋能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整合的视角出发,研究了平台赋能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探究了价值共创所发挥的中介效应。基于对690份出口跨境电商开展的问卷调查,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平台赋能显著提高了出口跨境电商的绩效,价值共创的三个子维度即共同制定计划、共同解决问题和灵活做出调整,在平台赋能对出口跨境电商绩效的正向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平台赋能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为企业通过有效与平台开展价值共创,充分利用平台赋能作为创新发展的驱动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曾江洪  黄向荣  吴号 《科研管理》2006,40(11):226-235
产品创新是现代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获得经济利润的有效策略。本文选取四家多次发起同类众筹项目并且后期实现产品创新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对案例资料数据进行编码分析来研究众筹中如何激发产品创新。研究发现,主体互动通过发起者学习、支持者学习和信息交互实现;与产品创新紧密相关的价值共创形式主要包括共同策划、共同设计、共同测试和共同推广;案例企业均实现了产品创新,即功能创新、形式创新或服务创新;此外,本文构建了理论模型:主体互动促进价值共创过程从而实现产品创新。  相似文献   

6.
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行为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创新生态系统来说,价值共创行为协调机制是保障其稳定运行关键所在。本文基于演化博弈的视角构建了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行为协调机制演化模型,并分析了其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行为演化结果能否向全面协调方向发展,主要受到价值共创超额收益分配比例、协调合作的成本、选择欺骗策略收益以及单独采取合作策略收益及奖惩力度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将超额收益分配与合作成本分摊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进一步减少合作成本,增加单独合作收益与合作超额收益,降低欺骗策略收益,加强惩罚力度,这都能够促进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研究在技术创新商业化过程中,企业与用户间的信息交互对价值共创的影响过程、机理,对企 业更好利用信息交互进行技术创新商业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过程】以信息交互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为基 础,研究信息交互、用户参与及价值共创的关系,构建技术创新商业化过程中企业与用户的信息交互对技术创新商 业化进程中价值共创的影响模型,揭示价值共创机理。【结果/结论】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是实现价值共创的 重要因素,在技术创新商业化过程中,企业通过信息交互过程中的信息整合,不断形成完整的信息网,并通过信息交 互行为影响用户体验价值从而促进价值共创,最终实现情境升级和价值增值。【创新/局限】创新性地提出了技术创 新商业化过程中企业与用户间信息交互对价值共创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分析了多种信息交互方式对用户参与 价值共创的多维度影响机理。但模型仅限于理论分析,获取更充分的数据进行案例及实证研究是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曾江洪  黄向荣  吴号 《科研管理》2019,40(11):226-235
产品创新是现代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获得经济利润的有效策略。本文选取四家多次发起同类众筹项目并且后期实现产品创新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对案例资料数据进行编码分析来研究众筹中如何激发产品创新。研究发现,主体互动通过发起者学习、支持者学习和信息交互实现;与产品创新紧密相关的价值共创形式主要包括共同策划、共同设计、共同测试和共同推广;案例企业均实现了产品创新,即功能创新、形式创新或服务创新;此外,本文构建了理论模型:主体互动促进价值共创过程从而实现产品创新。  相似文献   

9.
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开放度与OIAs价值共创的关联性。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构建OIAs价值共创的系统结构流图,通过Vensim PLE平台来实现系统仿真,验证在不同开放程度下,OIAs价值共创的变化情况。仿真结果发现,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开放度视角下的价值共创过程,开放度与OIAs价值共创呈倒"U"型曲线。  相似文献   

10.
探究智能技术对智能商业中价值共创的作用机理。基于价值共创理论,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以达闼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多种来源的一手数据和二手数据相互验证,从动态、整体的视角研究智能商业背景下企业如何应用人工智能(AI)技术实现价值共创。研究发现,AI技术的应用使企业突破了“价值识别—价值创造—价值实现”的传统线性范式,企业价值共创各环节活动呈现“交互—反馈—增强”的非线性价值共创模式。其中,交互是起点,提供用户信息及行为数据基础;反馈是关键,提高价值创造效率;而增强是独特价值,也是更高起点的价值共创的开始。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与发展,企业能够通过跨界创新实现与用户的价值共创,然而目前尚未有关于企业跨界创新和用户价值共创关系的研究。本文基于价值共创理论与社会交换理论,引入用户驱动创新作为中介变量,冗余资源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基于352份调查数据,运用层级回归、Bootstrap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本文实证检验了企业跨界创新对价值共创的影响,以及用户驱动创新的中介效应和冗余资源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企业跨界创新能够显著正向影响用户价值共创,用户驱动创新在企业跨界创新和用户价值共创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冗余资源正向调节企业跨界创新对用户驱动创新的影响。本研究不仅从理论上证实了企业跨界创新对用户价值共创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而且对现实中企业管理也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2.
   价值共创作为一个新兴的、多学科融合的和极具发展前景的研究主题,已经成为当前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前沿与重点。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法对价值共创主题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整理并归纳出价值共创研究的发展脉络和规律以及内容框架。基于价值共创的前因-过程-结果,本文构建了价值共创研究的知识体系:价值共创的模式与过程、价值共创的驱动因素、顾客共创体验和价值共创的结果,并在分析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国内价值共创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杨楠 《科研管理》2021,42(5):87-93
伴随着社会化媒体的普及,企业日益注重虚拟品牌社区的建设,借此向顾客展示产品独特价值,以期形成良好的口碑传播效应。通过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搜集社区评论信息作为经验资料,并进行编码分析,提炼出互动体验、社区归属感以及品牌定位等范畴,阐释了顾客参与价值共创与品牌形象塑造的关系。研究表明,产品价值共创包括价值认知以及用户需求等核心要素,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品牌文化,而品牌形象的塑造则依赖于创新产品及建构以用户价值交互为基础的生态圈,顾客参与价值共创有助于品牌形象的塑造,企业应围绕产品创新打造虚拟品牌社区,强化顾客互动体验,并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引导顾客积极参与价值共创。  相似文献   

14.
许孝君  臧晓文 《情报科学》2021,39(10):88-94
【目的/意义】价值共创视角下分析旅游业不同主体之间的信息流转机制,提高信息生态理论阐释力,促进 数字经济时代旅游信息化发展。【方法/过程】从信息生态系统角度出发,综合运用信息科学、管理学及生态学理论 等相关理论,构建旅游信息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同时提取旅游信息生态系统运行的影响因素并建立融合价值共 创的旅游信息生态系统运行模型,利用结构方程对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首先阐述了融合价值共创 的旅游信息生态系统中的人、信息和信息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而从旅游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探讨了系统中 价值产生的前提、模式以及价值创造的全过程;最后通过实证得出旅游平台能力、运行环境对用户价值共创行为均 有显著正向影响,价值共创行为对平台共创价值有显著正向影响,进而影响旅游信息生态系统运行。【创新/局限】 在构建旅游信息生态系统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科学数据进行深入研究,但选取调查样本容量有待进一步扩充,系统 运行的理论模型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5.
董华  陈蕾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2):193-204
为更好地探讨服务型制造网络的价值共创过程,区别于一般网络视角和复杂网络视角,基于超网络理论构建具有5层子网(大数据环境子网、服务型制造主体子网、服务型制造资源子网、服务型制造能力子网和服务型制造价值子网)的大数据驱动服务型制造超网络模型,分析子网间的关系以及实现价值共创的过程,建立包括大数据驱动、主体互动、资源整合、能力作用和价值创造等过程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大数据驱动作用加快了服务型制造超网络的资源产生速度和能力形成速度,尤其是对数据资源和知识资源以及动态创新能力和数据挖掘能力的驱动效果更为显著;对服务型制造超网络价值创造的贡献,有大数据驱动时动态创新能力的贡献程度更大,无大数据驱动时组织合作能力的贡献程度更大,不论是否有大数据驱动,数据挖掘能力的作用都未突显.为推动服务型制造网络更好地实现价值共创,政府应积极构建有利于促进服务型制造网络形成和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基础数据环境,加大服务型制造大数据应用典型案例推广示范;企业应积极搭建多维数字平台加快推动主体企业内部产品服务业务数据融合,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实现主体企业间资源与数据整合共享,发挥数据要素驱动作用、推进跨领域服务化价值共创.  相似文献   

16.
Company social network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for the socialized marketing of a company, forming a new challenge to companies on how to attract customers. Based on such theories as customer engagement, value co-creation, and relationship marketing, this paper presents a model of the influence of customer engagement on stickiness. Data collected from 260 valid questionnaires from Sina’s enterprise microblog users were analyzed by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customer engagement has a direct and positive influence on customer stickiness as well as an indirect influence through customer value creation. This study enriches previous researches on existing theories of customer engagement, value co-creation, and stickiness, and gives practical guidance for companies to encourage customer engagement and enhance the stickiness of company social networks.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华中地区56家科技型小微企业的358套顾客–员工配对数据为样本,基于服务主导逻辑和计划行为理论,探索顾客契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考察价值共创行为和创新氛围在其中起到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顾客契合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价值共创行为在顾客契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创新氛围在顾客契合和价值共创行为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即当企业创新氛围较高时,顾客契合对价值共创行为的促进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知识产权有效运营是实现多主体相互合作的重要保证,对充分发挥创新参与主体作用,实现 创新网络价值共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过程】以实现价值共创为目标,应用经典扎根方法,确定与知识产权 运营相关的初始范畴,并提炼相应主范畴及核心范畴,明确初始范畴中不同要素对相应主范畴的作用机理,探索不 同主范畴之间的相互影响及相互作用,构建了以合作基础-协同过程-价值共创实现为主线的机理模型。【结果/结 论】知识产权有效运营需要每个参与主体具备良好的基础,主要包括各主体软实力、知识产权特征和外部环境支 撑;网络多主体间有效协同需要组织间文化相互融合、创新平台赋能、知识和人才资源适时共享及完善知识产权制 度保障;价值共创实现主要体现在知识产权价值提升和创新网络趋于稳定。【创新/局限】本文从系统观角度构建了 基于知识产权运营的创新网络价值共创形成机理模型,对模型中主范畴之间关系分析上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9.
20.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络关系视角的价值链嵌入条件下资源型产业技术升级实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71763014);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青年基金:我国西部地区产业承接中“技术发展陷阱”的形成机理与应对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14YJC790139);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嵌入全球生产网络视角的我国西部制造业企业跨越“技术发展陷阱”研究(项目编号:2016FB117)。 作者简介:肖远飞(1976-),男,湖南邵阳人,博士,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开放经济与区域产业发展;李青(1995-),女,湖南湘西人,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开放经济与区域产业发展;杨双鹏(1992-)男,陕西商洛人,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价值链管理。     
本文基于企业决策模型,提出了价值链嵌入影响产业进步的机制与效应,并据此提出理论假说:(1)嵌入价值链对产业技术进步有显著影响;(2)具体关系呈现出倒U关系。本文选取了2006--2016年13个资源型产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基于投入产出表与索洛残差法分别测算资源型产业GVC嵌入程度与技术进步。发现我国资源型产业嵌入GVC能够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但是嵌入程度与技术进步存在显著的倒U关系。本文进一步利用替代变量法和细分行业回归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论显示本文理论假说在资源型产业中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