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许安宁 《考试周刊》2012,(25):16-16
深刻解读文本,领会教材的本质内涵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作者提出了深入解读语文教材文本的具体策略,即解读题目,理解文本的核心;熟读内容,把握文本的框架;自我真读,探寻文本真意,并结合教学实践加以分析,论证深入解读教材文本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对一线语文教师而言,文本解读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对整本教材进行宏观解读,从而全面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整本教材内容,我们一般称之为“教材解读”;二是对某一个单元进行中观解读,旨在整体把握单元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目标统领下的单篇课文教学目标,我们通常称之为“单元解读”;三是对具体课文的微观解读,即教师通过解读文本确定教学任务、设计教学内容等,这是名副其实的文本解读。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谈谈如何全面、准确地进行单元解读。  相似文献   

3.
飞机起航,帆船出海,都有一个起点,语文教学也有一个起点,那这个起点在哪里呢?沈大安先生说:"要上好课,文本细读是基础。"语文教学的起点在文本解读,因此,教师首先要静下心来,潜心涵咏,从语言文字入手,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把握教学内容,并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我们语文教师,可以从哪些视角去解读文本呢?不妨从以下视角开始。  相似文献   

4.
曹明海 《小学语文》2008,(11):10-11
尊重教材文本,切实把握教材文本,发掘教材文本构成的教学内容资源,是确定教学内容的基础和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或许根据教学实际要对教材文本构成的教学内容资源做些取舍与整合,但是不可抛开教材文本的内容资源而“在碗外找饭吃”,背离教材而另搞一套。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说明,漠视教材,架空教材,抛开教材文本的教学资源,把教材文本仅作为一种“教学的摆设”而随意拓展与发挥的教学行为,只能导致教材文本的“异化”,  相似文献   

5.
教材文本解读的过程是把文本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的过程,教学内容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要求,以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解读文本时,必须要有加减法思维,要有选择地删减和补充内容,才能促进文本内容向教学内容合理转化。教师在实践中具体落实教材文本解读加减法思维,需要确定解读目标,形成加减法实施的行为导向;转换解读视角,拓展加减法实施的思考维度;规定解读要求,形成加减法实施的实践边界;设置解读标准,形成加减法实践的具体标杆。  相似文献   

6.
教学过程由一系列复杂而又专业的活动所组成,其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涉及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效果。因此,对教材文本解读方式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文本解读的几个概念】1.解读这里的“解读”主要是指教育教学中的解读,不同于一般的解读,它针对的是课堂教学,对象是教材,主体是教...  相似文献   

7.
教材中的文本是语文教学的媒介和凭借,是重要的学习资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正确解读文本,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文本的内涵,感受和领略文本赋予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8.
郑丹 《小学语文》2013,(9):10-12
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教学活动的核心与灵魂。它是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方法选择的重要依据。它是衡量学生主体学习的变化、教师课堂教学状况和水平的主要标尺。课程改革为教师的课程实施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并把握教材内容,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目标的设定,适宜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立,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关注教材编者的意图,要对文本解读进行深入研究。文本解读,是教师对所教内容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文本解读,一定要落实于课堂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9.
王连文 《山东教育》2013,(10):32-33
正确合理地解读教材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教师读懂读透文本。才能准确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手段。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深度、广度、精度,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方向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正>教材是承载知识的载体,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体会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更全面地把握教学目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少教师会忽视对教材的解读,解读视野狭窄,解读方法单一,解读程度肤浅,不能从整体上分析和把握教学内容,导致解读教材不到位,出现偏差、误读,使整个教学设计、课堂实践、教学效果几乎等于零,甚至产生负效应。就如同一个  相似文献   

11.
黄雪琴 《广西教育》2007,(6A):21-21
解读文本,是教学的前期工作。因为“怎样教”的前提,是首先明确“教什么”,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解读文本,就是要与文本展开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师把握教材,解读文本的能力,却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2.
文本解读是指教师对数学教材进行认真的阅读,在对教学内容细致分析和对教材意义精准理解的基础上,整体、科学、准确地把握教材、理解意图.具体解读过程中可以从知识维度、思想维度、价值维度三个层面对数学教材进行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规范与高效首先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只有当教师对文本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深刻的把握,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感染和熏陶;语文教学要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和谐统一起来,更需要教师深入地解读文本。笔者觉得解读教材不妨从以下三要着手。  相似文献   

14.
“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和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让阅读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状态。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来解读思考文本,在解读的同时思考怎样深入文本,找准文本的切入点,预设好教学流程等课堂教学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解读才能为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规范与高效首先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只有当教师对文本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深刻的把握,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感染和熏陶;语文教学要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和谐统一起来。更需要教师深入地解读文本。笔者觉得解读教材不妨从以下“三要”着手。  相似文献   

16.
教学过程由一系列复杂而又专业的活动所组成,其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涉及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效果。因此,对教材文本解读方式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文本解读的几个概念】1.解读这里的"解读"主要是指教育教学中的解读,不同于一般的解读,它针对的是课堂教学,对象是教材,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解读是相互统一的两个过程,即教师先行"解"的过程和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相互碰撞"读"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成论教学哲学的基本立场、哲学阐释学"视域融合"的文本解读观以及整体思维方式,融贯式教材文本解读以人文化育为价值取向,以教材文本为解读本体和多维整合基点,以"读者—文本—作者"间的多向交互作用为解读发生机制,坚持系统性、创造性、规约性原则,经由文本素读、文本细读、文本研读、文本创读四个基本环节理解和创生文本内含,为确立合理的教学内容、促进教学生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林黛玉进贾》一课的教学中采取了如下六个微略:一、确立重点教学目标,给学生自学的空间;二、做好教材的整体把握,为进行局部的深入阅读做好准备;三、字斟句酌,在语言品味中提高语的素养;四、精心找取值得探究之处,深化教学内容;五、发挥背诵的作用,给名著阅读一个良好的开始;六、从文本解读上升到文化解读,给学生提供一个阅读制高点。  相似文献   

19.
高品质语文教学源于有创意的教学设计,好的教学设计需要基于文本从而开展教学解读,即教师把解读文本时的思考感悟进行智慧转化,设计以学生的学为基点的教学活动。遵从课标精神、体现教材意图、把握真实学情是实现教学解读的一般路径。本文以《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教学设计为例,呈现从文本解读到教学设计之间隐形的关键转换路径——教学解读,从而架起文本、师生与课堂的生命通道,真正实现学科育人。  相似文献   

20.
重构语文教学内容是新语文课程与教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重构语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语文教材重构与语文教学创生,主要体现在文本自我理解、知识选择与转化及生成与转变语文经验等三个方面。重构语文教学内容值得关注的三个问题是:问题情境如何设计、文本多元解读如何把握、如何看待学生回答出错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