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鲁迅笔下的三类女性形象的分析,给鲁迅在妇女解放的道路上的贡献做一个定位。从对这三类妇女形象的剖析中,我们看到了他们身上不同程度的奴隶性,软弱性,麻木性和反抗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在妇女解放的道路上着重于女性被压迫处境的揭发和女性自身弱点的剖析。  相似文献   

2.
2014年鲁迅生平研究主要集中在鲁迅在日本、北京、广东、上海等阶段。代表性观点主要有:杨荫榆治校并无严重过失,中国的文化界、教育界应该为她恢复名誉。鲁迅对自我历史的遮蔽和重叙,让我们看到了回忆的建构性和历史的话语本质。作为广东青年的"这一个",廖立峨与鲁迅的交往不但让我们看到了鲁迅的广州情结,而且反证了鲁迅进化论的复杂性和延续性。鲁迅不赞成施蜇存向青年推荐古书,其目的不是"抛弃中华文化,模仿苏俄文化"。鲁迅与许广平之间的婚姻关系完全符合"自然法"关于公平和正义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女性主义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柳暗花明的世界,相反,却走入了一个阴暗的胡同里弄。在那里我们看到了我们希望看到的独立智慧的女性形象,也看到了我们不愿看到的丑妇恶妇形象,还看到了打着颠覆男权的旗帜,以自己的身体为资本进行生理意义的“身体写作”的女作家形象。透过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反思身体写作的弊端,会让我们对女性主义的合理性提出质疑,对女性主义的泛滥有所警惕,同时,警醒女性,思考女性特质,思考人性,还会让我们在接受外来的文化与理论时保持高度的警醒。  相似文献   

4.
从留学到回国工作,鲁迅的一生同众多的日本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们从他们对鲁迅的回忆中看到了一个情感丰富而正直的中国人形象。他永远是笑着的,有着浓浓的赤子心,对朋友特别是对青年,他总是无私的奉献。日本人的鲁迅印象与当前中学生的鲁迅印象有很大的反差,通过这样的历史回放,试图让当代青年人对鲁迅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教学设想:鲁迅是大家熟悉的著名作家,对于鲁迅大家都很敬仰他,对他的作品同学们更是既爱又怕。究其根源是大家对鲁迅还不够了解。阅读了选修课本《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萧红写的《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平和"的鲁迅,一个热爱生活、慈祥温和、情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之后军旅文学创作发展迅速。无论是女性形像的书写还是女性作家作品的发表都让我们看到女性叙事的凸显。本文将围绕"女性叙事"通过对女性军人形象、与军人有关的女性形象及女性军旅作家的叙事话语研究,让读者看到女性意识的蓬勃及女性在军旅文学中逐渐占据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拓展鲁迅研究的新天地徐中玉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整整六十年了。那时我21岁,正在青岛山东大学中文系读三年级。我没有看到过鲁迅,只和鲁迅的挚友台静农(伯简)先生较熟,台先生给我们讲《诗经研究》课程。我读过鲁迅许多作品,对他的深亥.旧执着,坚强与韧性,非常敬...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30年代初由于林语堂等人的倡导,晚明的公安派代表人物袁宏道走上了历史舞台。鲁迅认为袁宏道提高了小说、戏曲和传奇的文学地位,在文学史上是有特定的价值和地位的,同时他还认为袁宏道是一个关心世道的文人。但由于时代的复杂性和变动性,使得鲁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袁宏道以及小品文的态度是不同的:五四时期的倡导,三十年代白色恐怖时期的批评,以及同是在三十年代对小品文的希望和要求。从中我们看到鲁迅评价的科学性和时代性,更从中看到鲁迅对待文化遗产批判继承的态度。鲁迅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让我们建立了科学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9.
庄颖 《学语文》2004,(5):56-56
对于《祝福》主题的解读,从建国至80年代中期,教学中主要并存两种定论:一是通过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揭示,表现了鲁迅对中国女性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三权”罪恶的揭示。二是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我们从此类主题解读中看到的完全是小说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但我们知道,鲁迅先生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  相似文献   

10.
对待鲁迅先生的作品。我们现在首先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认真考量、鉴别,我们不能因为鲁迅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便认为鲁迅作品在语文教学上也具有同等的地位。另外,我们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性,否则,一些不适合中学教学的鲁迅作品选入课本,就可能会出现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尴尬情况。  相似文献   

11.
《故事新编》的创作历时13年,集中了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价值体系的深邃思考。鲁迅力图站在现代女性的立场,重新审视以男权主义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妇女问题的重新思考里包含激进的鲁迅对历史的重新建构和重新呈现,也构成历史与现实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对话和交流,从而为妇女问题的探讨提供现代性的意识形态。《故事新编》中的妇女形象,正在走着觉醒、反抗、独立、解放的现代女性道路。女性的现代意识的确立,才是真正的妇女解放道路。对女性主体意识的逐渐强化,使我们在《故事新编》中看到一种超越传统的、具有后现代思维的全新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2.
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先请大家看录像,边看边思考两个问题:“我”在殡仪馆的礼堂里看到了什么?什么事使“我”惊异?(出示CAI课件,课件内容为第一段课文配音朗读,呈现鲁迅先生追悼会的画面)(学生看录像后,回答问题)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3.
《野草》是鲁迅先生的心灵独白,解读《野草》是我们走进鲁迅先生情感世界的重要途径。透过《野草》,我们将看到一代伟人面对两难困境的毅然抉择和超越。  相似文献   

14.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警世之作。孔乙己在学而为仕,仕则富达的封建教育下成为牺牲品,出尽了读书人的洋相,让人悲悯。他们都是封建科举这部大机床生产出来的半成品、废品,因其已被锻制出了初始形态,于是便有了在其不当用之后,再也找不到能用之处的悲哀。封建科举这部大机床只要不拆,仍在转动,定会再造出许许多多的孔乙己来。先生力透纸背,挖根至底,让人感慨 !先生对孔乙己外貌的描绘,让我们形象地看到了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锻打烙制后所留下的种种悲惨的印痕。   一、孔乙己的脸色及其变化   《孔乙己》最初让我们看到的是孔…  相似文献   

15.
在鲁迅的小说、散文中,常有看似可有可无的“闲笔”,其实,“闲笔”不闲,作者往往在貌似闲笔的有限笔墨中,隐着丰厚、深刻的内涵,从对其小说、散文的个例分析,我们可看到鲁迅语言的精粹、笔墨的经济、内涵的腴厚。鲁迅堪称语言巨匠。  相似文献   

16.
在成人教育中,对于女性学员,我们要因势利导,既让她们看到学习中的不利因素,更要让她们看到自身的学习优势,这对于提高女性成人学员学习效益和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她们的整体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女性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星 《现代语文》2011,(5):150-151
偶读高职教材《大学语文》,发现仅选了鲁迅的一篇作品,散文诗《秋夜》,这让我们看到了编选者的眼光与识见,因为《秋夜》无疑能充分代表鲁迅创作及其精神内涵的复杂性。遗憾的是,编选者却在文前加了这样一段"阅读提  相似文献   

18.
高职鲁迅作品教学突出鲁迅“立人”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在现实中,一方面我们看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渴求,另一方面也看到他们身上人文精神的缺失。因此,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深入发掘鲁迅的“立人”思想并对学生进行“立人”思想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赖静 《现代教学》2006,(5):22-22
郭老师的案例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郭老师鼓励学生说真话。一直以来,我们始终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表现积极的、美好的生活,其实,生活并不都是美好的,学生在繁重的学业负担的压力下,看到的或许更多的是平淡甚至消极丑陋的社会现象。这些现实既然是真实的,为什么不能说出来,写出来呢?当我们为鲁迅先生对民族劣根性的精辟的分析折服时,当我们为巴金老人的说真话感动时,  相似文献   

20.
浅析《鲁迅作品的教学与研究》一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北医附中赵文惠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鲁迅的作品在中学语文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鲁迅生活的时代距我们已半个多世纪了,学习鲁迅的思想及作品,对学生来说,势必存在较大的困难。如何让他们正确把握鲁迅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