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株洲市芦淞区白关中学是一所靠近城区的农村初中,近年来学校以劳动育人的课程价值为指导,从生活、实践、生涯、创新四个维度,构建了“四好”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包括“好孩子”家庭劳动课程、“好学生”学校种植课程、“好工匠”职业体验课程、“好创客”科技兴趣课程“四好”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农村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挥农村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功能,需要改革传统农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脱离农村现实的弊端,在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设定、课程内容设置以及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突出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和以就业为导向的特点,全面构建服务“三农”的农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李强 《职教论坛》2005,(6X):31-32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中心问题,也是农村职业教育所关注的焦点。发挥农村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功能。需要改革传统农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脱离农村现实的弊端,在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设定、课程内容设置,以及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突出以为农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特点,全面构建服务“三农”的农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准确定位“大专+预备技师”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开发项目化课程,采取“双导师”授课、生产性实训、聘请企业技术能手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大赛赛前集训等方式,有助于创新“大专+预备技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绿色证书"教育与农村初中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初中教育要能成为脱贫致富的有效对策,就必须突破城市初中升学预备教育或简单技术培训的办学思路,以适合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及其子弟生存需要的办学模式和施教方式,引入最有助于贫困人群脱贫的“绿色证书”教育内容。在课程方面,要构建国家分科课程、市级农科教结合实践课程和校级农科教结合实践课程;在教学方面,要要建以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农科教结合实践教学为上位结构和以校园实践、庭园实践、田园实践为下位结构的教学模式;在办学思路方面,要构建化教育中心、农技培训推广中心、创业指导培训中心、市场住处服务中心四位一体的农村初中新模式。农村初中“绿色证书”教育要从课程内容、课程安排、课程搭配、教学方式、教材开发、师资配置、基地建设、认证管理、政策机制等方面入手,不断推进制度创新。从生存教育层面评价,作为脱贫致富对策的农村初中“绿色证书”教育具有课程综合化、教学实践化、办学社会化、资源市场化、服务多元化、效益连锁化的多方面特征。  相似文献   

6.
从课程视角分析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丽云  孙利 《教育探索》2003,(12):21-23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课程的视角探寻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课程资源的“城市取向”,课程设置的“专业化取向”,课程标准的“城市取向”,课程理论和课程内容的“政治伦理取向”,课程决策的“强势群体取向”,等等。这些原因使农村初中学生在学业上产生失败感,再加上农村经济落后,人均收入较少,办学经费短缺,因而学业困难和无经济支持也是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对高校“现代通信技术”课程进行分析与介绍,并总结该课程“理论+实践”课程体系的教学特点。  相似文献   

8.
农村初中“文化农技并进”课程改革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农村初中课程改革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农村经济建设的要求、与大多数农村学生发展的需要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现在的课程重视为升学服务,忽视农村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忽视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脱离农村生产生活实际,这些问题影响了农村初中教育的整体质量。重庆潼南玉溪镇中学从1995年以来,开展了“文化农技并进”课程改革实验,在保证国家教委颁布的义务教育初中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的情况下,根据当地需要,把“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农业部认定的“绿色证书”)所要求的培训内容纳入了初中文化课程体系,实施了“文化农…  相似文献   

9.
蒋春姣 《广西教育》2013,(43):55-57
【摘要】阐述围绕“合格+特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强化职业能力培养为依据,从内容和形式两个维度构建专业能力培养和基本素质教育“两个体系”,通过“两类课程”和“四大教学活动”的教育合力,形成人才培养过程系统化的“二维”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烟台职业学院电子工程系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构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456”课程体系和教学团队指导下的“3+”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此大前提下,课程改革、课程建设全面开展。本文探讨了“456”课程体系下《电机与电气控制》教学模块基于工作过程的具体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1.
基于“07方案”,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学校进行课程信息化建设,包括建立“1+X”课程模式、构建多元整合的三类课程体系、开发个别化教育计划管理平台,以为更好地实施个别化教育提供高效而科学的服务.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分析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课程设计理念不够清晰、课程体系不够科学、课程内容不够务实、课程特色不够鲜明、课程平台不够完备等五个问题,提出了课程体系改革的前瞻性、柔性化、实践性、特色化、开放性等五大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将“优化”和“融合”作为课程体系改革的两大基本方向,探讨通过确立科学的课程建设理念、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完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加强课程内容整合、打造优质课程群、夯实课程建设载体等六大课程体系改革路径,最后,从内涵发展、开放协同、师资建设、质量监控等四个方面构筑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动态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教育“素质+能力”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所需的课程观、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置取向等几个方面对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进行论述。并对构建以素质+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已被纳入新的中小学课程计划之中。农村初中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不能直接套用高中的模式,而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农村学校的实际,构建符合农村初中特点的课程实施模式。一、合理确定课程目标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课程形态,它与学科课程有本质的区别。因此,我们确定的初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具体目标为:1.使学生获得亲自参与探究的积极体验,对研究性学习由兴趣转化为自觉行动:养成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初步具备发现问题并提出有价值课题的能力。2.使学生初步学…  相似文献   

15.
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农村初中课程体系,是实现农村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突破口。这一课程的内容包括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等。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应本着明确目的、知识综合、实践活动、发展个性、从实际出发等原则,同时解决好观念、师资、机制、评价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我校继承传统,积极创新,在构建“6+1+1”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先后进行了文科实验班、理科实验班、项目研究实验班、PGA课程班和艺术特色课程等多项课程改革实验,力图让不同特点、不同发展志向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7.
把职业教育渗透到农村初中教育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职业教育在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农村现代化方面具有战略意义。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新世纪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认为,把职业教育渗透到农村初中是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普通初中教育的一个良好途径。加强农村的农业、教育、科技部门的合作,实行“农科教结合”,加强“三教统筹”,通过优化农村初中课程结构,建立适合农村的职业教育和普通初中教育模式,将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新的契机,为农村初中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特色最容易表现在精神和文化方面。菏泽郓城县陈坡乡希望学校秉承“以人为本,特色立校,科学育人,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践行“创办质量+特色学校;培育优秀+特长人才”的教育目标,以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为突破口,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初步形成了一个符合新课改理念、独具希望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走出了一条“深化教学改革,普及艺体教育.秉承传统文化,实行人文化科学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特色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19.
电气自动化专业在实行“2+1”模式下其课程内容需要整合与开发。破除以前旧的课程框架,整合课程内容模块,按照“必须、够用”原则重新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解决学时少、课程多的矛盾,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突出技能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以贵港市港南区第一小学为例,着重论述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构的理论和方法,构建“学校+政府+公司”三方协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提出“三结合”“三协同”的课程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