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与文学的张力——略论张恨水副刊连载小说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文化传播史上,张恨水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人物。通常人们视其为通俗小说大家,而他把记者当作自己终生的职业,再三说自己首先是记者,其次才是写小说的。在26年的新闻职业生涯里,他的岗位遍及内外勤及经理部,也动用积蓄创办报纸,是个多面手。他毕生的小说创作与新闻工作如影随形。张恨水小说以报纸副刊为主要流传渠道。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重温感动,古剑再临"——《古剑奇谭》剧情小说、世界观衍生小说北京签售会于8月26日在北京图书大厦落下帷幕,在广大读者朋友的大力支持下,此次签售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记者从主办方博集天卷出版公司了解到,在活动当天,很多读者很早就前往北京图书大厦排队等候小说签售会的举行,出  相似文献   

3.
那仁居格 《传媒》2019,(17):29-31
在文学期刊步履维艰、难以为继的严峻形势下,少数民族文学期刊也未能幸免地受到冲击。如何能在困难之中突出重围,藏文期刊《岗尖梅朵》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成为少数民族文学期刊之林的领军者。《岗尖梅朵》创刊于1989年,由海西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海西州民族文学研究中心主办。办刊宗旨为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相结合,致力于培养藏族文艺新人,拓展藏族文艺阵地,促进藏族文学事业繁荣,真诚地为热衷于藏族文学事业的有志人士开辟园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办好少数民族文学期刊,《岗尖梅朵》编辑部认真分析当时的藏文期刊特点和市场形势,并组织召开研讨会,最终找到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办刊之路,于2000年第三期起打破藏族文学期刊一贯的“小说—诗歌—散文—文艺评论”模式,将《岗尖梅朵》改版成藏文诗刊,刊载内容纯为诗歌和散文诗,以及相关诗歌的点评和评论文章,是当前全国唯一一家藏文诗刊。目前《岗尖梅朵》硕果累累、闻名遐迩,无论是发行量还是知名度,都位居藏族文学期刊的前列。  相似文献   

4.
记者应该是多面手。一个有事业心的记者,往往不满足于他自己的本职工作,在采写消息、通讯之外,还写报告文学、写小说,或其他文艺作品,从事创造美的劳动。在我们的新闻记者行列里,集作家与记者于一身者,已大有人在。即将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这本《灯下耕耘集——廖原人物通讯选》,如果用文学艺术品的尺度来要求,似  相似文献   

5.
韩阳 《出版参考》2006,(12S):15-15
近日,记者从长江文艺出版社了解到,由郭敬明主编的《最小说》在第一辑大卖30万册之后,顺势推出第二辑,并于11月24日在全国同步上市。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记者 韩 阳 通讯员 何亚娟)近期记者了解到,在腾讯网举办的"作家杯"原创大赛中,《后官--甄嬛传》一书以遥遥领先于其他小说的票数获得第三站的冠军,而该书作者的博客点击率在短短一个月内也已经接近500万次,超过了很多影视明星.  相似文献   

7.
小引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1890~1950年)是美国作家,但其文学成就则完成于中国。在到中国之前,她写有一部自传体小说《大地的女儿》。1928年底至1941年在中国期间,她以记者身份写出了《中国红军在前进》《中国人的命运》《中国的战歌》《中国在反击》等反映中国革命和中国抗日战争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记者 王化兵)由中国书籍出版社主办的李昌银幽默讽刺小说<烦着呢>新书座谈会,于2010年4月3日在文化名城扬州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河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江苏省作家协会、人民文学出版社、山东友谊出版社、广陵书社的作家、评论家和各大新闻媒体的记者近五十人参加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9.
唯实     
在国外的小说、电影里,新闻记者常常是正直、善良,文武兼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也许外国的作家多有记者生活的体验。而在我国的小说、电影里,新闻记者总是被描写成一个穿风衣、戴眼镜、手无缚鸡之力,说违心话的“苦恼人”。我想,这些作家、编剧可能没有当过记者。只有当过记者的作家,我才喜欢,如海明威、惠特曼、狄更斯等等。一位记者认真地嘱咐  相似文献   

10.
韩阳 《出版参考》2006,(8X):28-28
作为中国惟一一部参与“重述神话”全球出版项目的作品、著名作家苏童四年之后的最新长篇力作,小说“碧奴》无疑是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图书之一。记者获悉,长约16万字的苏童“碧奴》中文版于8月中旬正式出版上市,并将在8月31日的BIBF(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举行全球首发仪式,目前已有15个国家和地区买下这本书的版权。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以来,我国新闻事业蓬勃发展,记者队伍空前壮大,各地记者撰写了难以计数的新闻作品。为及时总结写作成果,展现记者队伍的强大阵容,为各地记者出版个人专集提供机遇,北京海宁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北京博闻图书编著中心决定组编《记者文丛》,自即日起面向全国长期征稿,具体内容如下:一、《记者文丛》本着“唯质是取”的原则,要求作品内容健康,思想深刻,艺术上乘。选收达到出版水平的个人新闻作品专集(消息、通讯特写、言论、报告文学、电视解说词等)和文学作品专集(诗歌、散文、小说等)。二、《记者文丛》由国家级出版社正…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记者杨嘉)自2001年《病毒》横空出世,至今已出版《地狱的第19层》《荒村公寓》《天机》等小说十余部的中国悬疑作家领军人物蔡骏,近日决定将最新力作《秘密》首次公布连载于其主编的杂志书《谜小说》中。并联合那多、李  相似文献   

13.
向全人类证明──柯云路访谈录──摘自《今日名流》1994年12期作者:朱安平由现实题材小说创作转向气功、特异功能研究,是一个人生的选择、一个哲学的选择,最重要的是向前走记者:您最先是从事现实题材小说创作的,而且几乎全是贴近生活的现实主义之作,近几年却...  相似文献   

14.
杨升 《声屏世界》2005,(7):58-58
报告文学是新闻与文学相合的产物,它以文学手法来描写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是带有新闻报道性质的一种文学样式。它不能像小说那样塑造典型、虚构人物和情节,而必须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挖掘典型。这对于每天都活跃于社会各阶层、坚持在第一线采访的记者来说,是可以及时发现和挖掘典型的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而且,在保证新闻报道的基础上,再进行深入采访和精心写作也非难事。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记者王化兵)1月21日,天津出版传媒集团、番薯网、中大文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京联合举办了中国微型小说数字航母启动仪式,同时,三方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在天津建立微型小说基地,共同构建中国微型小说数  相似文献   

16.
诱导式暗访引发新闻投诉 今年6月29日,重庆市民张先生受当事人刘紊梅(化名)委托。到重庆某报投诉,认为该报记者诱骗他人违规违法,人为制造新闻,欺骗读者。张先生强烈要求记者就自己错误的采访方式,向当事人刘素梅道歉。投诉源于6月25日重庆某报17版头条新闻“朝天门卖喜烟。玉溪140元一条”。报道图文并茂地讲述了记者在重庆市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朝天门暗访买假喜烟的经过。  相似文献   

17.
《二度梅》是一部在民间颇有影响的清代才子佳人小说,书叙唐肃宗时吏部都给事梅魁、左都御史冯乐天、吏部尚书陈日升等人同权奸卢杞、黄嵩的忠奸斗争,并着力描写梅壁(字良玉)与陈杏元、陈春生与周玉姐这两对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此书在乾隆间就被改编为《两度梅》传奇戏(凡3卷34出,现存旧抄本,《曲海目》著录)。弹词、宝卷、木鱼歌、川剧、豫剧、秦腔、越剧、黄梅戏等,均有《二度梅》。对如此著名的小说,学术界迄今并未予以充分的关注和研究,因而,所下结论往往乖谬而失实。比如,学者多据《金兰筏》的有  相似文献   

18.
打开《人民武警报》驻宁夏总队记者刘有龙那厚厚的17本刊稿剪贴本,让人惊叹:自1986年从事新闻工作以来,他先后在军内外数十家报刊、电台刊播各类体裁的新闻稿件、图片2200多篇(幅),发表报告文学、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70多万字,获奖作品40多件,有5部报告文学被(黄河文学》、相匕京工人报》、猩期天》等连载,他被全国15家报刊聘为特约记者、撰稿人,是集新闻、摄影、文学创作于一身的优秀记者。今年34岁的刘有龙,祖籍南京高淳县。他从小就对文学、写作有浓厚的兴趣。入伍后,扎实的文学功底和较高的写作天赋,使他很快成为团政治…  相似文献   

19.
艾丰曾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学者型记者”论题作过这样的阐述:“学者型记者又可分两种,一种,注意新闻实践和新闻理论的结合,着力于新闻学的研究,记者兼新闻学者。一种,注意研究自己报道领域的问题,着力于某个专业的研究,记者兼专业学者。”比照艾丰辉煌的新闻实践,我们会发现艾丰不仅在记者和学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而且自身做“全”了学者型记者。  相似文献   

20.
《开国英雄的红色往事》让人动容的不仅是那些热烈而温暖的红色记忆,也是那些穿梭其间的记者的清晰身影。作为年轻的新闻工作者,梅世雄和黄庆华是幸运的,他们有幸在这些红色往事渐行渐远的今天,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