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人出访,免不了对报业的考察。苏联报刊种类之多,发行量之大,首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0年10月12日,我们抵达莫斯科的次日上午,就在《劳动报》编辑部,与报社外联部主任瓦西里柯夫同志交谈,第一话题便是两国报业的状况。我们回答了主人的一连串提问,如“中国有多少家报刊?”“贵报有多少发行量?”“主要读者层分布在哪里?”我们回答后,立即对应地提出了一连串我们同样感兴趣的问题。“苏联目前有多少家报刊?”“贵报有多大发行量?”“贵报的读者层是哪些?”  相似文献   

2.
研究近代河南报刊的人,常提出,河南近代报章究竟发端于何时何报呢?我国著名报刊收藏家冯翰飞先生在《开封报界小史》中写道:“开封当前清戊戍政变之时,即刊有河南官报一种,半月一册,实为河南(近代)报章之鼻祖”。冯先生在这里所说的“河南官报一种”,就是河南清政府官书局于1898年8月在开封出版的《汇报辑要》。过去,只见有冯先生的这一记述和开封市图书馆肖凤桂同志  相似文献   

3.
你知道邓小平为何决策裁军百万吗?你知道“洋里藏土”的毛主席纪念堂是怎么建成的吗?你知道老山前线的军事机密是怎么被窃的吗?你知道林彪出逃前仓惶的一幕吗?你知道罗瑞卿将军为何要到联邦德国去治腿,而他真正的死因却是手术成功后的心肌梗塞吗……请看《报刊文摘》。近几年,文摘类报刊纷纷涌现,而上海解放日报社主办的《报刊文摘》在众多的文摘类报刊中独树一帜。一年前,有关部门曾对全国报刊进行民意测验,在“你最喜欢什么报刊”一栏中,《报刊文摘》名列榜首。报纸的发行量也从1980年的5万份,逐步增长  相似文献   

4.
朱光潜既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大师,又是一个著名的报刊编辑,先后主编过中国公学的《旬刊》、《文学杂志》月刊、《工作》半月刊、《华北日报》副刊、《民国日报·文艺》等多种报刊,也为《东方杂志》、《一般》及《工作》等报刊撰写过新闻通讯和许多政论,尤其是他曾经在香港大学学习,后又在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留学,对国内外新闻事业有着独到的观察。他的报刊实践和新闻思想体现出自成一家的鲜明个性。 (一) 朱光潜认为:“报章的主要功用是报道新闻和反映舆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了解很大一部分也得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们的书评主要由报刊来承担,全国除《中国图书评论》、《读书》、《文汇读书周报》等几家主要的专业性书评报刊外,《新民晚报》、《解放日报》、《光明日报》、《新闻出版报》等几家著名报纸也相继开辟了与图书有关的专版。较诸10年前“江山寥落”的状况,现在确有方兴未艾的趋势。不过,我觉得目前我们的书评界多拘泥于报刊这块“故土”,而对电视这一文化传播媒介的书评作用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6.
目前全国省、市和地市级的工会报刊近120家。这类报刊的质量怎样?还存在哪些问题?读者反映如何?最近,我们对全国部份工会报刊作了一次书面调查,并对50余名基层工会主席和数百名职工群众阅读工会报刊的情况作了书面问卷和了解。有些报刊确实比较出色,如《现代工人》(辽宁)、《工人天地》(江西),《江苏工人报》、《现代工人报》(四川)、《劳动报》(上海)等。但有些数据相当不理想。例如有五分之四以上的基层工会主席对工人报刊基本不看或只稍作浏览,认真阅读的不到五分之一。而普通职工阅读工会报刊的更少,只有四分之一不到的人浏览大标题,其余的则大多平均每四期浏览1~2次标题,认真阅读的不足十分之一。不少工人这样说:“这种报没啥看头,登的东西与我们不搭界。”有的甚至说:“工会报刊都是工会出钱订的,要叫私人掏钱肯定没人订。”  相似文献   

7.
徐新平  覃林 《新闻三昧》2006,(11):55-56
梁启超(1873-1929)是影响近代中国历史命运的关键人物之一。他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而且是著名的宣传家和学者。作为著名的报人,他从1895年《中外纪闻》的创办到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逃亡海外,在3年多的时间里,他与维新志士一道,以《时务报》、《知新报》等维新报刊为阵地,掀起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的热潮。与此同时,他对报刊理论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特别是在报刊功能和“报章体例”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一、对报刊功能的认识众所周知,维新运动时期,中国的报业还处在非常落后的阶段。当时,从官绅到民众都普遍看不到报刊的作用。尤…  相似文献   

8.
“昨日黄花”何系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见不少报刊将成语“明日黄花”错写为“昨日黄花”。 在1999年5月14日《燕赵都市报》第十五版《走出消费的三大误区——家庭影院、数字电视和双频移动电话》一文中,最末一段有“而一旦各地均开通1800兆网。则这款机型早已是昨日黄花”句。读后不禁愕然。 “昨日黄花”若何?应是“明日黄花”之误。 “明日黄花”成语,出自宋代大诗人苏轼的诗和词。苏轼在《九日次韵王巩》一诗中有“相  相似文献   

9.
南京报刊大战历来“爆”新闻。去年,又杀出一匹黑马。1995年11月21日,由江苏法制报头条刊登的一则新闻爆响了新闻界:“苏宁公司竟向南京邮政局叫阵”。标题充满了火药味。全国新闻界如同服了一剂兴奋剂,纷纷转载,大有推波助澜之势。但是,苏宁公司真的向邮局叫阵了吗?非也。1995年10月下旬,南京的《服务导报》、《南京日报》等报纸,先后多次刊出一则广告:“南京苏宁报刊递发有限公司是我市首家批准注册以发行园内报刊为主的专业化公司。凡预订1995年全年《扬子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没有新闻。”这是80年代中期,一位学者对刚刚开始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史的白润生说的。十几年过去了,当白润生数十万字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史纲》和《民族报刊研究文集》面世以后,著名新闻史学家、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方汉奇教授评价道:“在中国新闻史学界独辟蹊径,成为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史的‘大家’。”有人称白润生“在中国新闻史界第一次树起了系统化的、全面的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史的大旗”。他在自己的那方  相似文献   

11.
名人专访是报刊出现得比较多的一种新闻通讯报道样式。近年来名人专访在各大媒介中屡见不鲜,是一种在报刊中占有很重分量的报道方式,名人专访的这种独特的“专”和“访”,能在读心中产生较大的影响。那么,名人专访指的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名人的解释是:名的人物。  相似文献   

12.
读《新闻与写怍》1989年8期上刊载蓝鸿文同志文章《从文言新闻到白话新闻》,其文说“1815年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标志着我国近代报刊的开始”。这引起了我对中国近代报刊起始的思考。怎样认识中国近代报刊的起始呢?是以中国社会的发展形态来决定呢?还是以历史上最先找到的某种正式出版报刊来决定呢?这是一个应如何认识、  相似文献   

13.
《新闻前哨》2012,(4):5-5
2月28日,由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全额投资打造的“重庆日报报刊亭”亮相,这是重报集团便民爱民、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具体措施。今年将有800个“重庆日报报刊亭”投人使用,其中上半年推出400个。据介绍,“重庆日报报刊亭”专营主流媒体及文化产品,以销售主流报刊为主,经营各类报刊200多种。报刊亭销售《人民日报》、《重庆日报》等党报及《重庆晨报》、《重庆晚报》、  相似文献   

14.
英国的新闻出版业比较发达,那里发行的一些报刊不仅左右英国的舆论,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著名的《泰晤士报》已有205年的历史,在西方报刊中堪称“老大哥”;《金融时报》《卫报》《经济学家》等也行销许多国家。由于这种情况,加上英国又是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发祥地,英国新闻界不少人对其办报传统有一种优越感,把“新闻自由”叫的很响,颇以“无冕之王”自居。  相似文献   

15.
(《竞赛须知》见本期第3页)1、1901年5月,列宁在一文中,论述了报纸是“集体的宣传员,鼓动员,组织者”的观点。A、《从何着手?》B、《革命的任务》C、《军队和革命》2、首先提出工人报刊“喉舌”和“耳目”功能的是?A、马克思B、恩格思C、列宁3、毛泽东在一文中,提出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著名论述。A、《报纸是指示工作教育群众的武器》B、《增强报刊宣传的党性》C、《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4、邓小平同志于就提出了办好报纸的三个条件:结合实际,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A、50年代B、60年…  相似文献   

16.
《时尚》、《时尚·娱乐》、《时尚·休闲》……如今报刊上有关“时尚”的专版专栏和话题,多得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那么,何为“时尚”?“时尚”什么?就我所读到的这类专版专栏,发现其中大多数的话题,都是围绕着“吃喝玩乐穿”来展开的。给人的  相似文献   

17.
曹鹏 《新闻实践》2001,(4):29-30
读图时代 报刊版面上图片数量日益增多,同时,图片的尺寸越来越大,以至于版面上经常是图比文多。一般认为如今在影视的影响下,受众更喜欢直观的形象资讯,因此产生了“读图时代”这个概念。 报刊传统上就很重视图片,有“一图胜千言”的说法。不过,报刊在媒介产品属性上毕竟是以文字为主的,报刊的真正优势也正在文字方面,所以,过多地使用图片,未必是一种可取的做法。事实上,美国最著名的以图片取胜的《生活》杂志,就几起几落,最终停刊。  相似文献   

18.
今年2月6日,首都一家大报刊登一幅哈萨克斯坦女运动员夺得第三届亚冬会首枚金牌照片,大标题出错,把第三届的“届”字错成“枚”变成了“第三枚亚冬会首枚金牌产生。”3月27日,某大报刊登的图片《西藏登山队出征尼泊尔》,标题和文字说明都把尼泊尔的“泊”错成“伯”。4月8日,一家报纸刊登一条消息,题为《美国洛山矶时报》,从标题到文章4次使用了《洛山矶时报》一  相似文献   

19.
胡风不仅是现代中国一位个性突出的文艺理论家,而且是建树颇丰的文艺报刊编辑,曾先后主编过《工作与学习丛刊》、《海燕》、《七月》、《希望》等著名刊物,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作家邵荃麟说过:“中国那时的刊物谁都比不过胡风,胡风的刊物编辑得最好,它好在什么地方?它有完整的对文学的观点、美学追求,而且政治上也不糊涂,是革命的,符合人类进步思想。”鉴于学界至今未见有人对胡风的报刊编辑思想进行系统研究,故本文仅就胡风的编辑方法和艺术略作管窥。胡风不仅是现代中国一位个  相似文献   

20.
《猴子牧猪》、《猴子报案》等假报道,虽已过去两三年了,但“猴子”的阴魂总不肯散。7月17日,《经济生活报》上又冒出一则“奇闻”——《山民投石打猴,群猴大肆报复》。这则“奇闻”很快又被《报刊文摘》、《羊城晚报》和其它报刊摘载。影响之大,可想而知。笔者向来是“猴子”之类的怀疑派。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