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一、认识圆的周长1.创设情境微机演示两只小兔在跑步。红兔沿着正方形路线跑 ,蓝兔沿着圆形路线跑。2.迁移类推(1)要求红兔所跑的路程 ,就是求什么?什么叫正方形的周长?(2)要求蓝兔所跑的路程 ,(板书课题 :圆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呢?(3)圆是由一条什么线围成的?围成圆的这条曲线的长就是什么?谁能说说什么叫圆的周长呢?(板书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圆的周长)3.实际感知请学生拿起圆形纸片 ,同桌之间互相指一指、说一说圆片的周长。【点评 :新课的引入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创设问题情境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  相似文献   

2.
【教例】这个教学案例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一册中“圆的面积”的教学片断。上课开始 ,教师凭借屏幕上的圆面徐徐涂上色彩 ,让学生认识圆的面积就是圆所围成的平面的大小。师 :看着圆的面积 ,你们想知道些什么?生 :我想知道 :怎样计算圆的面积?生 :圆是否也有面积计算公式?(放手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生 :我想 ,如果知道了圆的周长 ,或许可以找到计算圆面积的方法。生 :我觉得 ,计算圆的面积 ,要知道它的半径。生 :对!因为圆的大小与它的半径有关系。师 :真好!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现在 ,我们在圆上画两条半径…  相似文献   

3.
教学“圆的认识”,应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工具画图,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认识圆是轴对称圆形。但教材中引入的实例,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觉,把和圆混起来。因此,教学中应注意抓好下述四个问题。一、用实物或实物图引出圆的概念,把圆和圆面区别开。引入圆的概念,应结合教材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由教师举出硬币、钟面,车轮等圆形的物体,让学生认识它们的表面是圆形的面。然后再启发学生列举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圆面的例子。这时学生会继续举出钮扣、饼、飞盘…….至此学生初步建立了圆的表象。接着教师又提出:男生玩的铁环、篮球架  相似文献   

4.
圆是小学数学几何知识的重要内容之一,着力优化其教学是培养小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抽象思维,提高整体意识,强化知识结构,加深辩证观点的重要途径。“圆”与其他几何图形不同。学生所知的平面几何图形都是由几条直线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当然,就有它的特性。学生对“圆”的认识并不陌生,但对其内涵知识并不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从而获取知识。在教学中,直观演示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直观演示,可以初步培养和建立空间观念,形成抽象思维。深化教改,刻不容缓。直观演…  相似文献   

5.
一位教师讲完“由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以后,一学生站起来问:“能够说‘圆的一部分就是扇形’吗?”教师不假思索地说,“对!圆的一部分就是扇形。”我以为,教师的这一肯定是错误的,“圆的一部分”并非扇形。首先,我们不妨追溯一下“圆”的定义:如图1,线段OA绕着它的端点O旋转一周,它的另一个端点A所经过的封闭曲线叫做圆,点O叫做圆心,连结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如OA、  相似文献   

6.
新学期开学,听两位六年级数学教师教第十二册《圆的认识》。基本教学过程结束后,两教师都布置了同一道选择填空作业题,题干是“圆是指( )。”选项有三个:(1) 圆面;(2) 圆周; (3) 圆周和圆面。课后和这两位老师交谈,他们都说这道题  相似文献   

7.
一、情境导入教师通过课件出示摩天轮、圆形花坛、圆形喷水池等含有圆形的图片,提问:“这些图片中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征?”(这些图片里都有圆)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导入新课:“圆能给我们带来美感,因而有人说圆是最美的图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种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圆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在学生回答诸如太阳这样的球体时,用课件演示“将球从中切开会得到圆”)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中关于三角形概念的数学,对学生以后学习几何、三角等初中知识,起到打基础的作用。必须重视下面几方面的教学。一、三角形的概念教学中,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三角形,应对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中的“围成”二字深入理解:是指三条线段首尾相接的封闭图形。如(?)是三角形,而如(?)都不是三角形。可让学生选取一些长短不等的小棒,围成三角形,使学生知道:“三角形都有三条边和三个角”。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  相似文献   

9.
在学校的教研活动中,非常有幸,听到了几位老师同上《圆的认识》一课,感触良多。圆是一种生活中很常见的平面图形,学生学习圆的知识是在学过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直线图形的认识后,对一种新的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的认识,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平面图形。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课本第七册几何初步知识部分关于三角形的教学,对学生以后学习几何、三角等,起打基础的作用。三角形的教学必须十分重视。下面谈谈三角形的教学。一、关于三角形的概念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地认识三角形。什么是三角形?课本上说:“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什么样叫“围成”?就是三条线段首尾相接的封闭图形。图1是三角形,图2或图3都不是三角形。可叫学生  相似文献   

11.
一、课前交流与学生交流各自的生肖,请学生叙述老鼠抢到十二生肖排名第一的童话故事。二、激趣引入1.童话:十二生肖为谁排名第一进行争吵,玉帝让它们抢金币来定谁排名第一。课件出示比赛场地上圆形的桌面。2.提问:这个桌面是什么图形?课件演示从“圆桌”抽象出“圆”。3.生活中的圆。课件出示一些表面是圆形的物体和圆形图案。(设计意图:通过“实物——建模——实物”的认识过程,让学生用数学中抽象的“圆”的概念去认识身边的事物,提升学生对圆的理解)三、探究新知1.教学“圆是由曲线围成的”。(1)让学生用直尺画圆。(2)为什么用直尺画不了…  相似文献   

12.
"圆的认识"是"空间与图形"中的概念课,是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直线图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一种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它是一节起始课,是后继学习内容——圆的周长、面  相似文献   

13.
一、情境导入 教师通过课件出示摩天轮、圆形花坛、圆形喷水池等含有圆形的图片,提问:"这些图片中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征?"(这些图片里都有圆)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导入新课:"圆能给我们带来美感,因而有人说圆是最美的图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种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圆.  相似文献   

14.
圆≠圆周     
圆和圆周的概念不能等同看待,也不能互换使用。  现行小学数学六年制第十一册课本“圆的认识”有这样的叙述:“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敝人认为,这样的叙述,圆和圆周概念含混不清,逻辑上犯了盗用概念之病。《现代汉语小词典》第678页:“圆周,即在平面上的一动点以定点为中心,一定长为距离而运动一周的轨迹。圆是圆周所包围的平面。”这就指出圆周是围成圆的边缘封闭曲线,它属圆的一部分。圆是完整的个体,它的平面包括圆心、半径、…  相似文献   

15.
圆,由曲线围成的一种平面图形,从构图来看是再简单不过了,然而它所包含的数学知识,所蕴含的哲学与人文思想,却让它"简约而不简单".在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起始课中,相关的概念多,知识点琐碎,如何在有限的四十分钟课堂教学时间中,让学生在观察、画图、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让学生充分体验圆和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圆的美以及圆的探究价值,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呢?  相似文献   

16.
贵刊在1996年第5期中,有“几何初步知识概念辨析”一文,对几何初步知识中的易混概念加以辨析,很有参考价值。唯有一例的辨析,值得商榷,即第12例“扇形是圆的一部分”,该文作者辨析为:“圆是一条封闭曲线,而扇形是面,所以应改说成‘扇形是圆面的一部分。’”对此辨析我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7.
加强直观,培养操作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中的计算机媒体进人数学课堂,发挥了计算机媒体的特有功能。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有的教师以往出示硬币、钟面等实物,让学生建立圆的概念。然而,由这些实物的观察而建立在头脑中的圆的表象,往往不是数学中的圆概念的确切反映。因为,数学中的圆是指 “以定点为圆心,以定长为半径的点的轨迹”,而学生从硬币。钟面等实物中获得的却是圆面的表象,不是点的轨迹。这就需要教学时去除实物中非本质的东西,抽出其本质。为此,我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媒体进行操作,先在屏幕上显示硬币、钟面等实物,…  相似文献   

18.
学习了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后,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个圆的半径所围成的正方形的面积为2平方厘米,那么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相似文献   

19.
“圆的认识”是一节认识概念的数学课。对小学生来说,掌握圆的概念标准应该是:知道圆是一种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会画圆并能说出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关系。这样常规的数学课,如何将原教材进行重组,如何体现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体现开放与创新?  相似文献   

20.
针对学生在应用第一型曲线积分求解高考试题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指出了第一型曲线积分的几何意义,并通过六道例题给出了第一型曲线积分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求极限,求概率,求面积(曲线与x轴所围成封闭图形的面积、曲线与线段所围成封闭图形的面积、曲线与曲线所围成封闭图形的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