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张之洞这一典型的政治家型教育家为研究个案,力图剖析、总结政治家型教育家的成长机制。热爱教育事业、为国家繁荣献身教育的超越情怀、无功利地关爱学生等教育家人格,使教育家获得了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审时度势、创造性开展社会实践的权变智慧为教育家搭建了长袖善舞、建立教育功业的阔大舞台;良好的知识素养和道德操守让其获得了同仁的广泛认可与拥戴;创新性思想指引下的教育实践成就了其巨大影响力。这些都是政治家型教育家得以成长为时代的风云人物必不可少的、具有关联性的要件。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真正教育家的历史缺场是一个令人遗憾的教育现实。从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教育发展来看,教育家的历史出场特点可以总结为教育情怀、哲学思想、勤勉实践和独特贡献四个方面的共性。当前,“准教育家”们必须牢牢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之时代要求下,在追求中国教育梦的实践活动中续写教育家不断涌现的辉煌群谱。  相似文献   

3.
作为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邰爽秋不仅有着丰富的教育理论成果,而且在教育实验与实践方面独树一帜,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他的教育思想有着鲜明的"尚实"特征,强调教育事业要面向本土实践,基于实际情况,始于亲力实干。这种"尚实之道"背后,又进一步体现出邰爽秋教育思想的本土意识、社会情怀、科学精神、效率观念与行动取向。  相似文献   

4.
不同教育阶段有其不同的办学任务、不同的办学方式、不同的办学目标.中学校长的办学育人活动,必须体现出"中学"这个特定教育阶段的规定性,满足中学教育的特定要求.中学校长的时代使命包括:在应对急剧变化中坚持超前思维;在抵御世俗压力中坚持理想追求;在超越现实局限中把握创造空间.  相似文献   

5.
<正>如果说教育家是时代的优秀作品,那么教育家精神则是教育家的灵魂。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家思想与实践的坚强支柱,是教育事业的理念引领和实践示范。乡村教育家的精神之中凝聚着深厚的乡土情怀和奉献精神。他们立足乡土大地,  相似文献   

6.
教育家是教育者的最高典型,培养教育家是当前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教育家应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教育精神、教育智慧和生命情怀的特质。中国的教育体制、社会大环境以及教育者个人的原因阻碍或者延缓了教育家的生成。应通过实施教育家办学,促成教育理想和教育现实相结合,培养教育者以教育为志业的生命情怀等路径突破教育家生成的"路障",达成其应然意蕴。  相似文献   

7.
张楚廷先生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其教育理论博大精深,自成体系,彰显其独特的教育理论智慧。他以人主义为理论宗旨,关注人,重视人,尊重人,以人为出发点,以人本身的发展为目的,根本立足点在人,而不是神、物、社、官。他汲取古今中外最伟大教育家的思想精华,遵循保守与超越两条路径,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人主义教育理论。张楚廷先生认为无论是教育对象、教育目的、师生关系还是教学方法,都深切的体现出人文、人性、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的理论情怀。  相似文献   

8.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要造就教育家.提倡教育家办教育、教育家办学。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校长要深入实践,研究教育规律.向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学习,在教育的改革进程中体现出自己应有的时代价值,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潘懋元先生是我国杰出的教育家。借鉴孔子自述对潘先生人生历程的分析表明,教育家精神在潘先生身上突出体现为对民族、国家和教育的挚爱,持续学习与发展的精神,对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基本问题的长期关注,开阔的学术视野,敏锐的问题意识和持续的探究精神。潘先生教育家精神的养成路径为从民族精神中获得个体成长的养料,开展回应民族与时代需要的创造性实践,进而回归民族精神,完成教育家个体作为精神性存在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一)近年来,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时常焦灼地拷问着中国教育,也拷问着所有真正具有教育情怀的人,那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其实,谁都知道,这个疑问隐含着的问题便是:我们的学校,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们的教育究竟病在哪里?于是,破解曰:让教育家办学!让真正明白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11.
从温家宝总理的"教育家办学"、"穷人教育学"到"农村孩子上大学比例下降"的感叹,我们可以体会出温总理浓厚的平民情怀,心系教育,情注平民。然而,在当代,教育家只是个"亚群体",教育家是我们最缺乏的教育资源。而平民教育家更是当前最紧缺的教育资源。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平民教育家",需要像陶行知那样胸怀"百姓"的"践道"精神。实际上,只有平民教育家的大批出现,才能让广大处于社会"底层"的平民享受到平等的  相似文献   

12.
<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这样定义生活教育:"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它启示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把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相连,把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只有注重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融互促,才能真正培养出合格的人才。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化,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使其更贴近儿童的生活,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课  相似文献   

13.
正推荐理由:近些年来,"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一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既给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一道艰深命题,又时刻拷问着当下具有教育情怀的学者。无疑,这样的难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来共同破解,而其中最为有效的破解路径是:让真正明白教育规律的教育家办学!正是从这一思路出发,杨斌借助民国八大教育家的"智慧之光"来为当下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4.
《张謇教育文论选注》是教育史,它通过对张謇教育情怀、实践与思想的梳理、解释,呈现了南通近现代教育发展的历程,并且折射出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的情境和脉络;是教育学,它写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彰显出张謇"村落主义"理念的伟大抱负和鲜明特色,也给今天的人们带来有益的启迪;是教育家评传,它采用多种方式对张謇这位伟大教育家进行多视角的解读,让张謇可贵而独特的教育人格在对其文论的选注中站立起来。  相似文献   

15.
当前教师职业受功利社会所制,愈发落入世俗价值体系的窠臼,人类终极关怀的引领作用日益被消解。教师工作具有极强的精神性,本质上是一种心灵"超度"活动,需要有超越常人意识的情怀与信念。教育"之所须"以及教师精神内核"之所在",是教师应予以观照的教育情怀。理想主义、完美主义、英雄主义、信仰主义与"易感"主义是教师应有的教育信念。描绘教师的教育情怀、勾画教师的信念世界,旨在确立教师的身份观念,重构教师的精神体系,进而改善教师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为教师的内涵式发展提供原始动力。  相似文献   

16.
<正>在我设想中,未来理想学校应具备五个基本要素:有思想有理想的引领者、有思想有理想的教育者、有思想有理想的学习者、丰富的课程以及与学校整体工作深度融合的信息技术手段。一、具备有思想有理想的引领者现在提倡"教育家"办学的教育理念,一所理想学校校长就应当是"教育家"。我认为作为"教育家"型校长应具备以下素质:有超越世俗的高远追求,有属于自己的富有独特见解的教育思想,有百科全书式的学识素质,有长期的第  相似文献   

17.
陈健 《师道》2012,(Z1):55-57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呼唤教育家的时代,因为教育振兴与中华民族复兴休戚相关。正因为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才对英年早逝的语文教育家马小平充满了痛惜与怀念。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说:"马老师走了,一个真正的教师走了。  相似文献   

18.
弘扬教育家精神是党和国家对广大教师发出的时代召唤,亦为思政教育赋能,为思政课教师成长指引方向。思政课教师应深入领会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在教育家精神引领下,躬耕教坛,用家国天下明确价值指向,以情怀智慧优化教学艺术,让内修外化提升自身素养,探索教育家型教师的更多可能,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人总是从经验到的世界出发,力图以此把握世界,因而所谓的世界观有着显明的主体性,从而有着历史性;对世界的理性把握,尽管超越了直观的素朴,但它仍然是主体对世界的诠释而具有主体性和历史性。任何一种直观与理性的世界都有合理性与局限性,体现过程性。真正地体现时代精华的哲学就在于不断超越"已"和"个体"的限制而展示为"类"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东西小说创作体现出一种边缘化的叙事姿态,故事荒诞化的背后实际上是对人类生存困境和存在本质的关注。小说穿越表象直抵人类生存本质,在世俗的生存之痛中向往超越世俗的诗性理想,体现出一种存在主义哲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